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包括机身、固定在机身上的龙门架、安装在龙门架上的刀具部分、活动安装在机身上的产品载具,机身上设有收集槽,刀具部分和收集槽均位于龙门架的前方,输送产品至产品载具的机械手安装在龙门架上且位于龙门架的后方,向机械手供料的供料机构位于龙门架的后方,所述产品载具能够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龙门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机械手设置在龙门架的后方,冷却液不会到达龙门架的后方,龙门架的后方无需设置透明罩,也无需设置其他挡水设施,龙门架的后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机械手。因此,可以采用升降幅度和平移幅度较小的机械手,利于机械手占用体积减小、使用成本减小,以及结构简化。以及结构简化。以及结构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雕机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精雕机。
技术介绍
[0002]精雕机,数控机床的一种,可对金属或非金属板材、管材进行非接触切割打孔。
[0003]精雕机在工作时,冷却液作用于产品,冷却液落在机身的收集槽中,为了避免冷却液外洒,机身上安装有透明罩,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产品的加工情况。
[0004]机身上设有龙门架,用于加工产品的刀具部分设置在龙门架的前方,相应地,所述收集槽和所述透明罩位于龙门架的前方。龙门架的前方即是精雕机的前方。
[0005]如果产品从精雕机的前方输送至机身上的产品载具,那么,用于输送产品的机械手需要越过透明罩的侧壁,机械手需要较大的升降幅度和平移幅度,这将增加机械手的占用体积、使用成本,以及结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减小输送产品至精雕机产品载具的机械手的占用体积及结构复杂程度。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包括机身、固定在机身上的龙门架、安装在龙门架上的刀具部分、活动安装在机身上的产品载具,机身上设有收集槽,刀具部分和收集槽均位于龙门架的前方,输送产品至产品载具的机械手安装在龙门架上且位于龙门架的后方,向机械手供料的供料机构位于龙门架的后方,所述产品载具能够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龙门架。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将上料用的机械手设置在龙门架的前方,即刀具部分的前方,本专利技术将机械手设置在龙门架的后方,由于冷却液喷射装置设置在刀具部分上且向前方喷射冷却液,冷却液不会到达龙门架的后方,因此,龙门架的后方无需设置透明罩,也无需设置其他挡水设施。而且,刀具部分位于龙门架的前方,因此,龙门架的后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机械手,而且,机械手的升降幅度和平移幅度较小,利于机械手占用体积减小、使用成本减小,以及结构简化。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图1为从前方观察精雕机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从后方观察精雕机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供料机构60、机械手50、下料容器70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机械手的局部示意图;
[0014]图5为产品载具40的示意图。
[0015]图中符号说明:
[0016]10、机身;11、收集槽;12、导轨;
[0017]20、龙门架;
[0018]30、刀具部分;
[0019]40、产品载具;41、立板;410、产品定位槽;42、固定块;43、活动杆;430、导向凸部;431、限位边缘;44、电磁杆;440、导向槽;45、磁铁;46、夹块;47、电磁线圈;
[0020]50、机械手;51、运动模块;52、上料装置;521、第一夹爪气缸;522、第一对仿形撑块;523、推条;53、下料装置;531、第二夹爪气缸;532、第二对仿形撑块;533、插板;534、第二升降驱动单元;535、第二夹爪气缸的夹爪;54、运动系统;
[0021]60、供料机构;61、振动盘;62、推送带;620、料槽;63、限位块;630、限位槽;
[0022]70、下料容器;
[0023]8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图1、图2,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包括机身10、固定在机身上的龙门架20、安装在龙门架上的刀具部分30、活动安装在机身上的产品载具40,机身上设有收集槽11,刀具部分和收集槽均位于龙门架的前方,输送产品至产品载具的机械手50安装在龙门架上且位于龙门架的后方,向机械手供料的供料机构60位于龙门架的后方,所述产品载具能够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龙门架。
