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包括反射面、背夹和馈源杆。所述反射面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凹面用于接收和反馈信号,所述反射面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背夹设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所述馈源杆穿设在所述通孔上,所述馈源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的一侧且与所述背夹连接,所述馈源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凹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降低了加工成本,使得反射面与背夹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并使得馈源杆能够保持稳定,提高了馈源接收信号的稳定性。提高了馈源接收信号的稳定性。提高了馈源接收信号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接收天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天线制作
,具体的是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馈源杆是卫星接收天线结构的重要部件,其用于固定馈源。
[0003]参考附图5,现有技术中的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包括具有凸面和凹面的反射面1,在反射面1的凸面设有背夹2。馈源杆3的一端与背夹2连接,馈源杆3的另一端沿所述反射面1的凸面延伸,当延伸至所述反射面1的边缘处时,再沿垂直于所述反射面1所在圆面的径向延伸。即,相当于,馈源杆3从反射面1的底部绕过,馈源杆3在反射面1的边缘处设置弯折,以使其能够延伸至反射面1凹面的一侧,馈源杆3位于反射面1凹面一侧的端部设有馈源夹4。由此,馈源杆3呈“L”型。
[0004]现有技术中的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馈源杆的长度值较大,造成材料成本较高。并且馈源杆沿反射面凸面延伸的部分和反射面凸面之间需要安装螺栓和螺母,由此使得安装成本较高。馈源杆的这种弯折工序,也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来加工。同时,“L”型的馈源杆只与背夹连接,从而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晃动。
[0005]基于上述,有必要提出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降低了加工成本,使得反射面与背夹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并使得馈源杆能够保持稳定,提高了馈源接收信号的稳定性。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包括:
[0008]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凹面用于接收和反馈信号,所述反射面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
[0009]背夹,所述背夹设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
[0010]馈源杆,所述馈源杆穿设在所述通孔上,所述馈源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的一侧且与所述背夹连接,所述馈源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凹面的一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馈源杆远离所述背夹的一端与馈源夹可拆卸地连接。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馈源夹包括第一半圆夹和与所述第一半圆夹相对合的第二半圆夹,所述第一半圆夹与所述馈源杆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夹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夹的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半圆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夹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半圆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夹的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半圆夹的一端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平行于所述馈源夹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半圆夹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夹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0015]作为优选,所述背夹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连接,所述基板的两侧背向所述反射面延伸出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馈源杆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夹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夹片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背夹背向所述反射面的一端连接有立柱,所述背夹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调节头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卫星接收天线结构通过设置馈源杆的一端与背夹连接,馈源杆的另一端朝向反射面延伸至穿过反射面,由此,使得馈源杆不需要从反射面的底端凸面绕过,从而降低了馈源杆的长度,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且使得馈源杆不需要和反射面的凸面连接,取消了原“L”型馈源杆安装所需的螺栓和螺母,降低了安装成本。
[0019]本技术的馈源杆无弯管工序,降低了馈源杆的加工成本,提高了馈源杆的加工效率。
[0020]本技术馈源杆通过设置馈源杆的一端与背夹连接,馈源杆的另一端朝向反射面延伸至穿过反射面,从而,馈源杆能够对反射面起到固定作用,使得反射面与背夹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同时反射面对馈源杆也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馈源杆能够保持稳定不晃动,提高了馈源接收信号的稳定性。
[002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卫星接收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去除立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射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现有技术中卫星接收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
‑
反射面;2
‑
背夹;3
‑
馈源杆;4
‑
馈源夹;5
‑
立柱;6
‑
调节头;7
‑
第一连接板;101
‑
通孔;201
‑
第一夹片;202
‑
基板;301
‑
第一半圆夹;302
‑
第二半圆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参考附图1
‑
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包括反射面1、背夹2、馈
源杆3。反射面即天线反射面。
[0031]所述反射面1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凹面用于接收和反馈信号,所述反射面1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101;
[0032]所述背夹2设于所述反射面1的凸面;
[0033]所述馈源杆3穿设在所述通孔101上,所述馈源杆3的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1的凸面的一侧且与所述背夹2连接,所述馈源杆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1的凹面的一侧。
[003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馈源杆3的一端与所述背夹2连接,馈源杆3的另一端朝向反射面1延伸至穿过反射面1,由此,使得馈源杆3不需要从反射面1的底端凸面绕过,从而使得馈源杆3的长度减小,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且使得馈源杆3不需要和反射面1的凸面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L”型馈源杆3与反射面1的凸面之间安装所需的螺栓和螺母,降低了安装成本。
[0035]现有技术中“L”型馈源杆3的制备,需要对馈源杆3做弯管处理,才能产生“L”形状。本实施例馈源杆3无弯管工序,降低了馈源杆3的加工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凹面用于接收和反馈信号,所述反射面上开设有贯通的通孔;背夹,所述背夹设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馈源杆,所述馈源杆穿设在所述通孔上,所述馈源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凸面的一侧且与所述背夹连接,所述馈源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反射面的凹面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杆远离所述背夹的一端与馈源夹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夹包括第一半圆夹和与所述第一半圆夹相对合的第二半圆夹,所述第一半圆夹与所述馈源杆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夹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夹的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接收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根,
申请(专利权)人:斯威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