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奇文专利>正文

华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697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华琴主要是对其主琴码进行了改进,用主琴码取而代之,并在其上方主琴筒前口上沿和主筒内套琴筒前口上沿之间的主琴筒与琴弦间加设一主琴码,使四根弦的有效弦长相等并齐,克服了原华琴的音准问题上的毛病;擦弦点可随需而移动,最近可移至主码切弦点上方5mm处以内。更有效地克服了高音衰减问题,使民族拉弦乐的高、中、低音问题和民乐队以拉弦乐为基础的问题得到解决。(*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ua Qin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for the main Hua Qin Qin code has been improved, replaced by the main bridge and the piano on the mouth above the main cylinder along the main cylinder and inner sleeve canister on the mouth of main cylinder and the piano strings along between adding a main bridge to four strings effective length is equal and homogeneous, overcomes the problems of intonation on Hua Yuan piano string rubbing fault; point can move with, recently can be moved to the main code 5mm above a point within. More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high attenuation, so that the National Orchestra of the high, medium and low issues and the people of the orchestra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str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族拉弦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四弦民族拉弦乐器。现有的四弦拉弦乐器,如蒙古四胡、四根弦排列于同一平面上,两股弓毛分别穿于一、二弦之间和三、四弦之间,一拉就必定两根弦一起发音,不能单独拉奏每根弦;又如许多新的四弦胡琴,都把弓“解放”出来,象提琴那样拉奏,但技巧则不及提琴,而且还由于擦弦方向的改变导致音色的改变而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而专利88104066华琴,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在拉奏和弦方面突破了提琴,但是它没有彻底解决民族拉弦乐高音衰减问题,且因其琴码切弦点不一致,导致音准产生了问题,即四条弦上的本来该同位置的各音不是在同一位置上,给演奏带来很大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之缺点而对“华琴”进行改进,使它既能保持原来胡琴、华琴的音色特点即保持原来胡琴、华琴的擦弦方向,又能使擦弦点随需要而变化,克服原琴筒挡住弓毛,不能靠近切弦点的毛病,使擦弦点距离最近能达到5mm以内。彻底解决了“在保持原音色的基础上克服高音衰减”这个难题。使民族管弦乐以弓弦乐为基础的问题和民族拉弦乐的高、中、低音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由琴杆、琴筒、琴码、弓、千斤、指板、弦轴等组成,本技术所述的四弦华琴,琴筒分主琴筒(16)和副琴筒(19),主琴筒为半圆半扁的七棱台形,前口蒙皮,基频为a,前口右侧边缘粘有一控制擦弦位置的擦垫(26);主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副琴筒(19)与主琴筒身相接,呈凹字形,基频为a,副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圆台形小琴筒(20),小琴筒(20)前口蒙皮,基频为a;四根琴弦按音之高低分上下两层排列,二根内弦排列于每层之左侧,两根外弦排列于每层之右侧;琴码分为主琴码(18a)、(18b)和副琴码(21),主琴码(18a)、(18b),由两条码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主琴码(18a)置于主琴筒(16)前口上沿与主琴筒内套筒(17)上沿之间的主琴筒皮膜上沿中间处,主琴码(18b)则置于主琴筒(16)的皮膜中央,副琴码(21)由两条码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左脚中部有一条长脚穿过副筒(19)的面板顶在副琴筒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上;弓装有三股弓毛,弓毛两端通过弓毛勾和弹簧片分别固定在弓头盒(13)和弓尾处,其中一股弓毛紧贴弓杆,需要时拉弓毛勾即弹出,另两股弓毛可分可合,一起穿于内、外弦之间;千斤(5)是在硬质千斤架外沿开有四条小槽,槽内悬有人造革带或数根丝弦,千斤(5)中间开有一长形孔,用以承装可前后活动的指板(6),指板(6)为圆筒形,其中一面刻有按十二平均律制成的品位,指板下端圆筒内装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弓毛夹(7),控制指板位置的指板活动塞(31)与千斤(5)一起固定在琴杆上。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侧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套六棱台木琴筒和内套圆台形小琴筒与琴杆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副琴筒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弓头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弓的整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主、副琴码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千斤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指板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活动指板垫塞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弦轴零件图;图11是本技术的低音华琴琴杆示意图。