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41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池塘排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包括结构主体、搅拌筒、水泵和过滤腔,结构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池塘,池塘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池塘的内部底部活动连接有斜坡块,斜坡块的底部外壁与池塘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池塘的内部底部中间活动连接有搅拌筒,搅拌筒要运行时,是先要蓄电池对旋转电机进行供电,而旋转电机启动后就会带动搅拌筒进行旋转,从而在结构主体处设置有池底排污机构,可避免了地底排污时污质产生堆集结块的情况,而污质不堆集结块也就避免了污质在传输管内部产生堆塞,而且搅拌筒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会提高污质向初沉池所流动的速度。高污质向初沉池所流动的速度。高污质向初沉池所流动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池塘排污
,具体为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池塘鱼体排泄物、残铒、水生生物尸体等沉积池底腐烂、分解释放氮、磷、钾、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破坏水生环境,影响鱼类生长;同时水中鱼药、消毒药物等不加处理会富集于鱼体内,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0003]目前,在对池塘进行排污时只会对池塘内部的污质进行处理,而对池塘水面的污质则不会进行处理,而水面的污质处理会产生水面过脏而导致鱼无法正常呼吸,同时在池塘底部排污时,污质会顺堆集而产生堆集结块的情况,而当污质结块后会导致排污的管道产生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水面污质不处理和管道堵塞)问题,提供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包括结构主体、搅拌筒、水泵和过滤腔,所述结构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池塘,所述池塘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池塘的内部底部活动连接有斜坡块,所述斜坡块的底部外壁与池塘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池塘的内部底部中间活动连接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外围外壁与池塘的底部中间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搅拌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搅拌筒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搅拌筒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侧内侧内壁与搅拌筒的另一侧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旋转电机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外壁与旋转电机的另一侧外壁相连,所述池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顶部外壁与池塘的底部外壁相连,所述传输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传输管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初沉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厌氧生化池,所述厌氧生化池的另一侧外壁与初沉池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厌氧生化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另一侧外壁与厌氧生化池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过滤池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外围外壁与过滤池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内侧内壁与连接管的顶部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水泵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的一侧内侧内壁与水泵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排出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顶部外壁与排出管的底部外壁相连,所述过滤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污质池,所述污质池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过滤腔的一侧外侧外壁相连;
[0006]所述过滤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顶部外壁与过滤腔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过滤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底部外壁与过滤腔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过滤腔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一侧外壁与过滤腔
的底部一侧外壁相连;
[0007]所述斜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围外壁与斜坡块的底部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密封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坡体,所述坡体的底部外壁与密封垫的顶部外壁相连,所述搅拌筒的中间贯穿连接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内侧内壁与搅拌筒的外围内壁相连;
[0008]所述坡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外壁与坡体的顶端外壁相连,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一侧外壁与连接板的另一侧外壁相连;
[0009]所述密封筒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围外壁与密封筒的中间外围外壁相连,所述筒体的另一侧中间嵌入连接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外围外壁与筒体的另一侧中间内侧内壁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初沉池的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相通管,所述相通管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初沉池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快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与过滤网的另一侧外壁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中间贯穿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支撑板的另一侧中间内侧内壁相连。
