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坚专利>正文

一种古筝调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154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设计更加合理的古筝调弦装置,它改进了调弦装置,从而使古筝乐器的音色、音质及共鸣得到很好的改进。该古筝调弦装置,包括琴钉板、琴钉、头部岳山及尾部岳山,其特征在于与琴体面板连接的头部岳山的位置偏离琴钉板,并与琴体头部共鸣腔相对应,所述琴钉其头端为螺头,中部为与琴钉板的螺孔相吻合的螺杆,末端为穿弦孔,琴钉与琴钉板螺纹连接。

A zither tuning device

Zither tun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re reasonable design, it improves the tuning device, so that the timbre, sound and resonance instruments improved guzheng good. The zither tuning device, including nail plate, screw, Qin Qin Yue Shan head and tail mount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body panel from the location of Qin Yue Shan head nail plat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head body resonance cavity, wherein the head end for Piano nail screw head screw in the middle screw and Harp nail plate coincide, for the end of a string threading hole, Qin Qin nail and nail plate screw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拔乐器,具体地讲为古筝乐器的调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古筝乐器具有调弦装置的,这种古筝由琴体面板、琴体底板及侧板围成一共鸣腔,琴体尾端的侧板直接连接琴体面板与底板,琴体头端的侧板为琴钉板,共鸣腔对应琴体面板与底板可分别称为共鸣腔面板与底板。在琴体面板上,靠近琴体的头端设有撑起琴弦的头部岳山,靠近琴体尾端设有撑起琴弦的S型尾部岳山。琴弦的中部由琴码支撑,从琴码至头部岳山之间的琴弦为共振段。琴体底板位于共鸣腔的部分一般设有二至三个出音孔,出音孔的作用一方面为了出音,另一方面也可方便穿弦,靠近琴体尾部的出音孔就有方便穿弦的作用。现有的古筝乐器其调弦装置一般包括与琴体面板及琴体底板形成共鸣腔的琴钉板、琴钉、头部岳山、S型尾部岳山,通过调整调弦装置来调整琴弦的松紧。穿弦时,琴弦一端靠近琴尾部位的琴体面板内,头端由琴体面板的导弦孔穿出,从琴尾穿出搭在S型岳山上,经琴码支撑,再搭在头部岳山上,穿过琴体面板的导弦孔引入琴钉的穿弦孔内。琴钉装入琴钉板后,琴钉的穿弦孔与琴体面板的导弦孔相对应,琴弦从面板上的导弦孔引入。琴钉板是位于琴体头端的侧板,用于安装琴钉,头部岳山位于琴钉板的上方高出琴体面板的部分,用于撑起琴弦。尾部岳山为S型,位于尾部的琴体面板上,其高出琴体面板的部分为有效部分。琴钉包括头部的螺头、穿弦孔、螺杆三部份组成,穿弦孔位于螺头与螺杆之间,安装时琴钉的螺杆部分旋入琴钉板上相应的螺孔内,琴弦的头端穿入穿弦孔内,安装后螺头、穿弦孔、琴弦的头端位于琴钉板的外侧,即位于共鸣腔外,一般在琴体头部延伸出一个调弦匣,调节时,打开调弦匣,用调音手柄旋转琴钉的螺头,即将琴弦的头端卷绕于琴钉上,调节琴弦的松紧。现有古筝的调弦装置如上所述,它对古筝的音色、音质及共鸣有很大的影响,本人经过数年的实践与研究,研制出一种设计更为合理的调弦装置,使古筝的音色、音质及共鸣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古筝乐器的改进将发挥重大的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的古筝构造及其音色、音质与共鸣的情况,提供一种设计更加合理的古筝调弦装置,改进了调弦装置,从而使古筝乐器的音色、音质及共鸣得到很好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方案实现的一种古筝调弦装置,包括琴钉板、琴钉、头部岳山及尾部岳山,其特征在于与琴体面板连接的头部岳山的位置偏离琴钉板,并与琴体头部共鸣腔相对应,所述琴钉其头端为螺头,中部为与琴钉板的螺孔相吻合的螺杆,末端为穿弦孔,琴钉与琴钉板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所述琴钉中部的螺杆长度与琴钉板的厚度相对应。所述琴钉的穿弦孔与琴体面板上对应导弦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琴体底板头端的出音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尾部岳山分成高音段、中音段、低音段三个独立的区域段。所述尾部岳山分成的三个区域段互相平行,按它们距琴尾的距离由远至近依次为高音段、中音段、低音段。所述头部岳山位于低音区的高度高于高音区高度,并依次从最高音端到最低音端逐渐增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古筝调弦装置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琴钉的改变使通常穿弦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使头部岳山的位置离开了琴钉板的上方,相当于将琴钉板向琴头方向平移了一段距离,使共鸣腔得到了加大,同时头部岳山位于了共鸣腔上,从而使古筝的音色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共鸣效果也得到了加强。