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96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通过预分选先把大块混凝土块和大块杂物分选出来,再把分选后的建筑拆房废弃物送入移动式重筛,经过重筛后分出三个级别进行处理;然后对三个级别的建筑拆房废弃物分别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建筑拆房废弃物就只剩下建筑废弃物,然后进行破碎并筛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筛选后破碎的方式,与传统的先破碎后筛选不同,先筛选后破碎有效避免骨料再次受到反击破进行破碎,以减少其因此产生的细微裂纹,提高后端建筑骨料的品质,提高整个系统资源化程度。本工艺方法实现建筑拆房垃圾最终的无害化处理,对各分选后的建筑拆房垃圾根据其性质差异,实现对其的完全利用,实现循环经济以及无废城市建设的理念。废城市建设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拆房废弃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建筑拆房也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美化居室的同时却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拆房垃圾。一般情况下,建筑拆房过程中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要产生0.1~0.4立方米的垃圾,其值的浮动与建筑拆房的精致程度及要建筑拆房的房屋原状有关,全国每年产生的建筑拆房垃圾以亿吨计。我国目前尽管对建筑拆房实施了有效的收运和清理,但对建筑拆房垃圾的最终处置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筑拆房废弃物预分选:将收集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预分选,把建筑拆房废弃物中的大块混凝土块以及大块杂物分选出来;其余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入下一步;S2:建筑拆房废弃物重筛;将S1中其余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重筛,根据建筑拆房废弃物的粒径大小筛选后分出废弃物粒径大于6且小于100毫米进行处理;S3:建筑拆房废弃物处理;将S2步骤中筛选后粒径在大于6且小于100毫米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处理,先经过Ⅰ号骨料筛把其中粒径在6

31.5的骨料筛选出来,再把粒径在31.5

100的建筑拆房废弃物通过Ⅱ号磁选设备把其中携带的废金属筛选出来后进行外售处理;再通过高压密度分选设备把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筛选出来;所述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包括木块、塑料以及织物;经过磁选以及高压密度分选后的废弃物就只剩下建筑废弃物Ⅰ;得到的建筑废弃物进入下一步骤;S4:建筑废弃物进行反击破并筛选;将S3得到的建筑废弃物Ⅰ送至移动式反击破进行处理,利用大口径的移动式反击破把建筑废弃物破碎,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再通过三轴椭圆筛进行筛选;把粒径小于31.5毫米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而粒径大于31.5毫米的建筑废弃物则再次进行破碎后通过三轴椭圆筛重新筛选;其中三轴椭圆筛把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分为3个类别的大小,分别是0

5毫米、5

10毫米以及10到31.5毫米。
[0005]较佳的,所述步骤1中预分选得到的其中大块混凝土块会通过搞机进行破碎,大块
杂物会被收集起来统一用作焚烧发电。
[0006]较佳的,步骤S4中移动式反击破设备前设置一个Ⅲ号磁选设备;Ⅲ号磁选设备用于吸附建筑废弃物中的残余废金属。
[0007]较佳的,步骤S4中移动式反击破设备后还设置一个Ⅳ号磁选设备;Ⅳ号磁选设备用于吸附被反击破设备破碎后的土块中夹杂着的废金属。
[0008]较佳的,步骤S4中三轴椭圆筛后还设有负压分选机Ⅰ和负压分选机Ⅱ;通过负压分选机Ⅰ和负压分选机Ⅱ分别得到粒径5

