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04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框架体、包裹体和滴灌带,框架体为长方体的框架结构,包裹体位于框架体的外侧、且包覆于框架体的底部和四周,滴灌带位于框架体的顶部、且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延伸至框架体的两侧,包覆于框架体底部的包裹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口,包裹体的材质为无纺布或者土工布。该装置,用于设施内巨菌草的越冬储存,不受设施空间以及土壤的限制,假植、移栽更加方便,成本更低,有效解决巨菌草在北方种植时的越冬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涉及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巨菌草在我国北方地区露地种植不能正常越冬,而若通过将巨菌草“南草北运”的长距离运输实现巨菌草北方种植,又会导致运费较高。因此,可以考虑在北方的设施内进行巨菌草的越冬储藏。然而,若采用土壤“假植”储藏,则存在占地面积过大、且移栽前取根难等诸多问题,不利于设施内巨菌草的越冬储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实现设施内巨菌草的越冬储存,假植、移栽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包括框架体、包裹体和滴灌带;框架体为长方体的框架结构,包裹体位于框架体的外侧、且包覆于框架体的底部和四周,滴灌带位于框架体的顶部、且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延伸至框架体的两侧;包覆于框架体底部的包裹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口;包裹体的材质为无纺布或者土工布。通过设置无纺布或土工布加工而成的包裹体,一方面可对巨菌草的根部起到良好的包裹作用,便于假植和移栽,另一方面,无需长途运输、且使用低成本的包裹体,使得越冬储存的成本更低;通过设置滴灌带,可保证移栽后的土壤湿度。
[0006]进一步地,该装置,滴灌带设置于框架体的中部、且其方向与框架体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滴灌带位置的优化设置,使得整个装置内的滴灌滴水更加均匀。
[0007]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支撑体,支撑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Y形叉、支撑柱和圆盘底座;支撑体设置于滴灌带与包裹于框架体底部的包裹体之间,滴灌带放置于Y形叉内;通过设置支撑体,可对滴灌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08]进一步地,该装置,框架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方形框、立柱和下方形框;立柱为可伸缩结构;更进一步地,立柱包括套筒、插杆、固定杆和紧固螺母;套筒的轴向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插杆插入套筒内,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插杆上,另一端穿过套筒的条形通孔、且套装有紧固螺母;通过设置可伸缩的立柱,使得整个装置的高度可按需调节,适用范围更广。
[0009]本技术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的有益效果为,用于设施内巨菌草的越冬储存,不受设施空间以及土壤的限制,假植、移栽更加方便,成本更低,有效解决巨菌草在北方种植时的越冬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框架体;1

1、上方形框;1

2、立柱;1

21、套筒;1

22、插杆;1

23、固定杆;1

24、紧固螺母;1

3、下方形框;2、包裹体;2

1、排水口;3、滴灌带;4、支撑体;4

1、Y形叉;4

2、支撑柱;4

3、圆盘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包括框架体1、包裹体2、滴灌带3、支撑体4。
[0015]框架体1为长方体的框架结构,具体的,框架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连接的上方形框1

1、立柱1

2和下方形框1

3,从而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结构,其长度方向的尺寸为6米、宽度方向的尺寸为0.6米、高度为0.3米;其中,如图2所示,立柱1

2为可伸缩结构,其具体结构为,包括套筒1

21、插杆1

22、固定杆1

23和紧固螺母1

24;套筒1

21的轴向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插杆1

22插入套筒1

21内,固定杆1

23的一端固定于插杆1

22上,另一端穿过套筒1

21的条形通孔、且套装有紧固螺母1

24;通过插杆1

22在套筒1

21内的上下移动起到调节立柱1

2高度的作用,再利用紧固螺母1

24将插杆1

22和套筒1

21进行固定。
[0016]包裹体2的材质为无纺布或者土工布,包裹体2位于框架体1的外侧、且包覆于框架体1的底部和四周,从而形成一个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容器,用于储存巨菌草。
[0017]滴灌带3位于框架体1的顶部、且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延伸至框架体1的两侧,具体的,滴灌带3设置于框架体1的中部、且其方向与框架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将整个容器均匀的分为两个空间。包覆于框架体1底部的包裹体2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口2

1,用于排出滴灌的多余水分。如图3所示,支撑体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Y形叉4

1、支撑柱4

2和圆盘底座4

3;支撑体4设置于滴灌带3与包裹于框架体1底部的包裹体2之间,滴灌带3放置于Y形叉4

1内;该支撑体4,可通过Y形叉4

1将滴灌带3支撑住,利用圆盘底座4

3使支撑体4较为稳定的放置于包裹体2上,从而对滴灌带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18]本技术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的使用过程为,该装置可置于设施内的土壤、硬化路面或立体栽培架上等;在霜降前,外界最低气温 5 ℃左右、草种根系未受冻害前,将需移栽的巨菌草带部分土球、茎基部留30cm截断,再放于该装置,框架体1与包裹体2形成的容器内,具体放置于滴灌带3的两侧,密度为300株/m2;再利用覆土或基质将裸根覆盖;利用滴灌滴水,含水量不宜过大,栽植之后间隔15天左右,适当滴水保持湿度即可;栽植后,土壤温度以 10 ℃左右为宜,不低于5 ℃;待晚霜结束后移栽。起苗时,苗呈原根丛状,按原根分蘖掰开成单株,单株单苗带根系移栽、且根系必须完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设施内巨菌草越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1)、包裹体(2)和滴灌带(3);所述框架体(1)为长方体的框架结构,所述包裹体(2)位于框架体(1)的外侧、且包覆于框架体(1)的底部和四周,所述滴灌带(3)位于框架体(1)的顶部、且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延伸至框架体(1)的两侧;包覆于框架体(1)底部的包裹体(2)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口(2

1);所述包裹体(2)的材质为无纺布或者土工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带(3)设置于框架体(1)的中部、且其方向与框架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体(4),所述支撑体(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Y形叉(4

1)、支撑柱(4

2)和圆盘底座(4

3);所述支撑体(4)设置于滴灌带(3)与包裹于框架体(1)底部的包裹体(2)之间,所述滴灌带(3)放置于Y形叉(4

1)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甲罗爱华李建设何涛姜银华张广才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