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967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5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绝热段;其中,所述蒸发段内填充有液态工质,液态工质在蒸发段内吸热蒸发产生气泡,气泡进入冷凝段后放热冷凝形成液滴,液滴通过重力回到蒸发段;所述重力热管内设置有自驱往复运动模块,所述自驱往复运动模块在气泡和液滴的双动力驱动下在冷凝段内实现全覆盖往复自动刮液。本公开通过冷凝液滴的下落撞击效应和沸腾产生的上升气泡的浮力效应,实现双动力带动弹簧发生形变和振荡,进一步带动中空台体运动,实现增强蒸发段工质的扰动作用;此外,通过分段布置排液环,能够实现对冷凝段分段刮液,从而实现对冷凝段的全覆盖刮液。液。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


[0001]本公开属于热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

技术介绍

[0002]重力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广泛应用于余热回收、电子设备散热等领域,其一般是由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三部分构成,且冷凝段位于蒸发段上部,工作原理为利用内部工质的持续相变过程来吸收并释放汽化潜热,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段,如此循环往复,将热量从蒸发段传递至冷凝段。
[0003]目前,主要通过重力热管蒸发段、冷凝段和工质的处理来强化热管换热,其中一个关键之处在于促进蒸发段工质的传热和核态沸腾能力;另外一个关键之处在于促进冷凝段内壁换热并尽可能减薄冷凝液膜。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高效导热工质来强化蒸发段工质的导热能力,或者对蒸发段内表面进行肋化处理以增加气化核心数量等方法来改进重力热管;而对于冷凝段,则是通过采用内壁开槽处理以降低液膜厚度,或者涂覆疏水涂层以实现珠状凝结,但珠状凝结效果欠佳。
[0004]特别的,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热管,该重力热管利用冷凝工质的重量变化,对冷凝段内壁实现周期刮液,提高了传热性能。但是,该技术存在三点不合理之处:首先,升降箱和回流板的设计及布置不合理,升降箱仅有顶部开口且回流板为方形薄板,两者截面积几乎达到蒸汽上升通道截面积的60%

80%,蒸汽要进入冷凝段会受到较大阻碍作用,从而阻碍热管内部的气液循环,进而直接导致热管传热性能大幅降低;其次,两种类型的回流板交替布置,但第二回流板低于第一回流板,导致第二回流板运动过程中存在刮液盲区,导致冷凝段换热不够均匀;最后,冷凝工质重力与弹簧弹力达到动态稳定后,第一回流板和第二回流板实际刮液距离有限,无法实现冷凝段内壁全覆盖式地刮除液膜。
[0005]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能够通过自动往复全覆盖的清除冷凝段中的冷凝液膜,同时还能实现分段及时排液、改进气液循环性能、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发段工质的沸腾传热能力,使得重力热管整体传热性能得到强化。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绝热段;其中,
[0009]所述蒸发段内填充有液态工质,液态工质在蒸发段内吸热蒸发产生气泡,气泡进入冷凝段后放热冷凝形成液滴,液滴通过重力回到蒸发段;
[0010]所述重力热管内设置有自驱往复运动模块,所述自驱往复运动模块用于在气泡和
液滴的双动力驱动下在冷凝段内实现全覆盖往复自动刮液。
[0011]优选的,所述自驱往复运动模块包括若干分段布置的排液环,所述排液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至冷凝段的顶部,另一端连接有中空台体。
[0012]优选的,所述弹簧在液滴和气泡的双动力驱动下发生形变和振荡,并带动中空台体运动,实现对液态工质的扰动;所述排液环通过分段布置对冷凝段分段刮液,实现对冷凝段的全覆盖刮液。
[0013]优选的,所述排液环的下端面直径沿蒸发段

冷凝段方向依次增大。
[0014]优选的,所述中空台体为半球体。
[0015]优选的,所述冷凝段的内壁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2μm。
[0016]优选的,所述冷凝段的外壁连接有圆环形翅片,所述圆环形翅片上设置有纵向涡发生器。
[0017]优选的,所述蒸发段的内壁设置有网状内螺纹。
[0018]优选的,所述蒸发段的外壁连接有H形翅片。
[0019]优选的,所述中空台体由密度小于3g/cm3、导热系数大于200W/m*K的材料制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公开巧妙提出一种自驱往复运动模块,该模块能够利用冷凝液滴的下落撞击效应和沸腾产生的上升气泡的浮力效应,可实现双动力带动弹簧发生形变和振荡,进一步带动中空台体运动,实现增强蒸发段工质的扰动作用;
[0022]2、本公开分段布置排液环,可实现对冷凝段分段刮液,从而实现对冷凝段的全覆盖刮液;
[0023]3、本公开采用的分段变直径排液环,由于中心区域完全畅通,能够使得蒸发段蒸汽上升路线与冷凝段液膜回流路线分开,减少气液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的气液循环。
[0024]4、本公开采用纳米流体促进工质传热;有网状内螺纹的蒸发段内壁存在的较多凹坑和凸起可作为气化核心,带有H形翅片的蒸发段外壁可防积灰;带有纵向涡发生器圆环形翅片的冷凝段外壁可强化散热,经过表面疏水和粗糙度处理的冷凝段内壁可加速液膜流动。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现有的一种重力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中自驱往复运动模块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分段布置的排液环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发段内壁网状内螺纹的侧视示意图;
[0030]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发段内壁网状内螺纹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7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矩形小翼状纵向涡发生器的圆环形翅片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H形翅片管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4]1、冷凝段;2、纵向涡发生器;3、圆环形翅片;4、H形翅片;5、蒸发段外壁;6、排液环;7、弹簧;8、绝热段;9、蒸发段;10、中空台体;11、蒸发段内壁;12、液态工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参照附图1至图8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37]为便于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动力驱动强化传热的重力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绝热段;其中,所述蒸发段内填充有液态工质,液态工质在蒸发段内吸热蒸发产生气泡,气泡进入冷凝段后放热冷凝形成液滴,液滴通过重力回到蒸发段;所述重力热管内设置有自驱往复运动模块,所述自驱往复运动模块用于在所述气泡和液滴的双动力驱动下在冷凝段内实现全覆盖往复自动刮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热管,其中,优选的,所述自驱往复运动模块包括若干分段布置的排液环,所述排液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至冷凝段的顶部,另一端连接有中空台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热管,其中,所述弹簧在液滴和气泡的双动力驱动下发生形变和振荡,并带动中空台体运动,实现对液态工质的扰动;所述排液环通过分段布置对冷凝段分段刮液,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治国金利强张剑飞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