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02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的驱动结构往往只能实现单档位驱动,不能较好的满足驾驶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及车辆,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分别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上,传动机构包括动力汇集组件和换挡组件,还包括用于输入发动机动力的第三动力输入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换挡组件切换不同的传动路径以改变传动比,实现多档位驱动,同时整个变速结构的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设置。便于安装设置。便于安装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动力性强、燃油经济性好而被公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能源汽车,其通过增加额外的动力源及驱动装置,一方面由于多动力源的转矩叠加可增强车辆的动力性,同时亦能提高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率区域的机会,进而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但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的驱动结构往往只能实现单档位驱动,不能较好的满足驾驶需求。
[000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同轴式混动变速箱[申请号:202020310824.X],该技术发电机与双电机在空间上为同轴布置,双电机为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采用简单行星排方式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简单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
[0004]该技术的驱动模式为内燃机与电机混合驱动,但其仅具有一条传动路径,即传动比为一个固定的值,故存在上述的只能实现单档位驱动,不能较好的满足驾驶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由发动机和电机提供混合动力且具有多个驱动档位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由发动机和电机提供混合动力且具有多个驱动档位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的车辆。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分别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上,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均通过传动机构与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用于汇集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上动力的动力汇集组件和用于切换传动路径的换挡组件,所述动力汇集组件和换挡组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均连接在动力汇集组件上,所述换挡组件与动力输入轴驱动连接,还包括用于输入发动机动力的第三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通过离合器与第一动力输入轴或第二动力输入轴相连接。
[0009]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和第三动力输入轴的轴心线相互重合且与输出轴的轴心线相平行。
[0010]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动力汇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行星排,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分别连接在行星排的太阳轮和行星排的行星轮上,所述换挡组件与行星排的行星架或外齿轮相连接。
[0011]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动力汇集组件包括相互驱动连接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相连接。
[0012]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与第一行星架相连接的第一行星轮,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均与第一行星轮相啮合且第一行星轮位于第一太阳轮与第一齿圈之间,所述换挡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件连接在第一齿圈上;
[0013]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与第二太阳轮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与第二行星轮相啮合且第二行星轮位于第二太阳轮与第二齿圈之间,第二行星架一端与第二行星轮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件相连接,所述换挡组件连接在第二连接管件上。
[0014]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动力汇集组件还包括一端连接在第一行星轮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齿圈上的传动连接件。
[0015]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一太阳轮固接。
[0016]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换挡组件包括空套在第一连接管件上的第二传动齿轮和空套在第二连接管件上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第一齿轮结合套位于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之间且与第二连接管件轴向滑动周向固定连接,滑动第一齿轮结合套可使第一齿轮结合套与第一传动齿轮或第三传动齿轮相连接,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结合套,所述第二齿轮结合套与第一连接管件轴向滑动周向固定连接,且滑动第二齿轮结合套可使第二齿轮结合套与第二传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六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均固接在输出轴上。
[0017]在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中,所述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相互平行。
[0018]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有上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
[001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技术利用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和第三动力输入轴实现混合动力的输入实现驱动,再利用换挡组件切换不同的传动路径以改变传动比,实现多档位驱动,同时整个变速结构的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设置。
[0021]2、本技术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均同轴或平行设置,从而可获得较大的扭矩,同时可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第一驱动电机1、第二驱动电机2、第一动力输入轴3、第二动力输入轴4、传动
机构5、输出轴6、动力汇集组件7、换挡组件8、第三动力输入轴9、离合器10、第一行星排71、第二行星排72、传动连接件73、第一传动齿轮81、第二传动齿轮82、第三传动齿轮83、第一齿轮结合套84、第二齿轮结合套85、第四传动齿轮86、第五传动齿轮87、第六传动齿轮88、第一行星架711、第一行星轮712、第一太阳轮713、第一齿圈714、第一连接管件715、第二太阳轮721、第二行星轮722、第二齿圈723、第二行星架724、第二连接管件7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和第二驱动电机2,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分别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1和第二驱动电机2上,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均通过传动机构5与输出轴6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用于汇集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上动力的动力汇集组件7和用于切换传动路径的换挡组件8,所述动力汇集组件7和换挡组件8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均连接在动力汇集组件7上,所述换挡组件8与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和第二驱动电机(2),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分别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1)和第二驱动电机(2)上,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均通过传动机构(5)与输出轴(6)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用于汇集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上动力的动力汇集组件(7)和用于切换传动路径的换挡组件(8),所述动力汇集组件(7)和换挡组件(8)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均连接在动力汇集组件(7)上,所述换挡组件(8)与动力输入轴(4)驱动连接,还包括用于输入发动机动力的第三动力输入轴(9),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9)通过离合器(10)与第一动力输入轴(3)或第二动力输入轴(4)相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第二动力输入轴(4)和第三动力输入轴(9)的轴心线相互重合且与输出轴(6)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动力汇集组件(7)包括至少一个行星排,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和第二动力输入轴(4)分别连接在行星排的太阳轮和行星排的行星轮上,所述换挡组件(8)与行星排的行星架或外齿轮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汇集组件(7)包括相互驱动连接的第一行星排(71)和第二行星排(72),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3)与第一行星排(71)的第一行星架(711)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4)与第二行星排(72)的第二太阳轮(721)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驱动的机电混合传动有级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71)包括与第一行星架(711)相连接的第一行星轮(712),第一太阳轮(713)和第一齿圈(714)均与第一行星轮(712)相啮合且第一行星轮(712)位于第一太阳轮(713)与第一齿圈(714)之间,所述换挡组件(8)通过第一连接管件(715)连接在第一齿圈(714)上;所述第二行星排(72)包括与第二太阳轮(721)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7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武张慧胡晓华孙利锋李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