[0012]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外壁与密封垫的底端外壁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另一侧内壁与密封盖的一侧外壁搭接相连。
[0014]优选的,所述池塘的另一侧中间嵌入连接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外围外壁与池塘的另一侧中间内侧内壁相连。
[0015]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另一侧外壁与筒体的一侧外壁相连。
[0016]优选的,所述过滤腔与过滤腔的一侧的污质池、过滤腔的顶部的分流板、过滤腔的底部的过滤网和过滤腔的底部一侧的回流腔共同组成水面排污机构。
[0017]优选的,所述搅拌筒与搅拌筒的一侧的旋转电机、搅拌筒的另一侧的固定柱、旋转电机的另一侧的蓄电池和池塘的底部的传输管共同组成池底排污机构。
[0018]优选的,所述初沉池与初沉池的一侧的厌氧生化池、厌氧生化池的一侧的过滤池、过滤池的内部的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的水泵和水泵的另一侧的排出管共同组成二次过滤机构。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中,水面排污机构,因过滤网是只能通过水的间隙,所以不能通过的污质会随着过滤腔的斜度流入到污质池内部进行沉淀,从而就起到了将池塘水面的水和污质进行分离的效果,也方便使用者对后期对水面的污质(直接对污质池)进行处理。
[0021]2、本专利技术中,池底排污机构,在结构主体处设置有池底排污机构,可避免了地底排污时污质产生堆集结块的情况,而污质不堆集结块也就避免了污质在传输管内部产生堆塞,而且搅拌筒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会提高污质向初沉池所流动的速度。
[0022]3、本专利技术中,二次过滤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就对池塘内部污泥就起了了一个循环
过滤及供水的效果,其中过滤腔和回流腔也就在分离水面污质的同时也起到了循环供水的效果,也避免了池塘内部的水一直过滤而无法及时供应而产生水面快速下降(下降过快速会导致水面排污机构无法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简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筒立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8]图中标记:1、结构主体,2、斜坡块,201、密封垫,202、坡体,203、连接板,204、卡板,3、固定柱,4、搅拌筒,5、旋转电机,6、蓄电池,7、传输管,8、初沉池,9、厌氧生化池,10、过滤池,11、相通管,12、连接管,13、水泵,14、排出管,15、过滤腔,16、池塘,161、放置槽,17、过滤网,18、螺丝,19、支撑板,20、回流腔,21、分流板,22、密封筒,221、贯穿孔,222、密封套,223、筒体,23、防水层,24、密封盖,25、污质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景园林设计的池塘排污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搅拌筒(4)、水泵(13)和过滤腔(15),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池塘(16),所述池塘(16)的外围外壁与结构主体(1)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池塘(16)的内部底部活动连接有斜坡块(2),所述斜坡块(2)的底部外壁与池塘(16)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池塘(16)的内部底部中间活动连接有搅拌筒(4),所述搅拌筒(4)的外围外壁与池塘(16)的底部中间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搅拌筒(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搅拌筒(4)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搅拌筒(4)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一侧内侧内壁与搅拌筒(4)的另一侧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旋转电机(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的一侧外壁与旋转电机(5)的另一侧外壁相连,所述池塘(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管(7),所述传输管(7)的顶部外壁与池塘(16)的底部外壁相连,所述传输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初沉池(8),所述初沉池(8)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传输管(7)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初沉池(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厌氧生化池(9),所述厌氧生化池(9)的另一侧外壁与初沉池(8)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厌氧生化池(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池(10),所述过滤池(10)的另一侧外壁与厌氧生化池(9)的一侧外壁相连,所述过滤池(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底部外围外壁与过滤池(10)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连接管(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的底部内侧内壁与连接管(12)的顶部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水泵(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出管(14),所述排出管(14)的一侧内侧内壁与水泵(13)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排出管(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腔(15),所述过滤腔(15)的顶部外壁与排出管(14)的底部外壁相连,所述过滤腔(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污质池(25),所述污质池(25)的另一侧内侧内壁与过滤腔(15)的一侧外侧外壁相连;所述过滤腔(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板(21),所述分流板(21)的顶部外壁与过滤腔(15)的顶部内壁相连,所述过滤腔(15)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17),所述过滤网(17)的底部外壁与过滤腔(15)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过滤腔(15)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腔(20),所述回流腔(20)的一侧外壁与过滤腔(15)的底部一侧外壁相连;所述斜坡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01),所述密封垫(201)的外围外壁与斜坡块(2)的底部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密封垫(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坡体(202),所述坡体(202)的底部外壁与密封垫(201)的顶部外壁相连,所述搅拌筒(4)的中间贯穿连接有密封筒(22),所述密封筒(22)的内侧内壁与搅拌筒(4)的外围内壁相连;所述坡体(202)的顶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实周旭丹郭锛鲍昱王晴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