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01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电源电压、时序开关、多个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2个电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NMOS开关部分,二是PMOS开关部分,三是电容充放电通路;通过将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结合,在跟随相位到保持相位转换间,使NMOS管沟道中释放的电子与PMOS管沟道中释放的空穴结合,进而达到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自举开关要达到一个比较快的速度,晶体管的栅宽同时也要设的比较大,为的就是有一个小的导通电阻,但同时沟道注入的影响也变大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举开关同时结合了PMOS型晶体管与NMOS型晶体管,能实现在较快速度下依然能将电荷注入影响降到最低。响降到最低。响降到最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中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保持。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5G和新兴的无线标准对模拟集成电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低失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自举开关作为模拟电路的信号采样电路,自举开关性能的好坏对后面信号处理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自举开关是模拟电路中一种主流信号采样电路,由于其采样速度快、功耗低、低失真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自举开关,存在输入信号到达负载电容时会产生低失真的问题,而在一般的开关电容电路中,若简单地单独利用NMOS晶体管或者PMOS晶体管作为采样开关,由于CMOS工艺下MOS管存在导通电阻,且导通电阻与栅源极地电压有关,即该导通电阻与输入信号地大小有关,从而出现采样非线性地情况。同时,沟道电荷注入效应也会使采样值产生偏差,当设计使用更快速的开关时,晶体管的栅宽会越大,晶体管的宽越大,沟道地沟道电荷注入效应也会越明显,在设计中往往需要在速度和采样偏差上做一个取舍。
[0004]在输入电压的波动下,自举开关使采样开关管的栅源电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电压,从而获得固定导通电阻,改善了采样失真问题,但电路存在着沟道电荷注入问题。现有的自举开关都以NMOS管作为开关管,这种自举开关在跟随相位,即开关导通时,其以电子作为沟道使电路导通;在保持相位,即开关断开时,沟道中的一部分电子将会流入采样电容中,使得实际采样得到的电压值比设想值低。且这种情况在更大的晶体管中更为明显,采样更大的晶体管采样,采样得到的电压值比设想值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利用NMOS和PMOS结合的形式,在高速高精度要求下,提升电路的工作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包括NMOS开关部分、PMOS开关部分以及电容充放电通路,其中:
[0008]NMOS开关部分包括PMOS晶体管M3、M4,以及NMOS晶体管M5、M6、M8、M9、M10、M11,其中M3和M8的栅极连接时序开关CLK,M3的源极以及M5的栅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M3的漏极与M8漏极、M4栅极以及M9漏极连接,M5的漏极与M4漏极、M9栅极、M10栅极以及M11栅极连接,M10的漏极与M11源极连接以及输入信号VIN连接,M11的漏极与输出VOUT连接,M5的源极与M6漏极连接,M6的源极与地端VSS连接,M6的栅极与反向时钟电压CLKB连接,M8的源极、M9源极、M10的源极连接;
[0009]PMOS开关部分包括PMOS晶体管M13、M14、M15、M16、M22、M23以及NMOS晶体管M20、M21,其中M13栅极和M20的栅极连接反向时钟电压CLKB,M20的源极、M22的栅极与地端VSS连
接,M20的漏极与M13漏极、M21的栅极、M14的漏极连接,M21的漏极与M22漏极、M14栅极、M15栅极、M16栅极连接,M15的漏极与M16源极连接以及输入信号VIN连接,M16的漏极与输出VOUT连接,M22的源极与M23漏极连接,M23的源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M23的栅极与时序开关CLK连接,M13的源极、M14源极、M15的源极连接;
[0010]电容充放电通路包括PMOS晶体管M1、M2、M12;NMOS晶体管M7、M17、M18、M19;电容C1和C2,其中,M1源极和M2源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M1漏极与C1的上极板连接,M1栅极与时序开关CLK连接,M2漏极与C2的上极板以及M4的源极连接,M7栅极、M2栅极与M5漏极连接,M7源极、M12源极与C1的上极板连接,M7漏极、M12漏极与C2的下极板连接;M12栅极与M18栅极、M22的漏极连接,17的栅极、M19的栅极与反向时钟电压CLKB连接,M17漏极与C1的下极板连接,C1的下极板还与所述M21的源极连接;M17源极与M18漏极连接,M18源极、M19源极与地端VSS连接,M19的漏极与C2的下极板连接。
[0011]进一步地,时钟信号CLK通过PMOS晶体管M24和NMOS晶体管M25构成的反相器得到反向时钟电压CLKB;M24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DD,M24的栅极、M25的栅极接时序开关CLK,M25的源极接地,M24的漏极、M25的漏极连接并产生反向时钟电压CLKB。
[0012]进一步地,自举开关工作在保持状态下时:
[0013]时序开关CLK为低电平,CLKB为高电平;M17、M19栅极高电平导通,C1、C2下极板低电平;由CLK控制的M1栅极低电平导通;CLK控制M23使M18的栅极为高电平导通;CLKB控制M6使M2的栅极为低电平导通;CLK控制M3导通,使M4的栅极为高电平断开,使M5到C2上极板通路断开;CLKB控制M20导通,使M21的栅极为低电平断开,使M22到C1下极板通路断开。同时低电平和高电平分别使M7和M12开关断开,电源电压VDD开始对C1和C2充电;
[0014]CLKB使M6导通,进而使得M10和M11的栅极为低电平;CLK使M23导通,进而使得M15和M16的栅极为高电平;此时,M10、M11、M15、M16都工作在深线性区,晶体管不导通,截断信号通路,此时采样电容上的电荷不变,采样电容上的电压保持不变。
[0015]进一步地,自举开关工作在跟随状态下时:
[0016]时序开关CLK为高电平,CLKB为低电平;CLK控制M1、M3、M23的栅极为高电平断开,CLKB控制M17、M19、M20、M6的栅极为低电平断开,电源停止对C1和C2的充电;
[0017]CLK控制M8为高电平导通,C2上的电荷使M4的栅源极形成VDD压差,M4导通,此时C2上的电荷再次使得M10的栅源极形成VDD压差,M10导通,同理,M7导通;CLKB控制M13为低电平导通,C1上的电荷使M21的栅源极形成VDD压差,M21导通,此时C1上的电荷再次使得M15的栅源极形成VDD压差,M15导通,同理,M12导通。
[0018]进一步地,VIN通过M10和M15达到C2下极板,因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C2的上极板达到VIN+VDD电位,此时,M10和M11的栅源极电压为:VIN+VDD

