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26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设备框体、隔热层、承载侧板条、滑槽、滑块、承载主板、贴合垫板、闭合轴体、透明盖板、支架安装槽、限位孔、安装轴体、支撑立板、支撑主板和负重槽,所述设备框体的内壁贴合有隔热层,且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承载侧板条,所述设备框体的侧表面连接有闭合轴体,且闭合轴体的前端面连接有透明盖板,所述支架安装槽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轴体,且安装轴体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主板,所述支撑主板的表面安装有负重槽,且支撑主板的侧壁连接有支撑立板。该屋面式太阳能板集热器采用间距分布的承载主板实现对太阳能板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强的同时,减少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且降低重量。且降低重量。且降低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由于用途不同,集热器及其匹配的系统类型分为许多种,名称也不同,如用于炊事的太阳灶、用于产生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干燥物品的太阳能干燥器、用于熔炼金属的太阳能熔炉,以及太阳房、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等等,目前,太阳能集热器一般采用框架式设计,虽然对太阳能板支撑强度较高,但是支撑架构过多,导致重量较大,不易搬动安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设备框体、隔热层、承载侧板条、滑槽、滑块、承载主板、贴合垫板、闭合轴体、透明盖板、支架安装槽、限位孔、安装轴体、支撑立板、支撑主板和负重槽,所述设备框体的内壁贴合有隔热层,且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承载侧板条,所述承载侧板条的内壁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贴合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表面连接有承载主板,且承载主板的上方贴合有贴合垫板,所述设备框体的侧表面连接有闭合轴体,且闭合轴体的前端面连接有透明盖板,所述设备框体的侧表面设置有支架安装槽,且支架安装槽的内壁贯穿有限位孔,所述支架安装槽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轴体,且安装轴体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主板,所述支撑主板的表面安装有负重槽,且支撑主板的侧壁连接有支撑立板。
[0005]优选的,所述设备框体采用方形框架设计,且设备框体采用合金材质。
[0006]优选的,所述承载侧板条关于设备框体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分布,且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隔热层采用凹陷设计。
[0007]优选的,所述承载主板位于承载侧板条的内侧间距分布,且贴合垫板的表面采用橡胶材质。
[0008]优选的,所述闭合轴体通过透明盖板与设备框体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孔贯穿于支架安装槽的内壁间距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板与限位孔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安装轴体通过设备框体与支撑主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负重槽采用凹陷设计。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装置采用框架式设计,代替传统的一体化结构,进而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重量,更加易于安装和移动,而且采用方形凹陷设计的隔热层可以有效的
降低热量的损失,最大化的利用太阳能,而且采用间距分布的承载主板实现对太阳能板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强的同时,减少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且降低重量,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间距和数量,适用能力更强,通过闭合轴体的转动结构实现透明盖板的闭合和打开,方便操作,而且两侧采用凹陷设计的支架安装槽用于承载支撑主板,利用安装轴体可以实现将支撑主板的展开,通过支撑立板与限位孔的套接结构可以实现集热器角度的调节,便于使用,同时底部采用凹陷设计的负重槽便于负重物的安装,提高设备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设备框体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承载主板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设备框体;2、隔热层;3、承载侧板条;4、滑槽;5、滑块;6、承载主板;7、贴合垫板;8、闭合轴体;9、透明盖板;10、支架安装槽;11、限位孔;12、安装轴体;13、支撑立板;14、支撑主板;15、负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3,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设备框体1、隔热层2、承载侧板条3、滑槽4、滑块5、承载主板6、贴合垫板7、闭合轴体8、透明盖板9、支架安装槽10、限位孔11、安装轴体12、支撑立板13、支撑主板14和负重槽15,设备框体1的内壁贴合有隔热层2,且隔热层2的内侧设置有承载侧板条3,承载侧板条3的内壁设置有滑槽4,且滑槽4的内壁贴合有滑块5,滑块5的侧表面连接有承载主板6,且承载主板6的上方贴合有贴合垫板7,设备框体1的侧表面连接有闭合轴体8,且闭合轴体8的前端面连接有透明盖板9,设备框体1的侧表面设置有支架安装槽10,且支架安装槽10的内壁贯穿有限位孔11,支架安装槽10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轴体12,且安装轴体12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主板14,支撑主板14的表面安装有负重槽15,且支撑主板14的侧壁连接有支撑立板13。
[0017]本技术中,设备框体1采用方形框架设计,且设备框体1采用合金材质,该装置采用框架式设计,代替传统的一体化结构,进而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重量,更加易于安装和移动。
[0018]承载侧板条3关于设备框体1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分布,且滑块5与滑槽4的内壁活动连接,隔热层2采用凹陷设计,且采用方形凹陷设计的隔热层2可以有效的降低热量的损失,最大化的利用太阳能。
[0019]承载主板6位于承载侧板条3的内侧间距分布,且贴合垫板7的表面采用橡胶材质,采用间距分布的承载主板6实现对太阳能板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强的同时,减少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且降低重量,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间距和数量,适用能力更强。
[0020]闭合轴体8通过透明盖板9与设备框体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孔11贯穿于支
架安装槽10的内壁间距分布,闭合轴体8的转动结构实现透明盖板9的闭合和打开,方便操作。
[0021]支撑立板13与限位孔11通过套接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安装轴体12通过设备框体1与支撑主板14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负重槽15采用凹陷设计,两侧采用凹陷设计的支架安装槽10用于承载支撑主板14,利用安装轴体12可以实现将支撑主板14的展开,通过支撑立板13与限位孔11的套接结构可以实现集热器角度的调节,便于使用,同时底部采用凹陷设计的负重槽15便于负重物的安装,提高设备的稳定。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平稳的放置,然后利用安装轴体12的转动结构将支撑主板14从支架安装槽10的内侧中展开后保持水平放置,将与支撑主板14活动连接的支撑立板13旋转至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立板13的前端面与支架安装槽10内部的限位孔11开孔进行套接,进而使得设备框体1与支撑主板14之间的夹角的固定,然后将负重材质摆放在间距分布的负重槽15的内部,使得设备摆放更加稳定,然后利用滑块5与滑槽4内壁的活动连接将承载主板6插入至两组承载侧板条3之间即可,最后即可将太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框体(1)、隔热层(2)、承载侧板条(3)、滑槽(4)、滑块(5)、承载主板(6)、贴合垫板(7)、闭合轴体(8)、透明盖板(9)、支架安装槽(10)、限位孔(11)、安装轴体(12)、支撑立板(13)、支撑主板(14)和负重槽(15),所述设备框体(1)的内壁贴合有隔热层(2),且隔热层(2)的内侧设置有承载侧板条(3),所述承载侧板条(3)的内壁设置有滑槽(4),且滑槽(4)的内壁贴合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侧表面连接有承载主板(6),且承载主板(6)的上方贴合有贴合垫板(7),所述设备框体(1)的侧表面连接有闭合轴体(8),且闭合轴体(8)的前端面连接有透明盖板(9),所述设备框体(1)的侧表面设置有支架安装槽(10),且支架安装槽(10)的内壁贯穿有限位孔(11),所述支架安装槽(10)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轴体(12),且安装轴体(12)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主板(14),所述支撑主板(14)的表面安装有负重槽(15),且支撑主板(14)的侧壁连接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光李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永兴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