10毫米以及10

31.5毫米的筛下物;负压分选机对三轴椭圆筛筛选的建筑废弃物进行提纯。
[0009]较佳的,步骤S4中还设有粉磨机;经过三轴椭圆筛筛选后的0

5毫米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还经过粉磨机进行粉磨。
[0010]较佳的,步骤S2中还会筛选出粒径小于6毫米建筑拆房废弃物;由于粒径小于6毫米建筑拆房废弃物为渣土,会直接进行填埋处理。
[0011]较佳的,步骤S2中还包括筛选出粒径大于100毫米建筑拆房废弃物;然后粒径将大于100毫米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处理,先通过Ⅰ号磁选设备把这一级别的建筑拆房废弃物中携带的废金属筛选出来后进行外售处理;再通过人工分拣把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筛选;所述建筑拆房废弃物包括硬塑料、木头以及织物;经过人工分拣后的建筑拆房废弃物就剩下建筑废弃物Ⅱ;所述建筑废弃物Ⅱ包括土块、石块以及砖块;然后再把建筑废弃物Ⅱ送到Ⅲ号磁选设备,通过Ⅲ号磁选设备后再经过大口径的移动式反击破把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再通过三轴椭圆筛进行筛选。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采用先筛选后破碎的方式,与传统的先破碎后筛选不同,避免其中骨料再次收到反击破破碎减少其因此产生的细微裂纹,提高后端建筑骨料的品质,提高整个系统资源化程度;同时,在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上所多增设骨料筛以及粉磨机,使建筑拆房废弃物后续的使用更加多元化,不再仅仅充当建筑拆房回填物处理,避免材料的浪费。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艺方法可实现建筑拆房垃圾最终的无害化处理,并对各分选后的建筑拆房垃圾根据其性质差异,实现对其的完全利用,进一步实现循环经济以及无废城市建设的理念。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15]请结合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筑拆房废弃物预分选:将收集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预分选,把建筑拆房废弃物中的大块混凝土块以及大块杂物分选出来;其余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入下一步;
S2:建筑拆房废弃物重筛;将S1中其余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重筛,根据建筑拆房废弃物的粒径大小筛选后分出废弃物粒径大于6且小于100毫米进行处理;S3:建筑拆房废弃物处理;将S2步骤中筛选后粒径在大于6且小于100毫米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处理,先经过Ⅰ号骨料筛把其中粒径在6

31.5的骨料筛选出来,再把粒径在31.5

100的建筑拆房废弃物通过Ⅱ号磁选设备把其中携带的废金属筛选出来后进行外售处理;再通过高压密度分选设备把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筛选出来;所述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包括木块、塑料以及织物;经过磁选以及高压密度分选后的废弃物就只剩下建筑废弃物Ⅰ;得到的建筑废弃物进入下一步骤;S4:建筑废弃物进行反击破并筛选;将S3得到的建筑废弃物Ⅰ送至移动式反击破进行处理,利用大口径的移动式反击破把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再通过三轴椭圆筛进行筛选;把粒径小于31.5毫米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而粒径大于31.5毫米的建筑废弃物则再次进行破碎后通过三轴椭圆筛重新筛选;其中三轴椭圆筛把击破后的建筑废弃物分为3个类别的大小,分别是0

5毫米、5

10毫米以及10到31.5毫米。
[0016]较佳的,所述步骤1中预分选得到的其中大块混凝土块会通过搞机进行破碎,大块杂物会被收集起来统一用作焚烧发电。
[0017]较佳的,步骤S4中移动式反击破设备前设置一个Ⅲ号磁选设备。Ⅲ号磁选设备用于吸附建筑废弃物中的残余废金属。
[0018]较佳的,步骤S4中移动式反击破设备后还设置一个Ⅳ号磁选设备。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筑拆房废弃物预分选:将收集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预分选,把建筑拆房废弃物中的大块混凝土块以及大块杂物分选出来;其余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入下一步;S2:建筑拆房废弃物重筛;将S1中其余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入重筛,根据建筑拆房废弃物的粒径大小筛选后分出废弃物粒径大于6且小于100毫米进行处理;S3:建筑拆房废弃物处理;将S2步骤中筛选后粒径在大于6且小于100毫米的建筑拆房废弃物进行处理,先经过Ⅰ号骨料筛把其中粒径在6

31.5的骨料筛选出来,再把粒径在31.5

100的建筑拆房废弃物通过Ⅱ号磁选设备把其中携带的废金属筛选出来后进行外售处理;再通过高压密度分选设备把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筛选出来;所述其他建筑拆房废弃物包括木块、塑料以及织物;经过磁选以及高压密度分选后的废弃物就只剩下建筑废弃物Ⅰ;得到的建筑废弃物进入下一步骤;S4: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并筛选;将S3得到的建筑废弃物Ⅰ送至移动式反击破进行处理,利用大口径的移动式反击破把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再通过三轴椭圆筛进行筛选;把粒径小于31.5毫米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而粒径大于31.5毫米的建筑废弃物则再次进行破碎后通过三轴椭圆筛重新筛选;其中三轴椭圆筛把破碎后的建筑废弃物分为3个类别的大小,分别是0

5毫米、5

10毫米以及10到31.5毫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移动式反击破设备前设置一个Ⅲ号磁选设备;所述Ⅲ号磁选设备用于吸附建筑废弃物中的残余废金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拆房废弃物移动线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移动式反击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刚陆虎史大金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金马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