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22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器壳体、冷却管、空气扰流板、水滴扰流板。其中水冷器壳体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水冷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冷却管设置于水冷器壳体内部,冷却管内流通冷却水,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均设置于水冷器壳体上,并与水冷器壳体密封连接。空气扰流板设置于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水滴扰流板设置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位置,用于使热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后附着于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气体冷却装置具有使得进入到药水内的气体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避免气体温度过高对药水产生不良反应。生不良反应。生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平线生产过程中,使用打气装置对药水进行打气,使药水循环流动,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高压风机打气进入的空气容易升温,温度过高会对药水造成不良的反应,浪费药水。因此需要对通入药水中的气体进行降温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打气装置对药水进行打气时,气体温度升高对药水造成不良反应的缺陷,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气体冷却装置,连接于打气装置与药水之间,使得进入到药水内的气体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避免气体温度过高对药水产生不良反应。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体冷却装置,包括:
[0006]水冷器壳体,所述水冷器壳体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水冷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
[0007]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内部,所述冷却管内流通冷却水,所述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均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上,并与所述水冷器壳体密封连接;
[0008]空气扰流板,所述空气扰流板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用于使得热空气紊流提高热空气与所述冷却管的接触频率;
[0009]水滴扰流板,所述水滴扰流板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位置,用于使热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后附着于所述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所述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
[0010]优选地,所述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采用下进上出的结构。
[0011]优选地,还包括冷凝水排出口,所述冷凝水排出口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出风口端的底部,用于使得所述水滴扰流板聚集的冷凝水从所述水冷器壳体内排出。
[0012]优选地,所述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均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管道相连接的法兰盘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空气扰流板的板面与热空气通入方向之间呈30
°
的夹角。
[0014]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体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器壳体、冷却管、空气扰流板、水滴扰流板。其中水冷器壳体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水冷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冷却管设置于水冷器壳体内部,冷却管内流通冷却水,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均设置于水冷器壳体上,并与水冷器壳体密封连接。空气扰流板设置于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
用于使得热空气紊流提高热空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频率。水滴扰流板设置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位置,用于使热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后附着于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通过设置将待冷却的热空气通入到水冷器壳体内,并采用通有冷却水的冷却管对热空气进行冷却处理,同时在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空气扰流板,通过空气扰流板使得进入到水冷器壳体内部的热空气处于紊流状态,提高热空气与冷却管的接触程度,进而提高气体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通过在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位置设置水滴扰流板,使得被冷凝后的空气中的水分可以聚集在水滴扰流板上,通过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综上,本技术公开的气体冷却装置具有使得进入到药水内的气体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避免气体温度过高对药水产生不良反应。
[0016]通过将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设置成下进上出的结构,使得冷却管内的冷却水在冷却管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并保证冷却管内充满冷却水,进而提高冷却管的冷却效果。
[0017]通过在水冷器壳体出风口端的底部设置冷凝水排出口,使得通过水滴扰流板聚集的冷凝水可以从冷凝水排出口排出,避免冷凝水顺着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进入到药水中,保持水滴扰流板降低冷空气中水气含量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气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0]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4为气体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5为图3中A

A处的剖面图。
[0023]图中:
[0024]1、水冷器壳体;2、冷却管;3、空气扰流板;4、水滴扰流板;11、进风口;12、出风口;21、冷却水进口;22、冷却水出口;41、冷凝水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气体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器壳体、冷却管、空气扰流板、水滴扰流板。其中水冷器壳体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水冷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冷却管设置于水冷器壳体内部,冷却管内流通冷却水,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均设置于水冷器壳体上,并与水冷器壳体密封连接。空气扰流板设置于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用于使得热空气紊流提高热空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频率。水滴扰流板设置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位置,用于使热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后附着于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通过设置将待冷却的热空气通入到水冷器壳体内,并采用通有冷却水的冷却管对热空气进行冷却处理,同时在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空气扰流板,通过空气扰流板使得进入到水冷器壳体内部的热空气处于紊流状态,提高热空气与冷却管的接触程度,进而提高气体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通过在水冷器壳
体的出风口位置设置水滴扰流板,使得被冷凝后的空气中的水分可以聚集在水滴扰流板上,通过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综上,本实施例公开的气体冷却装置具有使得进入到药水内的气体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避免气体温度过高对药水产生不良反应。
[0027]进一步地,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采用下进上出的结构。通过将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设置成下进上出的结构,使得冷却管内的冷却水在冷却管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并保证冷却管内充满冷却水,进而提高冷却管的冷却效果。
[0028]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凝水排出口,冷凝水排出口设置于水冷器壳体出风口端的底部,用于使得水滴扰流板聚集的冷凝水从水冷器壳体内排出。通过在水冷器壳体出风口端的底部设置冷凝水排出口,使得通过水滴扰流板聚集的冷凝水可以从冷凝水排出口排出,避免冷凝水顺着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进入到药水中,保持水滴扰流板降低冷空气中水气含量的功能。
[0029]进一步地,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均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管道相连接的法兰盘结构。
[0030]进一步地,空气扰流板的板面与热空气通入方向之间呈30
°
的夹角。通过设置空气扰流板与热空气通入方向呈30
°
,使得热空气进入到水冷器壳体内部后,在空气扰流板的作用下改变流动方向,提高空气与冷却管的接触程度,提高冷却效果。
[0031]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器壳体,所述水冷器壳体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水冷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内部,所述冷却管内流通冷却水,所述冷却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均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上,并与所述水冷器壳体密封连接;空气扰流板,所述空气扰流板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的进风口位置,用于使得热空气紊流提高热空气与所述冷却管的接触频率;水滴扰流板,所述水滴扰流板设置于所述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位置,用于使热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后附着于所述水滴扰流板,降低从所述水冷器壳体的出风口输出的冷空气中的水气含量。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先荣彭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