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84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包括隧道明洞,明洞端部外围设有洞门墙,洞门墙的墙面及明洞端面均与水平面垂直,洞门墙朝向山体一侧与明洞外壁面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拱座;洞门墙与明洞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洞门墙混凝土与明洞混凝土间设有连接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保证洞门墙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厚度,最大限度延长明洞长度,保证隧道洞口安全。口安全。口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涉及隧道洞口的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山区公路、铁路隧道洞口,由于洞口受山上落石威胁较大,通常采用设置长明洞配合端墙式洞门的形式拦挡落石,以保证运营安全。
[0003]如图1所示,明洞1是隧道在山体3外的延伸,洞门墙2

设置在明洞口外围,明洞顶面平台与洞门墙共同拦挡山体3上滚落的危石。现有的端墙式洞门通常设计为仰斜式形状,洞门墙2

设置有一定的坡率,主要靠重力维持其自身稳定性及支挡墙后边仰坡,一般采用素混凝土结构,高宽比不大于1:2,厚度超过2.0m。
[0004]一般情况下,明洞长度越长,拦挡落石效果越好。但在一些地形陡峭险峻区域,明洞长度受限,若再采用常规的端墙式洞门结构,因洞门墙较厚,以及墙面的仰斜,进一步缩短了明洞拦挡落石平台的长度,削弱了其作用,增加了洞口的安全风险。另外,现有洞门墙宽度较宽,开挖工程量大、边坡防护工程量大,不利于原有山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在隧道明洞长度受限的情况下,保证明洞拦挡落石效果,保障车辆进出洞安全。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包括隧道明洞,明洞端部外围设有洞门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洞门墙的墙面及明洞端面均与水平面垂直,洞门墙朝向山体一侧与明洞外壁面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拱座;洞门墙与明洞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洞门墙混凝土与明洞混凝土间设有连接筋。
[0008]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09](1)明洞端面及洞门墙面由仰斜状调整为铅锤状,可减少洞门墙厚度,因此可以在复杂地形下最大限度延长明洞的长度,提高隧道洞口的安全性;同时,便于浇筑时模板的支立调整,施工方便;
[0010](2)洞门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厚度仅为常规素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可降低工程造价;
[0011](3)洞门墙通过连接钢筋与明洞连接为整体的同时,其朝向山体侧增设了拱座,加大了洞门墙底脚,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稳定性,可大幅度提高洞门墙的高宽比,减小洞门墙的宽度,从而减少山体开挖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保护自然环境。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中的A

A剖视图;
[0015]图4是图2中的B

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隧道明洞1,明洞端部外围浇筑有洞门墙2,所述洞门墙2的墙面及明洞1的端面均与水平面垂直,洞门墙2朝向山体3一侧与明洞外壁面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拱座4,且拱座4与洞门墙2一体浇筑;洞门墙与明洞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洞门墙混凝土与明洞混凝土间设有连接筋5。具体施工时,在明洞施工时,预先将连接筋5一端浇筑在明洞混凝土内,另一端预留在明洞混凝土外,在洞门墙施工时浇筑在洞门墙混凝土内。
[0017]山区隧道明洞的两侧通常为原状山体边坡。本技术为减少山体开挖,保护原状山体的稳定性,可将洞门墙2两端下部依原状山体边坡的坡率设置为多级台阶状结构,洞门墙两端的台阶支撑在明洞两侧的边坡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包括隧道明洞,明洞端部外围设有洞门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洞门墙的墙面及明洞端面均与水平面垂直,洞门墙朝向山体一侧与明洞外壁面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拱座;洞门墙与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从旭刘永松董俭召章儒愿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