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及测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058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0
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相通管路(2)和第二相通管路(3),所述装置主体(1)为梭形中空管腔,其两端设置密封塞(4),所述密封塞(4)上设置第一对称孔(8);装置主体(1)侧面两端设置第二对称孔(9),所述第一相通管路(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称孔(8)连通装置主体(1)并形成环路;第二相通管路(3)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对称孔(9)连通装置主体(1)并形成环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可准确检测载药非血管支架的单向渗透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及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单向渗透性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药物单向渗透性是指药物透过高分子材料膜的水平。载药支架放置于体内后,体液会对裸露的支架药膜产生洗脱作用,使得一些药物流入管道中而起不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因此研究者在设计载药支架时,为防止药物渗漏,设计了带有背衬层的多层载药支架。通过添加背衬层,药物透过的速率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整个支架药膜的作用。近年来,应用支架介入治疗良恶性因素引起的非血管管腔狭窄的方法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进一步促进了载药非血管支架的发展。但是载药支架作为一种药械组合产品,现无统一的质量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目前,载药支架质量评价中最常见的是使用恒温振荡器进行药物体外释放检测,以37℃、60~120rpm模拟体内条件,在预定的时间点取样进行检测。多层载药支架的药物渗透研究更为滞后,多使用多层载药膜模拟支架药膜,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载药膜的渗透检测。
[0003]上述现有装置和方法使用载药膜模拟支架药膜,以局部替代整体进行单向渗透性检测。但载药膜与载药支架在制备工艺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载药膜多采用平铺法或热压法制备,厚度较支架药膜大,可能造成单向渗透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及测定方法。
[0005]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相通管路和第二相通管路,所述装置主体为梭形中空管腔,其两端设置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上设置第一对称孔;装置主体侧面两端设置第二对称孔,所述第一相通管路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称孔连通装置主体并形成环路;第二相通管路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对称孔连通装置主体并形成环路。
[0006]其中,第一相通管路一端连通装置主体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一进液口;第一相通管路另一端连通装置主体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相通管路一端连通装置主体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二进液口;第二相通管路另一端连通装置主体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二出液口。
[0007]其中,进液口和出液口用于加入和取出释放药液的介质,各自连接独立的微型蠕动泵,其中进液口和出液口用于加入或取出释放药液的介质,外置微型蠕动泵用于保持释放药液的介质循环流动。
[0008]其中外置微型蠕动泵软管为硅胶软管;优选地,软管外径为3~9.8mm;蠕动泵转速
为5~225转/min。
[0009]其中,密封塞中设置隔离圈,密封塞通过隔离圈密封装置主体两端。隔离圈外圈将薄膜撑开,利用预紧力使隔离圈与薄膜直接接触,使内外循环薄膜面积一致。优选地,所述薄膜厚度为80~200μm。
[0010]所述隔离圈外壁赛有螺纹,薄膜可外翻覆盖内膜循环与外膜循环连接处,通过螺纹旋紧将内外循环分隔成两个独立系统。
[0011]其中,装置主体中设置载药支架。
[0012]优选地,装置主体梭形管腔为两端窄中间宽,梭形管腔长度为20~100mm;梭形管腔两端最小直径为10~22mm,中间凸起最大直径为20~40mm。
[0013]优选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直径为3~9.8mm。
[0014]优选地,第一对称孔和第二对称孔直径为3mm~10mm。
[0015]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恒温装置,恒温装置使释放介质保持恒温。恒温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释放介质的温度;
[0016]优选地,所述恒温装置为水浴锅、电加热恒温装置等;所述释放介质温度为37
±
0.4℃。
[0017]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的测定方法,
[0018]步骤一:将载药非血管支架装入装置主体中,拧紧密封塞;
[0019]步骤二:分别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中加入定量溶出介质,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分别连接蠕动泵软管;
[0020]步骤三:调节蠕动泵转速至规定溶出流速,于指定时间点取样,采用分析仪器进行测定。
[0021]溶出介质包括水、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其中,所述磷酸盐缓冲液包括磷酸盐缓冲液、含表面活性剂的磷酸盐缓冲液。
[0022]样品的溶出流速为0.01

4.0mL/min。
[0023]通过本专利技术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可准确检测载药非血管支架的单向渗透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示意图。
[0025]图2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反面示意图。
[0026]图3装置中第一相通管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及测定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0028]图1

3示出,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相通管路2和第二相通管路3,所述装置主体1为梭形中空管腔,其两端设置密封塞4,所述密封塞4上设置第一对称孔8;装置主体1侧面两端设置第二对称孔9,所述第一相通管路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称孔8连通装置主体1并形成环路;第二相通管路3两端分别通过第
二对称孔9连通装置主体1并形成环路。
[0029]第一相通管路2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一进液口6;第一相通管路2另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一出液口7;所述第二相通管路3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二进液口10;第二相通管路3另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二出液口11。
[0030]密封塞4中设置隔离圈5,密封塞4通过隔离圈5密封装置主体1两端。
[0031]装置主体1中设置载药支架。
[0032]装置主体1梭形管腔为两端窄中间宽,梭形管腔长度为20~100mm;梭形管腔两端最小直径为10~22mm,中间凸起最大直径为20~40mm。
[0033]第一进液口6、第一出液口7、第二进液口10和第二出液口11直径为3~9.8mm。
[0034]第一对称孔8和第二对称孔9的直径为3mm~10mm。
[0035]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的测定方法,
[0036]步骤一:将载药非血管支架装入装置主体1中,拧紧密封塞4;
[0037]步骤二:分别从第一进液口6和第二进液口10中加入定量溶出介质,第一进液口6和第一出液口7、第二进液口10和第二出液口11分别连接蠕动泵软管;
[0038]步骤三:调节蠕动泵转速至规定溶出流速,于指定时间点取样,采用分析仪器进行测定。
[0039]溶出介质包括水、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其中,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相通管路(2)和第二相通管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为梭形中空管腔,其两端设置密封塞(4),所述密封塞(4)上设置第一对称孔(8);装置主体(1)侧面两端设置第二对称孔(9),所述第一相通管路(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对称孔(8)连通装置主体(1)并形成环路;第二相通管路(3)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对称孔(9)连通装置主体(1)并形成环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通管路(2)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一进液口(6);第一相通管路(2)另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一出液口(7);所述第二相通管路(3)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二进液口(10);第二相通管路(3)另一端连通装置主体(1)处末端侧面设置第二出液口(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4)中设置隔离圈(5),密封塞(4)通过隔离圈(5)密封装置主体(1)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中设置载药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载药非血管支架药物的单向渗透性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方周劼闻聪甘瑜梁秋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健康元呼吸药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