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30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与车辆的轮毂组件相连,包括:固定底座;若干刹车盘,呈环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外侧,所述刹车盘内部具有水道;若干刹车片模组,所述刹车片模组与所述活动刹车盘依次叠加设置,所述固定刹车盘设置于靠近所述轮毂组件的一组刹车片模组与所述轮毂组件之间;制动器外壳,设置于所述刹车盘以及所述刹车片模组外侧,并且与所述刹车片模组键连接,所述制动器外壳固定于所述轮毂组件上;作业缸组件,包括作业缸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作业缸的支架板;管道组件,一端连接于车辆的散热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刹车盘内部的水道连通,实现内循环水冷散热。实现内循环水冷散热。实现内循环水冷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国家的新修订的GB7258标准的实施,一大批鼓刹制动器将要退出历史舞台,可是普通碟形刹车系统,因为结构简单,刹车片接触面积小,纵然有75%的散热面积,仍存在风冷的散热系统效率低等问题,存在快速升温,散热效果慢的问题,容易造成刹车盘的热衰退,降低制动盘的抗拉力强度,情况恶劣的时候,发生机械性断裂故障,同时又因为属于单盘作业,一旦发生断裂,就会导致刹车失灵。并且,当前的刹车系统,制动器的散热都是自然风冷散热,利用的是空气散热,或者制动器是全部浸泡在冷却液里面,在温度较低时,气路中冷却液很容易结冰,不利于维持制动器本身寿命,维护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之前有相应的申请号201921038952.7公开了刹车盘的具体结构以及申请号201920755007.2公开了刹车片模组的具体结构,但是并没有公开与之相连的其他相关部件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与车辆的轮毂组件相连,包括:
[0006]固定底座;若干刹车盘,呈环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外侧,包括一固定刹车盘以及若干活动刹车盘,所述固定刹车盘与所述固定底座上靠近所述轮毂组件的一端螺接,所述活动刹车盘与所述固定底座键连接,所述刹车盘内部具有水道;若干刹车片模组,所述刹车片模组与所述活动刹车盘依次叠加设置,所述固定刹车盘设置于靠近所述轮毂组件的一组刹车片模组与所述轮毂组件之间;制动器外壳,设置于所述刹车盘以及所述刹车片模组外侧,并且与所述刹车片模组键连接,所述制动器外壳固定于所述轮毂组件上;作业缸组件,包括作业缸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作业缸的支架板,所述作业缸与距离所述固定刹车盘最远的活动刹车盘抵接,所述支架板与所述固定底座上远离所述轮毂组件的一端螺接;管道组件,一端连接于车辆的散热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刹车盘内部的水道连通,包括若干对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散热器的水通过每一所述进水管流入每一所述水道,然后通过每一所述出水管流回所述散热器,从而实现内循环水冷散热。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活动刹车盘内侧设置若干方内键。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其呈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所述底座本体的两端均设置外螺纹;若干方形凸起,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外侧面中部,相邻两个所述方形凸起之间形成一平行于所述底座本体轴心的第一键槽;两个第一通孔,沿所述底座本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一端。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固定底座进一步包括环形固定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内侧且与所述固定底座螺接,所述环形固定件上绕圆心设置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管道组
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水道连通,所述管道组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连接至车辆的散热器。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底座本体内侧设置若干加强筋条。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制动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其呈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其一端的内壁沿径向设置若干第二键槽,所述第二键槽用于与所述刹车片模组键连接;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另一端,且沿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向内垂直延伸设置,呈一环状,所述制动器外壳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在车辆的轮毂组件上。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键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厚度。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若干所述第二键槽沿所述外壳本体内侧均匀排布,所述第二键槽的数量是12。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若干第三通孔,所述制动器外壳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车辆的轮毂组件螺接固定。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采用的是固定刹车盘-刹车片模组-活动刹车盘-刹车片模组-活动刹车盘
……
的多层次重叠技术,在每一个刹车盘中间布设冷却水道,每一个水道内通过管道连接,由于刹车盘是不运动件,刹车片模组是运动件,不运动件通过方内键被卡在固定底座上,可以沿着方内键方向做轴向平行运动,当散热器的水经过水泵的加压后,按照每秒钟1米的速度流过刹车盘的内部水道,把刹车盘和刹车片模组摩擦产生的热量迅速带走,流到散热器去冷却,这样始终能够保证刹车盘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并且可以避免气路中水结冰带来的隐患。无论长距离刹车,还是点刹车,或者重载不间断刹车,都能够保证车辆的刹车性能稳定。并且采用的介质是水,经济实用。如此就不必整个制动器全部浸泡在制冷液中了。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上车桥相关部件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系统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底座的俯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刹车盘与管道组件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活动刹车盘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片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作用缸组件的示意图。
[0029]附图中各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是:
[0030]1-轮毂组件,2-车桥,3-制动器,31-固定底座,311-底座本体,3111-外螺纹,3112-加强筋条,312-方形凸起,313-第一键槽,314-第一通孔,315-环形固定件,3151-第二通孔,316-第三键槽,3161-第四通孔,32-刹车盘,321-固定刹车盘,3211-第四键槽,322-活动刹车盘,3221-方内键,33-刹车片模组,34-制动器外壳,341-外壳本体,3411-第二键槽,342-固定部,3421-第三通孔,35-作业缸组件,351-作业缸,352-支架板,3521-第五键槽,3522-凹槽,36-管道组件,361-进水管,362-出水管362,4-散热器,41-散热器本体,42-水泵,43-进水分水管,44-出水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与车辆的轮毂组件(1)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31);若干刹车盘(32),呈环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31)外侧,包括一固定刹车盘(321)以及若干活动刹车盘(322),所述固定刹车盘(321)与所述固定底座(31)上靠近所述轮毂组件(1)的一端螺接,所述活动刹车盘(322)与所述固定底座(31)键连接,所述刹车盘(32)内部具有水道;若干刹车片模组(33),所述刹车片模组(33)与所述活动刹车盘(322)依次叠加设置,所述固定刹车盘(321)设置于靠近所述轮毂组件(1)的一组刹车片模组(33)与所述轮毂组件(1)之间;制动器外壳(34),设置于所述刹车盘(32)以及所述刹车片模组(33)外侧,并且与所述刹车片模组(33)键连接,所述制动器外壳(34)固定于所述轮毂组件(1)上;作业缸组件(35),包括作业缸(35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作业缸(351)的支架板(352),所述作业缸(351)与距离所述固定刹车盘(321)最远的活动刹车盘(322)抵接,所述支架板(352)与所述固定底座(31)上远离所述轮毂组件(1)的一端螺接;管道组件(36),一端连接于车辆的散热器(4),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刹车盘(32)内部的水道连通,包括若干对进水管(361)和出水管(362),所述散热器(4)的水通过每一所述进水管(361)流入每一所述水道,然后通过每一所述出水管(362)流回所述散热器(4),从而实现内循环水冷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刹车盘(322)内侧设置若干方内键(3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循环水冷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31)包括:底座本体(311),其呈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所述底座本体(311)的两端均设置外螺纹(3111);若干方形凸起(31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优加特福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