一种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57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淬火装置,包括:容器,设有联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呈日字形设置,第一容置空间设于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用于容纳待淬火工件,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第一容置空间设有开口;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容器内,用于将待淬火工件从第一容置空间竖直地转移至第二容置空间。上述淬火装置,通过将待淬火工件与冷却介质分离设置,使待淬火工件转移至第一容置空间的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将待淬火工件固定于第一容置空间后,可及时移除行车吊绳,并在将待淬火工件与冷却介质接触之前对第一容置空间进行密封处理,从而有利于污染的治理及明火隐患的消除。治理及明火隐患的消除。治理及明火隐患的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热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淬火是指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温度后,将其浸入冷却介质中进行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过程。淬火的目的是使金属中的奥氏体向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然后再配合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金属的刚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行车吊装方式将炙热的工件吊起,然后连同吊绳直接浸入冷却介质中进行淬火,在这个过程中,与工件表面接触的冷却介质在高温下会转化为蒸气形式,冷却介质蒸气与活性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产生大量浓烟,尤其是采用淬火油作为冷却介质时,甚至产生猛烈的明火,由于行车吊绳的存在,因此无法将第一容置空间进行密闭处理,进而导致淬火过程产生的浓烟及明火通过吊绳所在缝隙向工作空间泄露,一方面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淬火时可移除行车吊绳的淬火装置。
[0004]一种淬火装置,包括:
[0005]容器,所述容器设有联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呈日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用于容纳待淬火工件,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有开口;
[0006]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容器内,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淬火工件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竖直地转移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使所述待淬火工件与所述冷却介质接触。/>[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及载物机构,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载物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载物机构用于承载所述待淬火工件。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载物机构呈L形或凹字形设计。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选自导轨式升降装置、剪刀式升降装置、链条式升降装置、伸缩杆、液压装置、齿轮式升降装置及滑轮式升降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活动连接或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侧壁或所述盖体上设有通孔组件,所述通孔组件包括第一通孔。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组件还包括第二通孔。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与非活性气体源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外界或
废气收集装置连接。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及载物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具有固定端及伸缩端,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盖体或所述第一容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端分别与所述载物机构的两端固定连接。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侧壁上。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辅助运输装置,所述辅助运输装置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载物机构邻接,另一端设于所述容器外。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组件。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载物机构上设有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相匹配。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辅助载物装置,所述辅助载物装置包括载物框和第一滚轮组件,所述载物框用于承载所述待淬火工件,所述第一滚轮组件设于所述载物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及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滑动连接。
[00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侧壁或盖体上设有抽风装置。
[0023]上述淬火装置,包括容器和升降装置,容器内设有联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呈日字形设置,第一容置空间设于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用于容纳待淬火工件,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通过将待淬火工件与冷却介质的分离设置,使待淬火工件转移至第一容置空间的过程中,高温待淬火工件不与冷却介质接触,因此转移过程不产生污染物,将待淬火工件固定于第一容置空间后,在升降装置启动前,可及时移除行车吊绳,其有益效果是,可在将待淬火工件与冷却介质接触之前对第一容置空间进行密封处理,从而有利于污染的治理及明火隐患的消除。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淬火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淬火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淬火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淬火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如图4所示淬火装置进料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如图4所示淬火装置出料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淬火装置进料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如图7所示淬火装置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9为如图7所示淬火装置进料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如图7所示淬火装置淬火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淬火装置淬火前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如图11所示淬火装置淬火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连通”,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8]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淬火装置10,其包括容器11及升降装置12。
[0039]具体地,容器11内设有联通的第一容置空间111及第二容置空间112,第一容置空间111与第二容置空间112呈“日”字形设置,第一容置空间111设于第二容置空间112的上方,第一容置空间111用于容纳待淬火工件01,第二容置空间112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第一容置空间111上设有与外界联通的开口113,作业时,待淬火工件01在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所述容器设有联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呈日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用于容纳待淬火工件,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有开口;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容器内,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淬火工件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竖直地转移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使所述待淬火工件与所述冷却介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及载物机构,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载物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载物机构用于承载所述待淬火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机构呈L形或凹字形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选自导轨式升降装置、剪刀式升降装置、链条式升降装置、伸缩杆、液压装置、齿轮式升降装置及滑轮式升降装置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活动连接或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侧壁或所述盖体上设有通孔组件,所述通孔组件包括第一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林李金菊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惠泽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