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褥疮气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33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褥疮气垫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设有气垫,所述气垫包括位于患者头枕部下方的第一气垫块、位于人体躯干下方的第二气垫块、位于人体臀部下方的第三气垫块及位于人体足部下方的第四气垫块,所述第一气垫块、第二气垫块、第三气垫块及第四气垫块均固定在第五气垫块上,所述第一气垫块、第二气垫块、第三气垫块、第四气垫块及第五气垫块分别独立进出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等特点。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等特点。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褥疮气垫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褥疮气垫床,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褥疮是因为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发生的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些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最易发生褥疮。
[0003]在现代医疗中,通常会采用气垫床来给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但是,气垫床的长期使用,也会影响褥疮的发生,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褥疮气垫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等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防褥疮气垫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设有气垫,所述气垫包括位于患者头枕部下方的第一气垫块、位于人体躯干下方的第二气垫块、位于人体臀部下方的第三气垫块及位于人体足部下方的第四气垫块,所述第一气垫块、第二气垫块、第三气垫块及第四气垫块均固定在第五气垫块上,所述第一气垫块、第二气垫块、第三气垫块、第四气垫块及第五气垫块分别独立进出气体;通过上述各个不同位置的气垫块的设置,使得上述各个气垫块可以得到独立的气体进出控制,以便于在人体的不同褥疮部位下对不同气垫块进行独立的气体排出控制,减小对人体褥疮部位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最大程度的避免褥疮的发生,起到了防褥疮的作用。
[0006]作为优选,所述床架的下方设有气体控制箱,所述第一气垫块的底部、第二气垫块的底部、第三气垫块的底部、第四气垫块的底部及第五气垫块的底部分别设有均与气体控制箱连接且向下穿过床架的第一通气软管、第二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第四通气软管及第五通气软管;上述气体控制箱的设置,使得各个气垫块可以通过各个通气软管实现独立的气路控制,保证了气垫块进出气的独立控制的稳定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控制箱的顶部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通气软管、第二通气软管、第三通气软管、第四通气软管及第五通气软管连通的通气管道;上述各个通气软管和通气管道连接设置,使得各个通气软管可以与气体控制箱连通,以便于对各个气垫块进行气体的进出控制。
[0008]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通气管道内均设有用于控制通气管道启闭的控制球,所述控制球的半径大于通气管道的半径;上述控制球的设置,可以实现对通气管道的启闭控制,从而通过单独对某个通气管道的启闭来实现对不同气垫块的独立气路控制,上述控制球的半径大于通气管道的半径使得通气管道可以对控制球定位,避免控制球在通气管道内移动,且增加控制球与通气管道侧壁之间的密闭性,避免气体泄漏。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球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可朝通气管道的开口方向转动;
上述贯穿孔的设置,以便于供气体在通气管道内流通,实现气体的进出,贯穿孔可朝开口转动即为控制球的转动,以便于通过该转动方式实现控制球对通气管道的开启和封闭。
[0010]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球的侧壁上设有与贯穿孔的轴线垂直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贯穿气体控制箱,所述控制杆的外端延伸至气体控制箱外并与磁性扭块连接;上述控制杆的设置,以便于对控制球体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且与磁性扭块连接,方便人工转动,实现人工对通气管道的启闭控制,加强操作便利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控制箱内对应于通气管道的底部设有通气腔,每个所述通气管道均与通气腔连通,所述通气腔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气体控制箱的连接管道;上述通气腔的设置,以便于将各个通气管道连通,以便于统一通过一个气体控制器控制,减少控制器的设置,减小体积,且减轻体重,同时降低成本。