2、尾部岳山的改进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的S型岳山分成了高、中、低三个独立区域,它们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增加了琴体的整体震动。克服了原来的S型岳山存在的高、中、低各区域段琴弦拉力不匀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力不匀引起琴体易变形的情形。由于低音弦最长最粗,低音段受力最大,高音段受力较小,将高音段、中音段、低音段分开,与头部岳山形成直线拉力,克服了琴体易变形的缺陷。而且由尾部岳山和头部岳山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可以省掉调弦匣,琴钉板基本位于琴体头端,使琴体在原有总长不变的情况下加长了琴弦的震动距离。3、头部岳山是根据乐器音响学的原理,采用了由低(高音区)逐渐到高(低音区)的制作方案,使低音得到了充分的震动、音色更加浑厚。附图说明图1为古筝的主视图。图2为古筝的仰视图。图3为古筝头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琴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古筝的侧视图。图6为古筝尾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 2、底板 3、琴钉板 4、琴钉 5、头部岳山 6、螺头7、螺杆 8、引弦孔 9、共鸣腔 10、出音孔 11、出音孔 12、导弦孔13、高音段 14、中音段 15、低音段 16、导弦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古筝调弦装置,包括琴钉板、琴钉、头部岳山及尾部岳山,头部岳山的位置偏离琴钉板,位于共鸣腔部分的琴体面板上。本实施例将原来位于琴钉板上方的头部岳山错位设置,使头部岳山位于共鸣腔部分,从而使古筝乐器的音色、音质及共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原理是原来的头部岳山位于琴钉板的上方,其底部支撑为实心结构,而将其移至空心的共鸣腔部分的面板上,从而使音色和音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琴钉如采用原有的结构,穿弦孔位于螺杆的前端,穿弦后琴弦的头端与螺头及琴体面板的导弦孔均位于琴钉板的外侧,琴弦直接从穿弦孔相应部位的琴体面板的导弦孔穿入,由于头部岳山与琴钉板错位,琴弦要经过一段斜角距离不能较垂直地支撑于头部岳山上,又因琴体一般为木质的,因而容易导致琴体面板开裂和断弦。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古筝由琴体面板1、琴体底板2及侧板围成一共鸣腔9,古筝调弦装置,包括琴钉板3、琴钉4、头部岳山5及尾部岳山,与琴体面板1连接的头部岳山5的位置偏离琴钉板3,并与琴体头部共鸣腔9相对应。琴钉4较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图4所示,其头端为螺头6,中部为与琴钉板的螺孔相吻合的螺杆7,末端为穿弦孔8,琴钉4与琴钉板3螺纹连接。这种琴钉4改变了原有结构中的穿弦孔的位置,必要时可适当加长琴钉4的长度,琴钉4中部的螺杆7长度与琴钉板3的厚度相对应,琴钉4装于琴钉板3后,螺头6与穿弦孔8分别位于琴钉板3的两侧。穿弦孔8与琴体面板1上对应导弦孔1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琴体底板2头端的出音孔10位置相对应。穿弦时,琴钉4拧入琴钉板3内,琴弦一端设于靠近琴尾的琴体面板1内,头端先由琴体尾部面板1的导弦孔16穿出,经尾部岳山、琴码支撑,再搭在头部岳山5上,从琴体头部面板1的导弦孔12引入琴钉4的穿弦孔8内。穿弦后,琴钉4的穿弦孔8及琴弦的头端就位于了共鸣腔9内。螺头6可为四角或六角结构,旋转螺头6即可将琴弦的头端固定。为了方便穿弦,琴体头端底板的出音孔10位置与琴钉4的穿弦孔8的位置相对应。出音孔10适当加大,使其呈扁圆形,更有利于穿弦。该结构中,由于琴弦的头端及琴钉4的穿弦孔8均在共鸣腔9内,只有琴钉4的螺头6位于琴钉板3的外侧,可以不设调弦匣,这样只有琴钉4的头端外露。需要调节琴弦的松紧时,可以很方便地用调音手柄随意调节。也可以在琴头只加一个活动的封盖,将琴钉4的头部封闭其内。头部岳山5位于琴体面板1空心的共鸣腔9部分上,从而使古筝乐器的音色和音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岳山用于支撑琴弦的端部,它的有效部分是它高出琴体面板1的部分。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古筝乐器的头部岳山5位于低音区的高度高于高音区高度,并依次从最高音端到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古筝调弦装置,包括琴钉板、琴钉、头部岳山及尾部岳山,其特征在于与琴体面板连接的头部岳山的位置偏离琴钉板,并与琴体头部共鸣腔相对应,所述琴钉其头端为螺头,中部为与琴钉板的螺孔相吻合的螺杆,末端为穿弦孔,琴钉与琴钉板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筝调弦装置,包括琴钉板、琴钉、头部岳山及尾部岳山,其特征在于与琴体面板连接的头部岳山的位置偏离琴钉板,并与琴体头部共鸣腔相对应,所述琴钉其头端为螺头,中部为与琴钉板的螺孔相吻合的螺杆,末端为穿弦孔,琴钉与琴钉板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钉中部的螺杆长度与琴钉板的厚度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钉的穿弦孔与琴体面板上对应导弦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坚
申请(专利权)人:金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