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52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属于人工湿地技术领域。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包括倒梯形箱体,所述倒梯形箱体没有顶面和底面,所述倒梯形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挡板,所述倒梯形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倒梯形箱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板,所述进水板由第一层进水层、第二层进水层、第三层进水层和第四层进水层组成,各层进水层之间互不连通,所述进水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由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组成,所述进水板的一侧设置有布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淤积从底部排出,高效且清理效果极佳;可根据需要控制入水到达的布水层。据需要控制入水到达的布水层。据需要控制入水到达的布水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地表水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地表水污染已经成为现今日益关注的问题。居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农牧业废物等直接排入地表水中,使得水中好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含量急剧增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臭发黑。为了解决污水处理问题,人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不产生二次污染、生物降解、环保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的人工湿地采取有水平流、垂直流形式,采用基坑水池设置基质的形式。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出来管道阻塞、下层淤积的情况,影响湿地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湿地的入水流采取固定层入水,缺乏可调整型,不能不适用多种情况,且反应池内各层流速不一致,降低整体的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湿地管道阻塞、淤积以及无法控制入水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包括倒梯形箱体,所述倒梯形箱体没有顶面和底面,所述倒梯形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挡板,所述倒梯形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倒梯形箱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板,所述进水板由第一层进水层、第二层进水层、第三层进水层和第四层进水层组成,各层进水层之间互不连通,所述进水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由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组成,所述进水板的一侧设置有布水口,所述布水口由第一层布水口、第二层布水口、第三层布水口和第四层布水口组成,所述布水口连通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由第一层布水管道、第二层布水管道、第三层布水管道和第四层布水管道组成,每层布水管道由若干根布水管组成,每根布水管道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层进水层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层进水层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口与第三层进水层相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与第四层进水层相连通,所述第一层布水管道与第一层布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层布水管道与第二层布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层布水管道与第三层布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层布水管道与第四层布水口相连通,所述倒梯形箱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大颗粒碎石层、小颗粒碎石层和生物基质层,所述生物基质层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第一层布水管道设置在大颗粒碎石层中,所述第二层布水管道设置在小颗粒碎石层中,所述第三层布水管道设置在生物基质层中,所述第四层布水管道设置在生物基质层的上部,所述倒梯形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通到倒梯形箱体的外部,所述倒梯形箱体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倒梯形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孔板,所述孔板位于挡板的上部。
[0006]优选的,所述倒梯形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滚轮。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减震橡胶块。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布水管道通过竖直管道与第二层布水管道相联通,所述第二层布水管道通过竖直管道与第三层布水管道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大颗粒碎石层与小颗粒碎石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布,所述小颗粒碎石层与生物基质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布。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在倒梯形箱体底部设置的插槽、挡板和孔板,将底部封闭或开启,在开启后将淤积从底部排出,高效且清理效果极佳;搭配设置的多级进水层、进水口、布水口和布水管道,可根据需要控制入水到达的布水层,灵活且操作简便;且可同时引入一路或者多路入水;第一层布水管道与第二层布水管道相联通,第二层布水管道与第三层布水管道相连通,使得水流在箱体内分布更均匀。
[0012]2、本技术,通过大颗粒碎石层与小颗粒碎石层之间设置的透水布,小颗粒碎石层与生物基质层之间设置的透水布,在不阻挡水流的同时,减少基质向下层下落产生淤积,降低维护的频次,节省资源。
[0013]3、本技术,通过在倒梯形箱体的内部设置的曝气盘提供气体补充,提高反应效率;曝气管连通到外部,便于连接风机和维护;设置滚轮,避免箱体与基坑产生摩擦等损坏;设置减震橡胶块,减少碰撞损坏。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可将淤积从底部排出,高效且清理效果极佳;可根据需要控制入水到达的布水层,灵活且操作简便;且可同时引入一路或者多路入水;水流在箱体内分布更均匀;在不阻挡水流的同时,减少基质向下层下落产生淤积,降低维护的频次,节省资源;提供气体补充,提高反应效率;便于连接风机和维护;避免箱体与基坑产生摩擦等损坏;减少碰撞损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进水板和布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进水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进水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倒梯形箱体;2、插槽;3、挡板;4、限位块;5、进水板;501、第一层进水层;502、第二层进水层;503、第三层进水层;504、第四层进水层;6、进水口;601、第一进水口;602、第二进水口;603、第三进水口;604、第四进水口;7、布水口;701、第一层布水口;702、第二层布水口;703、第三层布水口;704、第四层布水口;8、布水管道;801、第一层布水管道;802、第二层布水管道;803、第三层布水管道;804、第四层布水管道;9、大颗粒碎石层;10、小颗粒碎石层;11、生物基质层;12、挺水植物;13、曝气盘;14、曝气管;15、出水口;16、孔板;17、滚轮;18、减震橡胶块;19、透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参照图1

7,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主体为一倒梯形箱体1,倒梯形箱体1没有顶面和底面,上下透空,从上部装入各部件和填料;倒梯形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插槽2,插槽2内插接有挡板3,插接设计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填料装置,包括倒梯形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箱体(1)没有顶面和底面,所述倒梯形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插槽(2),所述插槽(2)内插接有挡板(3),所述倒梯形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4),所述倒梯形箱体(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板(5),所述进水板(5)由第一层进水层(501)、第二层进水层(502)、第三层进水层(503)和第四层进水层(504)组成,各层进水层之间互不连通,所述进水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由第一进水口(601)、第二进水口(602)、第三进水口(603)和第四进水口(604)组成,所述进水板(5)的一侧设置有布水口(7),所述布水口(7)由第一层布水口(701)、第二层布水口(702)、第三层布水口(703)和第四层布水口(704)组成,所述布水口(7)连通有布水管道(8),所述布水管道(8)由第一层布水管道(801)、第二层布水管道(802)、第三层布水管道(803)和第四层布水管道(804)组成,每层布水管道(8)由若干根布水管组成,每根布水管道(8)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口(601)与第一层进水层(501)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602)与第二层进水层(502)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口(603)与第三层进水层(503)相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604)与第四层进水层(504)相连通,所述第一层布水管道(801)与第一层布水口(701)相连通,所述第二层布水管道(802)与第二层布水口(702)相连通,所述第三层布水管道(803)与第三层布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凤禧李文强刘小珍宋金红倪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宜居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