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29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床内堆积的底泥进行清理,用水对底部的淤泥进行冲洗;S2:在河道上游建立蓄水池;S3:向河道投放水质调节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S4:在河道的底部铺设滤料基质,在滤料基质上方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S5: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达到无人值守,实现数据传输智能化,同时人工定期巡检监测水质变化,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水质变化的趋势报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水底进行清理后,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修复,建立生态平衡,保证河道治理效果。保证河道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生态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产生了众多河道,河道是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大量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进入河流,再加上降雨使得地表的产流、产沙和产污重新进入河流循环系统,导致河道的污染状况严重,损害河流生物资源,损坏河水和河流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0003]现有的河道治理技术主要是在河岸两侧铺设管道截污,将污水送入污水厂集中处理:它的主要缺点和不足是:截污不彻底,上游将污水排放到下游污染环境;由于河道清淤、铺砌,不对底泥进行修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对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造成灭绝性伤害,生态恢复困难;所以治理效果保持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对水底进行清理后,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修复,建立生态平衡,保证河道治理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根据河道长度、水流方向对河床内堆积的底泥进行清理,用水对底部的淤泥进行冲洗,对河道断面较窄的地方,需要进行拓宽处理,对于曲折较大的河段,则应该进行取直处理;
[0007]S2:在河道上游建立蓄水池,在雨季将水体有效的存储起来或进行分流,在干旱季节,进行放水,利用砌块石来进行护岸,并用铁丝网罩住,提高河道两岸抗水冲击的能力;
[0008]S3:向河道投放水质调节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解沉降,喷洒除藻去臭剂,进行除藻、杀菌,达到净化河道水体的目的;
[0009]S4:在河道的底部铺设滤料基质,在滤料基质上方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
[0010]S5: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达到无人值守,实现数据传输智能化,同时人工定期巡检监测水质变化,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水质变化的趋势报告。
[0011]进一步地说,在步骤S2中,河道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所述支撑缓坡的坡比<1:1,所述支撑缓坡的填料的直径>10cm。
[0012]进一步地说,在步骤S4中所述滤料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砾石10-20份、粗砂5-15份、石灰石15-30份、沸石10-15份和陶粒40-50份,所述滤料基质的厚度为50-100cm。
[0013]进一步地说,在步骤S4中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菰、茭草、香蒲、水葱和慈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车前和轮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
浮叶植物包括睡莲、荇菜和芡实中的至少一种。
[0014]进一步地说,在步骤S5中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探头传感器、控制器、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所述探头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与所述服务器信号连接,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0015]进一步地说,所述步骤S3中水质调节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纤维粉末15-27份、高锰酸钾4.6-7.2份、柠檬酸8.8-11.5份、硬脂酸镁4.8-5.7份和苦瓜提取物6.2-7.8份。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对河床内堆积的底泥,根据河道长度、水流方向进行清理,然后在底部铺设滤料基质,在滤料基质上方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对水底进行清理后,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修复,建立生态平衡,提高河道的自净化能力;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砌块石来进行护岸,并用铁丝网罩住,提高河道两岸抗水冲击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河道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实施例: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根据河道长度、水流方向对河床内堆积的底泥进行清理,用水对底部的淤泥进行冲洗,对河道断面较窄的地方,需要进行拓宽处理,对于曲折较大的河段,则应该进行取直处理;
[0022]S2:在河道上游建立蓄水池,在雨季将水体有效的存储起来或进行分流,在干旱季节,进行放水,利用砌块石来进行护岸,并用铁丝网罩住,提高河道两岸抗水冲击的能力;
[0023]S3:向河道投放水质调节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解沉降,喷洒除藻去臭剂,进行除藻、杀菌,达到净化河道水体的目的;
[0024]S4:在河道的底部铺设滤料基质,在滤料基质上方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
[0025]S5: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达到无人值守,实现数据传输智能化,同时人工定期巡检监测水质变化,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水质变化的趋势报告。
[0026]在步骤S2中,河道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所述支撑缓坡的坡比<1:1,所述支撑缓坡的填料的直径>10cm。
[0027]在步骤S4中所述滤料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砾石10-20份、粗砂5-15份、石灰石15-30份、沸石10-15份和陶粒40-50份,所述滤料基质的厚度为50-100cm。
[0028]在步骤S4中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菰、茭草、香蒲、水葱和慈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狐尾藻、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车前和轮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浮叶植物包括睡莲、荇菜和芡实中的至少一种。
[0029]在步骤S5中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探头传感器、控制器、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服务器和
终端设备,所述探头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与所述服务器信号连接,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0030]所述步骤S3中水质调节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纤维粉末15-27份、高锰酸钾4.6-7.2份、柠檬酸8.8-11.5份、硬脂酸镁4.8-5.7份和苦瓜提取物6.2-7.8份。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河道长度、水流方向对河床内堆积的底泥进行清理,用水对底部的淤泥进行冲洗,对河道断面较窄的地方,需要进行拓宽处理,对于曲折较大的河段,则应该进行取直处理;S2:在河道上游建立蓄水池,在雨季将水体有效的存储起来或进行分流,在干旱季节,进行放水,利用砌块石来进行护岸,并用铁丝网罩住,提高河道两岸抗水冲击的能力;S3:向河道投放水质调节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解沉降,喷洒除藻去臭剂,进行除藻、杀菌,达到净化河道水体的目的;S4:在河道的底部铺设滤料基质,在滤料基质上方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S5: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达到无人值守,实现数据传输智能化,同时人工定期巡检监测水质变化,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水质变化的趋势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河道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所述支撑缓坡的坡比<1:1,所述支撑缓坡的填料的直径>10cm。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蔼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