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40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在手术进行时对动静脉通路观察及监测困难,存在污染手术区域或是静脉渗漏无法及时发现、无菌布类直接压在动静脉穿刺部位上影响通畅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底部的调节支撑座、以及通过连接轴连接于固定座一侧的弧形支撑结构,固定座内设置有弧形的放置槽,放置槽与弧形支撑结构围合成儿童肢体容置腔;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于固定座的一侧,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为自由端,自由端处设有第一卡合部,固定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弧形支撑结构上至少设置有一透明结构的观察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以保障术中管路的安全性。术中管路的安全性。术中管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

技术介绍

[0002]儿童手术都需要建立静脉通路,部分手术需要静脉和动脉通路同时建立通路,临床上,静脉或动脉通路优先选择四肢的穿刺部位。
[0003]根据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儿童肢体长度短,无法外展并且手术需要覆盖无菌布类,因此,在手术进行时对动静脉通路观察及监测非常困难,需要提起无菌布类或短时暂停手术,存在污染手术区域或是静脉渗漏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以及无菌布类直接压在动静脉穿刺部位上影响通畅的问题。
[0004]因此,急需一种支撑用具给与支撑,以保障术中管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手术进行时对动静脉通路观察及监测非常困难,需要提起无菌布类或短时暂停手术,存在污染手术区域或是静脉渗漏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以及无菌布类直接压在动静脉穿刺部位上影响通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包括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底部的调节支撑座、以及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弧形支撑结构,其中:
[0008]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弧形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围合成儿童肢体容置腔;
[0009]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
[0010]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上至少设置有一透明结构的观察窗。
[0011]优选地,所述弧形支撑结构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所述半圆形结构设置为透明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高度呈线性递减,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设置为直径为8

12cm,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为直径为7

11cm。
[0013]优选地,所述放置槽内设置铺设有一层缓冲结构层,所述缓冲结构层采用硅胶材质。
[0014]优选地,所述调节支撑座设置为至少包括两个,沿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中心对称分布。
[0015]优选地,所述调节支撑座设置为包括支脚、与所述支脚固定连接的调节杆、以及连
接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帽,其中:
[0016]所述调节杆设置为包括外螺纹结构,所述调节帽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
[0017]所述调节帽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
[0018]优选地,所述调节帽设置为圆台形,所述调节帽的顶部尺寸大于所述调节帽的底部尺寸,且所述调节帽的外侧设置多个防滑凸条,所述防滑凸条沿所述调节帽的周侧均匀分布。
[0019]优选地,所述调节支撑座还包括定位拨杆,所述定位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帽的底部,并且所述定位拨杆上设置有指示区域。
[0020]优选地,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指示条和第二指示条,所述第一指示条与所述第二指示条沿调节杆的中心对称地设置于调节杆的两侧,其中:
[0021]所述第一指示条与所述指示区域的宽度、颜色均相同,所述第二指示条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指示条的颜色不同。
[0022]优选地,所述支脚设置为梅花形,且所述支脚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采用橡胶材质,所述防滑层的底部设置凸起结构。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通过设置弧形支撑结构上至少设置有一透明结构的观察窗,用于方便手术进行中观察动静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配合设置固定座、固定座具有一定的高度,可有效地对儿童肢体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固定座底部的调节支撑座,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情况的儿童作出相适应的高度调节,使本装置的实用性更强,同时,配合弧形支撑结构的使用,避免现有技术采用无菌巾直接压在动静脉穿刺部位影响通畅的问题,以保障术中管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弧形支撑结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中调节支撑座设置为三个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中调节支撑座设置为四个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中调节支撑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儿童肢体管路支具中调节支撑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固定座;2、调节支撑座;3、连接轴;4、弧形支撑结构;5、儿童肢体容置腔;11、放置槽;12、第二卡合部;21、支脚;22、调节杆;23、调节帽;24、定位拨杆;41、第一卡合
部;111、缓冲结构层;211、防滑层;221、第一指示条;222、第二指示条;231、防滑凸条;241、指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座1、设置于固定座1底部的调节支撑座2、以及通过连接轴3连接于固定座一侧的弧形支撑结构4。
[0036]其中,固定座1内设置有弧形的放置槽11,放置槽11与弧形支撑结构4围合成儿童肢体容置腔5,用于放置儿童肢体;
[0037]弧形支撑结构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3连接于固定座1的一侧,弧形支撑结构4的另一端设置为自由端,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41,固定座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41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12,在实际的使用时,第一卡合部41与第二卡合部12均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在使用时,可以设置第一卡合部41与第二卡合部12的数量一一对应,或者设置第一卡合部41的数量少于第二卡合部12的数量,以便于根据不同儿童的肢体的情况进行儿童肢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底部的调节支撑座、以及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弧形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弧形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围合成儿童肢体容置腔;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上至少设置有一透明结构的观察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所述半圆形结构设置为透明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高度呈线性递减,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设置为直径为8

12cm,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为直径为7

11c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内设置铺设有一层缓冲结构层,所述缓冲结构层采用硅胶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儿童肢体管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座设置为至少包括两个,沿所述固定座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迪芳田婷袁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