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参照图1,高音华琴由琴杆(30)、主琴筒(16)、副琴筒(19)、弓、四根琴弦,主琴码(18a)、(18b),副琴码(21)、千斤(5)、指板(6)、弦轴(36)等组成。琴杆(30)用红木、“克隆”或其它传声性能好、硬度好的木料制成,全长(直距)730mm,插入琴筒部分是截面为15×20(mm)的长方柱形,紧连着琴筒的是一直径为22mm的弯圆柱形,中段为被切椭圆柱形,被切面靠弦处宽12mm,安装千斤处宽16mm,坡度为1∶6,安装弦轴处为正方柱形,截面为22×22(mm),琴杆头为一般胡琴通用的弯月头(37),琴杆除插入琴筒部分外,其余全部抛光上漆。主琴筒(16)用红木、“克隆”或其它传声性能好的木料制成,形为半圆半扁的七棱台形,后口比前口小,后口高106mm,宽139mm,前口高116mm,宽149mm,筒长135mm,前口蒙蛇皮。前口内沿粘有厚5mm,宽10mm的七角支撑环,环边每间隔2mm开有直径为2mm的小圆音孔,蛇皮“砍边”离鼓面18mm,坡度为1∶6,左上方离琴筒鼓面20mm处琴筒左侧(距左棱边5mm)开上下两个15×20(mm)的长方形孔,用以插琴杆,琴筒板厚3mm,蒙皮前基频为a,蒙皮后未干前基频为e1,干后鼓面基频为a1。蛇皮头左尾右,中间略厚,边缘稍薄,皮膜去磷上蜡,其余木制部分全部抛光上漆。参照图1、图2,主琴筒(16)内套一个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基频为a,与主琴筒一样,后口比前口小,前口高80mm,宽92mm,后口高70mm,宽82mm,筒长130mm,后口刻有“華”字形音窗,琴筒板厚2mm前口距前沿25mm处的左侧筒身开有一横向方插孔,插上一条正方柱形横杆(23),插孔左方留出5mm的杆头,在杆头中心处开一个孔,通过该孔用螺栓与琴杆上的金属连接件相连,调节螺栓螺母的松紧,便可调节正六棱台木琴筒的前后位置,使其前沿根据音色的需要而调节其顶住主琴筒(16)皮膜的松紧程度,随时调节主琴筒(16)皮膜的张力,振动面积及其振辐和主要共鸣腔量,使琴的音色在保持中、低音区较好的条件下,中、高音区能保持二胡的优良传统音色特点,同时也可以克服以皮膜振动为主的琴因受气侯的变化而影响其音色的毛病,主琴筒(16)前口右侧边缘粘有一控制擦弦位置的擦垫(31)。参照图1、图2、图3,副琴筒(19)形为左低右高的凹字形,左边高73mm,右边高92mm,中间高58mm,宽155mm,筒长130mm面板厚2mm,面板放置副琴码(21)处开有一圆孔,以便让副琴码(21)右脚中间的特长脚穿过该孔顶在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中央,使高音发音增加柔美、清脆度。副琴筒基频为a,副琴筒下端用螺钉或粘合剂固定一弦枕(22),弦枕分上、下两层,分别安装四根琴弦,下层装g、e弦,上层装d、a弦。副琴筒内套一圆台形小琴筒(22),前口直径35mm,后口直径27mm,筒长75mm,前口蒙蛇皮,基频为a,距前口15mm处开有一长方形插口,横插上一长方柱形横杆(75),插口左边留出10mm的杆头,杆头上开一圆孔,用螺栓将横杆(25)与琴杆上的金属连接件相连,调节螺栓螺母的松紧,便可调节小圆筒的前后位置,达到调节高音音色,音量的目的。参照图1、图4、图5,弓由弓头盒(13),弓毛(9)、(10)、弓杆(8)、弓头螺(14)等组成,弓毛用马尾等制成,两头用固毛器(11)固定,弓毛(9)一端与月牙形弓毛勾(12)连接后固定在弓头盒(13)外沿靠弓杆(8)处,另一端与弓毛勾及弹簧片(29)连接后固定在弓尾;弓毛(10)为可分可合的两股,一端与月牙形弓毛勾连接后分别与弓尾盒(13)内的两个特制弓毛螺(15)连接,另一端通过弓毛勾和弹簧片(27)、(28)固定在弓尾,弓头盒(13)用有机玻璃制成,长50mm,宽23mm,厚10mm,面上用活动塞盖,弓头盒(13)右端开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弦华琴,由琴杆、琴筒、琴码、弓、千斤、指板、弦轴等组成,琴筒由主琴筒和副琴筒组成,琴码由主琴码和副琴码组成,其特征在于:A、主琴筒(16)为半圆半扁的七棱台形,前口蒙皮,主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位置的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 副琴筒(19)筒口呈凹字形,大小与主琴筒身相吻合,面板上开有一小圆孔,副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圆台形小圆筒(20),小圆筒前口蒙皮;B、主琴码(18a)、(18b)各由两条马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主琴码(18a)架在主琴筒前口上沿与 内套琴筒前口上沿之间的皮膜与琴弦中间,主琴码(18b)架在主琴筒(16)皮膜中央承弦处,副琴码(21)由两条马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右码脚底有一条长脚穿过副琴筒(19)的面板顶在副琴筒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上;C、弓装有三股弓毛,分别通 过弓毛勾及弹簧片与弓头盒和弓尾相连,一股弓毛紧贴弓杆,需要时勾动弓毛勾即弹出,另两股可分可合的弓毛(10)用弹簧片控制,一起穿在内、外弦之间;D、千斤(5)固定在琴杆上,外沿开有四条小槽,槽内悬有软质丝或带,千斤(5)中部开有一条承装指 板(6)的长形孔;E、指板(6)为圆管形,其中一面刻有按十二平均律制成的品位,指板下端管内装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弓毛夹(7),指板承装在千斤(5)的中部,控制指板位置的指板活动塞(31)与千斤(5)一起固定在琴杆上;F、四根琴弦按音之高 低分两层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弦华琴,由琴杆、琴筒、琴码、弓、千斤、指板、弦轴等组成,琴筒由主琴筒和副琴筒组成,琴码由主琴码和副琴码组成,其特征在于A、主琴筒(16)为半圆半扁的七棱台形,前口蒙皮,主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位置的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副琴筒(19)筒口呈凹字形,大小与主琴筒身相吻合,面板上开有一小圆孔,副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圆台形小圆筒(20),小圆筒前口蒙皮;B、主琴码(18a)、(18b)各由两条马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主琴码(18a)架在主琴筒前口上沿与内套琴筒前口上沿之间的皮膜与琴弦中间,主琴码(18b)架在主琴筒(16)皮膜中央承弦处,副琴码(21)由两条马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右码脚底有一条长脚穿过副琴筒(19)的面板顶在副琴筒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上;C、弓装有三股弓毛,分别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奇文
申请(专利权)人:胡奇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