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至少包括箱体、热交换部和储能部,热交换部和储能部均设置于箱体中,热交换部和储能部耦合,使得热量能够经热交换部传递至所述储能部,在储能部至少包括第一储热箱体和第二储热箱体的情况下,热交换部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内壁上且沿箱体的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热交换体、第二热交换体和第三热交换体,所述第一储热箱体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换热槽,所述第一储热箱体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能够沿箱体的轴向滑动,其中,在所述换热槽与所述第二热交换体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二热交换体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所述换热槽。本申请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储热的同时实现放热,进而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变储能装置是利用相变储能材料热焓值高、储能密度大的优点,将电能或热能储能在相变储能设备的相变储能材料中,需要时用自来水通过换热盘管置换出相变储能材料中储存的热量,有效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缓解用电高峰压力,实现削峰填谷。相变材料一般分为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相变材料。其中,相变材料中无机盐例如结晶水合盐的应用较为广泛,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相变热和固定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结晶水合盐失去结晶水溶解吸热;当温度降低时发生逆过程,水合盐吸收结晶水放热。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大、密度大且单位蓄热密度高等优点。但现有的相变储能装置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较多,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在进行蓄能时不能进行同步放能,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防腐蚀相变储能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至少包括箱体、热交换部和储能部,所述热交换部和所述储能部均设置于所述箱体中,所述热交换部和所述储能部耦合,使得热量能够经热交换部传递至所述储能部,在所述储能部至少包括第一储热箱体和第二储热箱体的情况下,所述热交换部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内壁上且沿箱体的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热交换体、第二热交换体和第三热交换体,所述第一储热箱体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换热槽,所述第一储热箱体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能够沿箱体的轴向滑动,其中,在所述换热槽与所述第二热交换体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二热交换体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所述换热槽。
[0005]优选的,在所述换热槽与所述第一热交换体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换热槽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所述第一热交换体,或者,在所述换热槽与所述第三热交换体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换热槽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所述第三热交换体。
[0006]优选的,第一热交换体和第三热交换体的厚度大于换热槽的深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储热箱体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连接至所述第一储热箱体。
[0008]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09](1)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储热的同时实现放热,进而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
[0010](2)第二热交换体和第三热交换体的部分区域将暴露在箱体中,使得其能够与箱体内部的热空气接触以进行换热,最终达到提高热利用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优选的防腐蚀相变储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A
‑
A截面的剖视图。
[0013]图中,1
‑
箱体、2
‑
热交换部、3
‑
储能部、4
‑
换热槽、3a
‑
第一储热箱体、3b
‑
第二储热箱体、2a
‑
第一热交换体、2b
‑
第二热交换体、2c
‑
第三热交换体、5
‑
推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至少包括箱体1、热交换部2和储能部3。热交换部2和储能部3均设置于箱体1中。热交换部2和储能部3耦合,使得热量能够经热交换部2传递至储能部3。储能部3用于对热量进行储存。
[0016]在储能部3至少包括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的情况下,热交换部2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1内壁上且沿箱体1的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热交换体2a、第二热交换体2b和第三热交换体2c。第一储热箱体1a和第二储热箱体3b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换热槽4。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能够沿箱体1的轴向滑动。例如,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彼此连接。箱体1上设置有推杆电机5,推杆电机5连接至第一储热箱体3a。通过推杆电机5的伸长或缩短即可实现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的同步移动。在换热槽4与第二热交换体2b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二热交换体2b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换热槽4。例如,第二热交换体2b中可以设置有电热丝,进而通过电热丝能够实现第二热交换体2b温度的提高。第二热交换体2b的温度能够高于第一储热箱体3a或第二储热箱体3b,进而使得第二热交换体2b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换热槽4传递给相应第一储热箱体3a或第二储热箱体3b。在换热槽4与第一热交换体2a抵靠接触的况下,换热槽4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第一热交换体2a,或者,在换热槽4与第三热交换体2c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换热槽4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第三热交换体2c。通过上述方式,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储热的同时实现放热,进而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例如,当第一储热箱体3a与第热交换体2a接触时,第二储热箱体3b与第二储热箱体3b接触,此时,第一储热箱体3a中的热量经第一热交换体2a传输至界,第二热交换体2b产生的热量能够传输至第二储热箱体3b中进行储存。第一储热箱体3b和第二储热箱体3b的内壁中设置有抗腐蚀涂层,进而能够达到防腐蚀的效果。
[0017]第一热交换体2a和第三热交换体2c的厚度大于换热槽4的深度。在进行热交换时,第二热交换体2b产生的热量会存在无法完全传递至第二储热箱体3b或第一储热箱体3a的情况,进而导致箱体1内部的温度升高,此时,第二热交换体2a和第三热交换体2c的部分区域将暴露在箱体1中,使得其能够与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接触以进行换热,最终达到提高热利用效率的目的。第一热交换体2a和第二热交换体2c中可以设置有冷却水管,冷却水不断通过冷却水管便可以将第一热交换体2a和第二热交换体2c中的热量带走。
[0018]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推杆电机5首先缩短以将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向上抬起,使得第一储热箱体3a与第一热交换体2a接触,第二储热箱体3b与第二热交换体2b接触,此时,第一储热箱体3a处于放热状态,第二储热箱体3b处于蓄热状态。当第一储热箱体3a放热完成时,推杆电机5伸长以将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向
下推动,使得第一储热箱体3a与第二热交换体2b接触,第二储热箱体3b与第三热交换体2c接触,此时,第一储热箱体3a处于蓄热状态,第二储热箱体3b处于放热状态。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腐蚀相变储能器,至少包括箱体(1)、热交换部(2)和储能部(3),所述热交换部(2)和所述储能部(3)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中,所述热交换部(2)和所述储能部(3)耦合,使得热量能够经热交换部(2)传递至所述储能部(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部(3)至少包括第一储热箱体(3a)和第二储热箱体(3b)的情况下,所述热交换部(2)至少包括设置于箱体(1)内壁上且沿箱体(1)的轴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热交换体(2a)、第二热交换体(2b)和第三热交换体(2c),所述第一储热箱体(3a)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3b)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换热槽(4),所述第一储热箱体(3a)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体(3b)能够沿箱体(1)的轴向滑动,其中,在所述换热槽(4)与所述第二热交换体(2b)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二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徐桐山,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安信热力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