[0025]实际操作中,产品载具40向后位移至龙门架20的后方,供料机构60向机械手50供料,机械手从供料机构60处获取产品并将其移送至产品载具40。产品载具位移至龙门架的前方,位于刀具部分30的下方,刀具部分对产品载具上的产品进行加工,加工时,透明罩密闭,刀具部分30上的冷却液喷射装置向产品和刀具处喷射冷却液。产品加工完成后,产品载具位移至龙门架20的后方,机械手50将产品转移至下料容器70中。
[0026]如图3,机械手5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两者均位于龙门架20的后方,供料机构位于供料工位上,下料工位设有下料容器70,如图4,机械手包括安装在同一运动模块51上的上料装置52和下料装置53。上料装置从供料工位上料的过程,与下料装置从产品载具40下料的过程同时进行。具体地,上料装置从供料机构上获取待加工产品时,下料装置从产品载具上获取已完成加工的产品,随着运动模块51的升降及平移,上料装置将待加工产品放置在产品载具40上时,下料装置将已完成加工的产品放入下料容器70。如此,设计,上下料同时动作,提高精雕机的工作效率。
[0027]如图3,所述供料机构60包括振动盘61、一端与振动盘连接的推送带62、与推送带另一端相抵的限位块63,推送带设有料槽620,限位块设有与料槽衔接的限位槽630。振动盘向料槽中输送待加工的产品,产品沿料槽位移至限位槽630。机械手50的上料装置52从限位槽中获取待加工的产品。
[0028]如图4,上料装置52包括第一夹爪气缸521、安装在第一夹爪气缸上的第一对仿形撑块522;下料装置53包括第二夹爪气缸531、安装在第二夹爪气缸上的第二对仿形撑块532。运动模块51安装在运动系统54上,该运动系统能够驱动运动模块有规律地升降和平移。运动模块的升降和平移,能够带动上料装置来到限位槽630处,从中获取待加工产品后转移至产品载具40上。运动模块的升降和平移,能够带动下料装置来到产品载具处,从其上
获取已加工完成的产品后转移至下料容器70中。本精雕机加工带有孔位的产品,上料装置52来到限位槽630处,第一对仿形撑块522向下插入产品孔位中,之后,第一夹爪气缸521将第一对仿形撑块撑开,以获取产品。在将产品放至产品载具40上后,第一夹爪气缸将第一对仿形撑块合拢,产品从第一对仿形撑块上落下。下料装置53的第二对仿形撑块532以同样的原理从产品载具40上获取已完成加工的产品,并将产品释放入下料容器70中。
[0029]如图4,为了保证待加工的产品能够顺利地落在产品载具40上,第一对仿形撑块522上设有能够升降的推条523,推条与第一升降驱动单元连接,第一升降驱动单元安装在运动模块51上。推条的底部呈锥形,紧贴第一对仿形撑块的侧壁。推条与第一对仿形撑块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在第一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推条沿第一对仿形撑块的侧壁下行,将产品推落。推条的数量若干,分布在第一对仿形撑块的四周,所有推条的顶部与第一升降驱动单元连接,第一升降驱动单元可以是气缸。实际操作中,第一对仿形撑块522将产品转移至产品载具40的产品定位槽410中,第一对仿形撑块合拢,不再撑紧产品,理论上,第一对仿形撑块上升,能够脱离产品。但是,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包括机身(10)、固定在机身上的龙门架(20)、安装在龙门架上的刀具部分(30)、活动安装在机身上的产品载具(40),机身上设有收集槽(11),刀具部分和收集槽均位于龙门架的前方,其特征在于:输送产品至产品载具的机械手(50)安装在龙门架上且位于龙门架的后方,向机械手供料的供料机构(60)位于龙门架的后方,所述产品载具能够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龙门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机械手(5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供料机构位于供料工位上,下料工位设有下料容器(70),机械手包括安装在同一运动模块(51)上的上料装置(52)和下料装置(53),上料装置从供料工位上料的过程,与下料装置从产品载具(40)下料的过程同时进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60)包括振动盘(61)、一端与振动盘连接的推送带(62)、与推送带另一端相抵的限位块(63),推送带设有料槽(620),限位块设有与料槽衔接的限位槽(63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雕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智升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