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39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量轻且柔软性及舒适性优异的寝具。寝具(1)包含寝具主体(2)。寝具主体(2)具有至少1个柱形状的寝具元件(3)。寝具元件(3)包含:空气流通层(7),沿寝具元件(3)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缓冲层(8),覆盖空气流通层(7)的周围;以及表面罩(10),覆盖缓冲层(8)的周围。在表面罩(10)设置有形成于长度方向的至少1个端部并用于使空气通过的通气部(6)。通过的通气部(6)。通过的通气部(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寝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内部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寝具。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由三维网状结构体构成的寝具。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由空心线条构成的弹性构造的三维网状结构体而构成的床垫。(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2452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然而,专利文献1的床垫存在如下问题:热量、湿气蓄积在平板状的三维网状结构体中,舒适性差。另外,专利文献1的床垫由于在三维网状结构体的构造上具有规定以上的重量,因此无法用作床垫以外的寝具。进而,专利文献1的床垫在三维网状结构体的构造上具有规定以上的硬度,因此关于柔软性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且柔软性以及舒适性优异的寝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寝具,包含寝具主体,所述寝具主体具有至少1个柱形状的寝具元件,所述寝具元件包含:空气流通层,其沿该寝具元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缓冲层,其覆盖所述空气流通层的周围;以及表面罩,其覆盖所述缓冲层的周围,在所述表面罩设置有通气部,该通气部形成于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1个端部并用于使空气通过。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寝具元件包含至少1个第一元件和至少1个第二元件,所述端部包括所述第一元件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元件的基端和前端,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基端连结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通气部包含:第一通气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一端以及所述另一端;以及第二通气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前端。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通气部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以空气从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前端向所述基端流动的方式送入空气。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第一通气部排出的空气的总量为所述送风机送入的空气的总量的2%~20%。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流通层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一空气流通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元件的第二空气流通层。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层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一缓冲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元件的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空气流通层经由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
第一空气流通层连通。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表面罩包含对所述第一元件的外表面进行覆盖的第一罩部和对所述第二元件的外表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罩部,所述第一罩部与所述第二罩部是一体形成的。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罩部的在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前端侧的通气阻力比在所述基端侧的通气阻力大。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寝具主体具有1个所述寝具元件,在所述寝具元件,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一方的所述端部以及另一方的所述端部设置有所述通气部,在另一方的所述端部的所述通气部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以空气从另一方的所述端部向一方的所述端部流动的方式送入空气。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优选的是,所述表面罩由具有通气性的再生纤维形成。(专利技术效果)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寝具中,寝具主体具有至少1个柱形状的寝具元件,所述寝具元件包含:空气流通层,沿该寝具元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缓冲层,其覆盖所述空气流通层的周围;以及表面罩,其覆盖所述缓冲层的周围,在所述表面罩设置有通气部,该通气部形成于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1个端部并用于使空气通过。
[0018]这样的寝具主体由于寝具元件为柱形状,因此能够降低整体的重量,能够用于褥垫、被子等被褥、枕头、抱枕等多用途。另外,这样的寝具主体在空气流通层与表面罩之间具有缓冲层,因此能够提高柔软性。
[0019]另外,由于该寝具元件包含空气流通层和通气部,因此能够抑制热量或湿气蓄积于寝具元件,能够提供优异的舒适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寝具重量轻且柔软性和舒适性优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寝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寝具的仰视图。图3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图4图2是B

B线的剖视图。图5是寝具的布线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寝具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寝具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寝具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寝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寝具1的立体图,图2是寝具1的仰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寝具1包含寝具主体2。本实施方式的寝具主体2包含至少1个柱形状的寝具元件3。这样的寝具主体2由于寝具元件3为柱形状,因此能够降低整体的重量,能够用于褥垫、被子等被褥、枕头、抱枕等多用途。
[0022]图3是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寝具元件3包含:空气流通层7,其沿该寝具元件3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缓冲层8,其覆盖空气流通层7的周围;以及表面罩10,其覆盖缓冲层8的周围。这样的寝具主体2在空气流通层7与表面罩10之间具有缓冲层8,因此能够提高柔软性。在此,柔软性是指柔软度,是以按压表面时的硬度进行评价的指标。
[0023]优选在表面罩10设置有在长度方向的至少1个端部形成的、用于使空气通过的通气部6。这样的寝具元件3包含空气流通层7和通气部6,因此能够抑制热量或湿气蓄积于寝具元件3,能够提供优异的舒适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寝具1重量轻且柔软性和舒适性优异。
[0024]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寝具元件3包含覆盖缓冲层8的网眼层9。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罩10覆盖网眼层9。这样的网眼层9能够保护柔软性优异的缓冲层8并提高耐久性。
[0025]如图1及图2所示,寝具元件3包含至少1个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个的第一元件4;以及至少1个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的第二元件5。本实施方式的寝具主体2整体形成为“∏”字状。这样的寝具元件3由于第一元件4和第二元件5分别为柱状,因此能够用于褥垫、被子等被褥、枕头、抱枕等多用途。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第一元件4的长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第二元件5的长度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0026]寝具元件3的端部例如包含第一元件4的一端4a和另一端4b、以及第二元件5的基端5a和前端5b。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元件5的长度方向的基端5a连结于第一元件4的一端4a与另一端4b之间。这样的寝具主体2由于1个第一元件4与2个第二元件5连结,因此适合作为被褥、床垫进行使用。
[0027]本实施方式的寝具元件3整体形成为直线形状。寝具元件3例如也可以通过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寝具,包含寝具主体,所述寝具主体具有至少1个柱形状的寝具元件,所述寝具元件包含:空气流通层,其沿该寝具元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缓冲层,其覆盖所述空气流通层的周围;以及表面罩,其覆盖所述缓冲层的周围,在所述表面罩设置有通气部,该通气部形成于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1个端部并用于使空气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寝具,其中,所述寝具元件包含至少1个第一元件和至少1个第二元件,所述端部包括所述第一元件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元件的基端和前端,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基端连结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寝具,其中,所述通气部包含:第一通气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一端以及所述另一端;以及第二通气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寝具,其中,在所述第二通气部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以空气从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前端向所述基端流动的方式送入空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寝具,其中,从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第一通气部排出的空气的总量为所述送风机送入的空气的总量的2%~20%。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岛徹横田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得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