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637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2
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属于面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抗紫外线涂层,抗紫外线涂层的上表面设有保护层,面料本体均布有若干透气微孔,透气微孔贯穿面料本体并由下而上延伸至保护层的上表面,面料本体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均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玉米纤维,经纱和纬纱均按照一根棉纤维、一根涤纶纤维、一根棉纤维、一根玉米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涤纶纤维的截面为三个圆环交错结构,每个圆环上均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梭织面料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能有效隔离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利用保护层可对抗紫外线涂层进行一定的保护,防止抗紫外线涂层受损,从而延长抗紫外线涂层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是涉及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和特性等方面越来越苛求,服装设计师对于功能性面料也就越来越关注。除了考虑服装的生态、舒适、柔软等方面外,还要关注其安全性。人们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适度的阳光照射对身体很有好处。但是,如果在户外进行长期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使皮肤老化产生皱纹,产生斑点,皮肤粗糙,造成皮肤炎甚至皮肤癌等。因此,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需要服装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现有的梭织面料结构通常比较简单,功能比较单一,没有防紫外线这方面的功能。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抗紫外线涂层,所述抗紫外线涂层的上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面料本体均布有若干透气微孔,所述透气微孔贯穿面料本体并由下而上延伸至保护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气微孔顶端的孔径小于底端的孔径;所述面料本体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玉米纤维,所述经纱和纬纱均按照一根棉纤维、一根涤纶纤维、一根棉纤维、一根玉米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所述涤纶纤维的截面为三个圆环交错结构,每个所述圆环上均设有通孔。
[0006]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为水性或油性光油。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抗紫外线涂层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
[0008]作为优选,三个所述圆环的内圈相互组合形成第一空腔,其中两个所述圆环的内圈与另一个所述圆环的外圈相互组合形成第二空腔,其中两个所述圆环的外圈与另一个所述圆环的内圈相互组合形成第三空腔,所述通孔与第三空腔相连通。
[0009]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梭织面料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能有效隔离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利用保护层可对抗紫外线涂层进行一定的保护,防止抗紫外线涂层受损,从而延长抗紫外线涂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气微孔,透气微孔为圆台结构,不仅能改善面料本体的透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面料本体的一种编织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涤纶纤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面料本体;2、抗紫外线涂层;3、保护层;4、透气微孔;5、棉纤维;6、涤纶纤维;7、圆环;8、通孔;9、第一空腔;10、第二空腔;11、第三空腔;12、玉米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5]实施例: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如图1

图3所示,包括面料本体1,所述面料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抗紫外线涂层2,所述抗紫外线涂层2的上表面设有保护层3,所述面料本体1均布有若干透气微孔4,所述透气微孔4贯穿面料本体1并由下而上延伸至保护层3的上表面,所述透气微孔4为圆台结构,所述透气微孔4顶端的孔径小于底端的孔径。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抗紫外线涂层2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抗紫外线涂层2涂覆在面料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保护层3为水性或油性光油,保护层3涂覆在抗紫外线涂层2的上表面。
[0017]通过设置抗紫外线涂层2,使面料本体1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通过在抗紫外线涂层2的上表面设置保护层3,保护层3具有一定的耐磨功能,可保护抗紫外线涂层2不受损。
[0018]由于抗紫外线涂层2和保护层3的涂覆,会对面料本体1的透气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设置透气微孔4,透气微孔4贯穿面料本体1并由下而上延伸至保护层3的上表面,可改善面料本体1透气性的缺陷;同时,将透气微孔4设置为圆台结构,使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透气微孔4底端的孔径大,便于快速散热,透气微孔4顶端的孔径小,可防止外界的冷风进入。
[0019]所述面料本体1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包括棉纤维5、涤纶纤维6和玉米纤维12,所述棉纤维5、涤纶纤维6和玉米纤维12的数量比为2:1:1,所述经纱和纬纱均按照一根棉纤维5、一根涤纶纤维6、一根棉纤维5、一根玉米纤维12的顺序循环排列,所述涤纶纤维6的截面为三个圆环7交错结构,每个所述圆环7上均设有通孔8。
[0020]三个所述圆环7的内圈相互组合形成第一空腔9,其中两个所述圆环7的内圈与另一个所述圆环7的外圈相互组合形成第二空腔10,其中两个所述圆环7的外圈与另一个所述圆环7的内圈相互组合形成第三空腔11,所述通孔8与第三空腔11相连通。
[0021]棉纤维5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保温性、耐热性和卫生性,与皮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副作用。
[0022]玉米纤维12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轻柔滑顺,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
[0023]涤纶纤维6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涤纶纤维6尺寸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0024]面料本体1由棉纤维5、玉米纤维12和涤纶纤维6编织而成,使面料本体1轻柔滑顺,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刺激皮肤的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耐皱性。
[0025]涤纶纤维6为异形结构,涤纶纤维6的截面为三个圆环7相互交错,第一空腔9和第二空腔10使涤纶纤维6具有良好的抗压扁能力,第三空腔11使涤纶纤维6能产生局部形变,柔软度好,具有良好的弹性,进一步提升舒适的触感和手感;通过在圆环7上开设通孔8,通孔8与第三空腔11相连通,不仅减轻了质量,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其透气性和吸湿性,能迅速
排出人体表皮的湿气和热量。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梭织面料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能有效隔离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利用保护层可对抗紫外线涂层进行一定的保护,防止抗紫外线涂层受损,从而延长抗紫外线涂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气微孔,透气微孔为圆台结构,不仅能改善面料本体的透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0027]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紫外线梭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抗紫外线涂层,所述抗紫外线涂层的上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面料本体均布有若干透气微孔,所述透气微孔贯穿面料本体并由下而上延伸至保护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气微孔顶端的孔径小于底端的孔径;所述面料本体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玉米纤维,所述经纱和纬纱均按照一根棉纤维、一根涤纶纤维、一根棉纤维、一根玉米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所述涤纶纤维的截面为三个圆环交错结构,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漏孝翔张建江王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鹏越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