[0012]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控制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磁性扭块向上翻转时,所述磁性扭块的一侧与第一磁性件的侧壁抵接,所述磁性扭块向下翻转时,所述磁性扭块的另一侧与第二磁性件的侧壁抵接;上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设置,可以对磁性扭块的最大转动角度进行限定,避免控制球转动过度而无法精准的对通气管道进行启闭控制,保证气路控制的精确度,且磁性材料的设置,可以加强对磁性扭块的固定,避免磁性扭块松脱而带动控制球绕控制杆的轴线转动,影响对气路的启闭控制效果。
[0013]因此,本技术具有可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5]图2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
[0016]图3是图1中的气体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防褥疮气垫床,包括床架1,床架1上设有气垫2,气垫2包括位于患者头枕部下方的第一气垫块21、位于人体躯干下方的第二气垫块22、位于人体臀部下方的第三气垫块23及位于人体足部下方的第四气垫块24,第一气垫块21、第二气垫块22、第三气垫块23及第四气垫块24均固定在第五气垫块25上,第一气垫块21、第二气垫块22、第三气垫块23、第四气垫块24及第五气垫块25分别独立进出气体,通过上述各个不同位置的气垫块的设置,使得上述各个气垫块可以得到独立的气体进出控制,以便于在人体的不同褥疮部位下对不同气垫块进行独立的气体排出控制,减小对人体褥疮部位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最大程度的避免褥疮的发生,起到了防褥疮的作用;上述各个气垫块所在的位置根据人体最易发生褥疮的部位独立设置,与第五气垫块连接,当患者的某个部位有褥疮的现象发生时,对指定位置的气垫块进行气体排放,减少对该部位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褥疮病情。
[0019]床架1的下方设有气体控制箱3,第一气垫块21的底部、第二气垫块22的底部、第三气垫块23的底部、第四气垫块24的底部及第五气垫块25的底部分别设有均与气体控制箱 3连接且向下穿过床架1的第一通气软管211、第二通气软管221、第三通气软管231、第四通气
软管241及第五通气软管251,上述气体控制箱的设置,使得各个气垫块可以通过各个通气软管实现独立的气路控制,保证了气垫块进出气的独立控制的稳定性;气体控制箱3的顶部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通气软管211、第二通气软管221、第三通气软管231、第四通气软管241及第五通气软管251连通的通气管道31,上述各个通气软管和通气管道连接设置,使得各个通气软管可以与气体控制箱连通,以便于对各个气垫块进行气体的进出控制;气体控制箱3内对应于通气管道31的底部设有通气腔32,每个通气管道31均与通气腔32连通,通气腔32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气体控制箱3的连接管道33,上述通气腔的设置,以便于将各个通气管道连通,以便于统一通过一个气体控制器控制,减少控制器的设置,减小体积,且减轻体重,同时降低成本。
[0020]上述连接管道可与外部气泵连接,实现气体的充入,排放气体时,只需开启通气管道便可以实现,当需要排放指定位置的气垫块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褥疮气垫床,包括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上设有气垫(2),所述气垫(2)包括位于患者头枕部下方的第一气垫块(21)、位于人体躯干下方的第二气垫块(22)、位于人体臀部下方的第三气垫块(23)及位于人体足部下方的第四气垫块(24),所述第一气垫块(21)、第二气垫块(22)、第三气垫块(23)及第四气垫块(24)均固定在第五气垫块(25)上,所述第一气垫块(21)、第二气垫块(22)、第三气垫块(23)、第四气垫块(24)及第五气垫块(25)分别独立进出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褥疮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的下方设有气体控制箱(3),所述第一气垫块(21)的底部、第二气垫块(22)的底部、第三气垫块(23)的底部、第四气垫块(24)的底部及第五气垫块(25)的底部分别设有均与气体控制箱(3)连接且向下穿过床架(1)的第一通气软管(211)、第二通气软管(221)、第三通气软管(231)、第四通气软管(241)及第五通气软管(2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褥疮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控制箱(3)的顶部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通气软管(211)、第二通气软管(221)、第三通气软管(231)、第四通气软管(241)及第五通气软管(251)连通的通气管道(31)。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明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