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式挖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38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式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板A(4)与侧板B(6)通过横梁A(2)、横梁B(5)固定连接,侧板A(4)与侧板B(6)分别铰接振动铲组件(1),振动铲组件(1)铰接油缸A(3)一端,油缸A(3)另一端铰接横梁A(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获效率高、结构简单、能连续作业、挖掘阻力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式挖掘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式挖掘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折耳根在贵州及周边地区广泛人工种植。折耳根,学名鱼腥草,又名侧耳根、猪鼻吼、狗帖耳和臭草等,具有辛、凉、气腥等特点,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鱼腥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东南及西南部各省区,尤以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居多。折耳根具有一股气腥味,很多省份只是把它当做中药用,所以种植面积小,种植量小。但是在贵州,人们对折耳根情有独钟,把折耳根作为一种时令蔬菜,取其脆嫩的根部凉拌菜、小炒、蘸水佐料,因此折耳根在贵州省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全省栽培面积突破6667 hm2,年产量达20万 t。
[0003]贵州地形多属于丘陵、山地地区,道路狭窄,土壤黏度较大。因此折耳根种植地主要以小块田地为主,并且呈阶梯状。由于目前没有针对贵州折耳根收获的小型鱼腥草收获机,因此贵州种植户收获鱼腥草几乎采用人工收获,人工收获折耳根费时费力、收获效率低、收获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收获效率高、结构简单、能连续作业、挖掘阻力小的振动式挖掘机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一种振动式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板A与侧板B通过横梁A、横梁B固定连接,侧板A与侧板B分别铰接振动铲组件,振动铲组件铰接油缸A一端,油缸A另一端铰接横梁A。
[0007]所述振动铲组件由铲体、铲刀、摇杆、铲吊杆、铰链A、铰链B、铰链C、连杆、偏心轮、偏心轮套、连接板、振动铲提升臂组成,铲体上安装有若干铲刀,铲体两端头分别铰接摇杆、铲吊杆,两条摇杆、两条铲吊杆分别通过铰链A、铰链B铰接振动铲提升臂,两条振动铲提升臂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两条摇杆分别通过铰链C铰接连杆,两条连杆分别固定连接偏心轮套,两个偏心轮套内分别设置有偏心轮,连接板铰接油缸A一端。
[0008]所述侧板A与侧板B相同,侧板A、侧板B分别通过铰链A铰接摇杆中部、振动铲提升臂中部。
[0009]所述铲体以铰链A为中心可转动。
[0010]所述摇杆是钝角状。
[0011]所述振动铲提升臂是钝角状。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侧板A与侧板B通过横梁A、横梁B固定连接,侧板A与侧板B分别铰接振动铲组件,振动铲组件
铰接油缸A一端,油缸A另一端铰接横梁A。将侧板A与侧板B分别通过挖掘头上提升臂、挖掘头下提升臂铰接主机框架侧板,主机框架侧板铰接油缸B一端,油缸B另一端连接机架,偏心轮套套在偏心轮轴上,偏心轮轴接入动力使偏心轮轴转动,偏心轮轴带动偏心轮摆动,偏心轮拉动连杆左右移动,连杆拉动摇杆摆动,摇杆带动铲体以铰链A为中心转动,使铲体进行挖掘时振动,从而实现振动铲入土,油缸A伸缩时,驱动振动铲提升臂绕铰链A转动,铲吊杆将铲体上的铲刀一端抬起或放下,调节铲刀的高度,油缸A驱动的振动铲变角度调节,改变了现有振动铲为固定角度的现状。在挖掘之处,采用较大的入土角获得理想的挖深,到达深度后,改用较小的入土角前进挖掘,获得较小的挖掘阻力。