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59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它属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前阻垢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上缠绕有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管道的管径逐渐变大,第二管道分别连接有第一污水管道和第一清水管道,第一污水管道设于第一清水管道的下方;第二管道的上设有第一引导片,第一引导片倾斜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套设在第一管道上的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可以使得循环水内的杂质形成块状,循环水流动到管径逐渐变大的第二管道时,块状的杂质可以沉淀到第二管道的下方并沿第一污水管道排出,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的除垢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企业的用水量很大,其排放的废水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目前,为了节能环保,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循环水,循环水通常是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循环水在锅炉和空调系统换热器中循环流动时,由于循环水的温度升高和水体的浓缩,循环水中的悬浮物、金属离子、水溶性胶体等杂质会在受热面产生结垢。
[0003]结垢的厚度与能耗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垢的厚度越厚,能源的浪费越大。由于结垢使得锅炉的受热面热传导性能变差,可能导致受热面过热或过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锅炉爆炸。同时,结垢还加大了对受热面的垢下腐蚀,缩短了锅炉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循环水中的金属离子,会对循环水管道及水系统设备造成腐蚀和污染,并且循环水长期使用水质变坏产生红锈水,使水质达不到要求,并对设备造成腐蚀。
[0004]现阶段,常用的除垢、阻垢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电磁处理的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定期的向循环水中加入化学药品添加剂或采用离子交换的办法,使循环水软化防止垢的形成,对于已形成的垢,则通常采用酸洗的方式去除,但是,化学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电磁处理的方法对循环水的除垢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也会产生大量的富含悬浮物、金属离子、水溶性胶体等杂质的污水,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循环水的除垢效果,并降低污水的产生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包括前阻垢组件,所述前阻垢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沿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污水管道和第一清水管道,所述第一污水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清水管道的下方;所述第二管道的上内管壁上设有第一引导片,所述第一引导片沿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清水管道连接有后阻垢组件,所述后阻垢组件包括第三管道和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四管道的管径沿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四管道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污水管道和第二清水管道,所述第二污水管道设于所述第二清水管道的下方;所述第四管道的上内管壁上设有第二引导片,所述第二引导片沿
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清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之和等于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清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4

9;所述第二污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清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之和等于所述第三管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污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清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4

9。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同。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污水管道和所述第二污水管道均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清水管道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将所述蓄水池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排污口,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有回流管道以连通,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导片和所述第二引导片均设为多片,多片所述第一引导片平行间隔设置,多片所述第二引导片平行间隔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6]本技术利用套设在第一管道上的第一电磁线圈生成的磁场,可以使循环水中的悬浮物的絮凝率增加、金属离子的亲和力增强、水溶性胶体的粘度减小,从而使得循环水内的杂质形成块状,循环水流动到管径逐渐变大的第二管道时,循环水流速变慢,裹挟能力降低,使得块状的杂质可以在第一引导片的作用下沉淀到第二管道的下方并沿第一污水管道排出,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的除垢效果,并降低污水的产生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1

第一管道、12

第二管道、13

第一电磁线圈、14

第一污水管道、15

第一清水管道、16

第一引导片、21

第三管道、22

第四管道、23

第二电磁线圈、24

第二污水管道、25

第二清水管道、26

第二引导片、3

蓄水池、4

沉淀池、41

排污口、5

清水池、6

第一水泵、7

回流管道、8

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前阻垢组件,前阻垢组件包括第一管道11和与第一管道11连通的第二管道12,第一管道11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第一电磁线圈13,第一电磁线圈13可以在第一管道11内产生磁场;第二管道12的管径沿远离第一管道11的方向逐渐变大,循环水流到第二管道12处时流速会变慢,第二管道12远离第一管道1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污水管道14和第一清水管道15,第
一污水管道14设于第一清水管道15的下方,经过磁场的循环水中的杂质形成块状,在第二管道12处沉淀后可以从第一污水管道14排出;第二管道12的上内管壁上设有第一引导片16,第一引导片16沿远离第一管道11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引导片16可以更好的将循环水的块状杂质引导并沉淀在第二管道12的下方。
[0021]同理的,请参照图1,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循环水中的杂质的去除效果,第一清水管道15可以连接有后阻垢组件,后阻垢组件包括第三管道21和与第三管道21连通的第四管道22,第三管道21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第二电磁线圈23,第四管道22的管径沿远离第三管道21的方向逐渐变大,第四管道22远离第三管道2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前阻垢组件,所述前阻垢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沿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污水管道和第一清水管道,所述第一污水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清水管道的下方;所述第二管道的上内管壁上设有第一引导片,所述第一引导片沿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清水管道连接有后阻垢组件,所述后阻垢组件包括第三管道和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四管道的管径沿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四管道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污水管道和第二清水管道,所述第二污水管道设于所述第二清水管道的下方;所述第四管道的上内管壁上设有第二引导片,所述第二引导片沿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电磁阻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清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之和等于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昆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