VIN=VDD,M11导通,VOUT=VIN

ΔV1,M10和M11的栅源电压不随VIN变化;其中ΔV1为沟道电荷注入效应所产生的电压差;
[0019]VIN通过M10、M15、M7、M12达到C1上极板,根据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C1的下极板达到VIN

VDD电位,此时,M15和M16的栅源极电压为:VIN

VDD

VIN=

VDD,M16导通,VOUT=VIN+ΔV2,M15和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MOS开关部分、PMOS开关部分以及电容充放电通路,其中:NMOS开关部分包括PMOS晶体管M3、M4,以及NMOS晶体管M5、M6、M8、M9、M10、M11,其中M3和M8的栅极连接时序开关CLK,M3的源极以及M5的栅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M3的漏极与M8漏极、M4栅极以及M9漏极连接,M5的漏极与M4漏极、M9栅极、M10栅极以及M11栅极连接,M10的漏极与M11源极连接以及输入信号VIN连接,M11的漏极与输出VOUT连接,M5的源极与M6漏极连接,M6的源极与地端VSS连接,M6的栅极与反向时钟电压CLKB连接,M8的源极、M9源极、M10的源极连接;PMOS开关部分包括PMOS晶体管M13、M14、M15、M16、M22、M23以及NMOS晶体管M20、M21,其中M13栅极和M20的栅极连接反向时钟电压CLKB,M20的源极、M22的栅极与地端VSS连接,M20的漏极与M13漏极、M21的栅极、M14的漏极连接,M21的漏极与M22漏极、M14栅极、M15栅极、M16栅极连接,M15的漏极与M16源极连接以及输入信号VIN连接,M16的漏极与输出VOUT连接,M22的源极与M23漏极连接,M23的源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M23的栅极与时序开关CLK连接,M13的源极、M14源极、M15的源极连接;电容充放电通路包括PMOS晶体管M1、M2、M12;NMOS晶体管M7、M17、M18、M19;电容C1和C2,其中,M1源极和M2源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M1漏极与C1的上极板连接,M1栅极与时序开关CLK连接,M2漏极与C2的上极板以及M4的源极连接,M7栅极、M2栅极与M5漏极连接,M7源极、M12源极与C1的上极板连接,M7漏极、M12漏极与C2的下极板连接;M12栅极与M18栅极、M22的漏极连接,17的栅极、M19的栅极与反向时钟电压CLKB连接,M17漏极与C1的下极板连接,C1的下极板还与所述M21的源极连接;M17源极与M18漏极连接,M18源极、M19源极与地端VSS连接,M19的漏极与C2的下极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其特征在于,时钟信号CLK通过PMOS晶体管M24和NMOS晶体管M25构成的反相器得到反向时钟电压CLKB;M24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DD,M24的栅极、M25的栅极接时序开关CLK,M25的源极接地,M24的漏极、M25的漏极连接并产生反向时钟电压CLK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沟道电荷注入效应的自举开关,其特征在于,自举开关工作在保持状态下时:时序开关CLK为低电平,CLKB为高电平;M17、M19栅极高电平导通,C1、C2下极板低电平;由CLK控制的M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维立郭春炳高钧达孔祥键简明朝张春华肖亦成苑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