实现了收获效率高、结构简单、能连续作业、挖掘阻力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振动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铲体、铲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横梁A、侧板A、横梁B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振动铲组件, 2、横梁A , 3、油缸A,4、侧板A, 5、横梁B,6、侧板B ,7、铲体, 8、铲刀,9、摇杆,10、铲吊杆, 11、铰链A,12、铰链B , 13、铰链C, 14、连杆, 15、偏心轮,16、偏心轮套,17、连接板, 18、振动铲提升臂, 19、振动筛, 20、挖掘头上提升臂, 21、油缸B , 22、偏心轮轴,23、主机框架侧板,24、挖掘头下提升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1]本技术的一种振动式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板A4与侧板B6通过横梁A2、横梁B5固定连接,侧板A4与侧板B6分别铰接振动铲组件1,振动铲组件1铰接油缸A3一端,油缸A3另一端铰接横梁A2。
[0022]所述振动铲组件1由铲体7、铲刀8、摇杆9、铲吊杆10、铰链A11、铰链B 12、铰链C13、连杆14、偏心轮15、偏心轮套16、连接板17、振动铲提升臂18组成,铲体7上安装有若干铲刀8,铲体7两端头分别铰接摇杆9、铲吊杆10,两条摇杆9、两条铲吊杆10分别通过铰链A11、铰链B 12铰接振动铲提升臂18,两条振动铲提升臂18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17,两条摇杆9分别通过铰链C13铰接连杆14,两条连杆14分别固定连接偏心轮套16,两个偏心轮套16上分别设置有偏心轮15,连接板17铰接油缸A3一端。
[0023]所述侧板A4与侧板B6相同,侧板A4、侧板B6分别通过铰链A11铰接摇杆9中部、振动铲提升臂18中部。
[0024]所述铲体7以铰链A11为中心可转动。
[0025]所述摇杆9是钝角状。
[0026]所述振动铲提升臂18是钝角状。
[0027]使用时,将侧板A4与侧板B6分别通过挖掘头上提升臂20、挖掘头下提升臂24铰接主机框架侧板23,主机框架侧板23铰接油缸B21一端,油缸B21另一端连接机架,偏心轮套15套在偏心轮轴22上,偏心轮轴22接入动力使偏心轮轴22转动,在挖掘地块前端先挖掘一个坑,将振动铲组件1、振动筛组件19放入坑内,调节好振动铲组件1角度,偏心轮轴22带动偏心轮15摆动,偏心轮15拉动连杆14左右移动,连杆14拉动摇杆9摆动,摇杆9带动铲体7以铰链A11为中心转动,使铲体7进行挖掘时振动,从而实现振动铲入土,同时;摇杆9带动振动筛19振动,使振动筛19往复振动,分离出挖掘物,油缸A3伸缩时,驱动振动铲提升臂18绕铰链A11转动,铲吊杆10将铲体9上的铲刀7一端抬起或放下,调节铲刀7的高度,油缸A3驱动的铲刀7变角度调节,改变了现有铲刀7为固定角度的现状。在挖掘之处,采用较大的入土角获得理想的挖深,到达深度后,改用较小的入土角前进挖掘,获得较小的挖掘阻力。
[002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式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板A(4)与侧板B(6)通过横梁A(2)、横梁B(5)固定连接,侧板A(4)与侧板B(6)分别铰接振动铲组件(1),振动铲组件(1)铰接油缸A(3)一端,油缸A(3)另一端铰接横梁A(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式挖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铲组件(1)由铲体(7)、铲刀(8)、摇杆(9)、铲吊杆(10)、铰链A(11)、铰链B (12)、铰链C(13)、连杆(14)、偏心轮(15)、偏心轮套(16)、连接板(17)、振动铲提升臂(18)组成,铲体(7)上安装有若干铲刀(8),铲体(7)两端头分别铰接摇杆(9)、铲吊杆(10),两条摇杆(9)、两条铲吊杆(10)分别通过铰链A(11)、铰链B (12)铰接振动铲提升臂(18),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健杨文杰白洪权李屹戴明彭子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阳光大地农业机械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