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渊哲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95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包括,底板,锁体单元,所述锁体单元通过第一端部与所述底板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提供的动力,使得锁体单元与底板呈现不同的夹角,以实现锁体单元远离或靠近底板;挡臂单元,所述挡臂单元设置于锁体上,所述挡臂单元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单元连接;闲置时,所述挡臂单元与锁体单元均靠近底板设置,以实现收纳;工作时,所述驱动单元带动传动结构,使得传动机构与锁体单元之间形成变化的夹角,进而使得锁体单元远离或靠近底板,同时带动挡臂单元运动,使得挡臂单元与锁体单元形成不同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挡臂单元的增加,实现了对于车位锁工作时高度的增加,能够阻挡SUV等高底盘车的停车。底盘车的停车。底盘车的停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停车用辅助锁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

技术介绍

[0002]智能车位锁是一种能与各种设备联接控制的车位锁,比如能与充电桩、电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联接控制。其作用是防止别人占用自己的汽车泊位,让自己的汽车随到随停,同时也可以在不使用车位锁的时候把车位共享出租出去。这种车位锁的研发是为了解决普通遥控车位锁不能实现共享停车位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的智能车位锁,主要是通过车位锁上锁体单元升起,实现的其它车辆的停放。然而实际使用中,在车位锁上锁体单元升起时,锁体高度固定,只能适合于轿车等底盘较低的车型的停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通过锁体单元的折叠和抬起,不仅实现了智能锁的闲置收纳和工作,而且能够提高智能锁升起的高度,更适合阻挡如SUV等高底盘车型的停放。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包括,
[0007]底板,
[0008]锁体单元,所述锁体单元通过第一端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0009]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提供的动力,使得锁体单元与底板呈现不同的夹角,以实现锁体单元远离或靠近底板;
[0010]挡臂单元,所述挡臂单元设置于锁体上,所述挡臂单元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单元连接;
[0011]闲置时,所述挡臂单元与锁体单元均靠近底板设置,以实现收纳;工作时,所述驱动单元带动传动结构,使得传动机构与锁体单元之间形成变化的夹角,进而使得锁体单元远离或靠近底板,同时带动挡臂单元运动,使得挡臂单元与锁体单元形成不同的夹角。
[0012]现有技术中,锁体单元没有连接其它结构,进而锁体单元升起时,其仅能实现锁体单元最大长度时对应高度的阻挡,而无法实现更高高度时的阻挡,无法阻挡SUV等车辆的停放。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的挡臂单元,能够加高整个高度,进而能够实现高底盘车辆的停放。
[001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传动机构,实现了驱动单元同时带动挡臂单元以及锁体单元运动的双重效果,节省了对于驱动单元的需求数量,结构上更加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使用更方便。
[001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不同的工作状态,匹配不同的需求,既能实现对于锁体单元和挡臂单元的收纳,又能实现两者作用时的升起。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单元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设有锁臂,所述顶盖以及锁臂均通过支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锁臂远离支架的一端。
[0016]本技术方案中,设置锁臂以及保护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锁臂一直位于保护腔内,不会与其它结构发生碰撞等,实现了锁臂运动和收纳中的保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减少了其碰撞、雨水等的冲击。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腔内,并固定于所述锁臂靠近顶盖的一侧上。
[0018]本技术方案中,驱动单元靠近顶盖设置,进而不会与底板发生碰撞,以实现顶盖与底板最小角度的实现,实现最大的收纳。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弹性单元和曲轴单元,所述齿轮组件和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顶盖内,所述弹性单元分别与所述齿轮组件的驱动轴以及曲轴单元轴连接。
[0020]本技术方案中,齿轮组件能够实现啮合,一旦需要改变运动方向,容易实现,同时配套的弹性单元和曲轴单元,在齿轮组件转动时,带动弹簧旋转,弹簧带动曲轴,改变曲轴与支撑臂间的夹角。随着夹角的增大或减小,带动车位锁上升或下降。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曲轴单元部分设置于所述保护腔内,所述曲轴单元的端部穿过顶盖后,与所述挡臂单元连接。
[0022]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曲轴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因此要求曲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轴颈表面需耐磨、工作均匀、平衡性好。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臂单元包括连接臂以及设置于连接臂两侧的转动臂,所述传动机构为两组,每个转动臂分别连接一个传动机构,两组所述传动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两端。
[0024]本技术方案中,对称设置,外观上更加美观,同时转动臂对称转动,使得锁臂的两侧受力均衡,稳定性好,不会倾倒。
[0025]具体地,连接臂以及转动臂可以一体设置,便于批量生产。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锁体单元上的监测单元、控制单元以及驱动电路,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出有车体靠近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路,带动驱动单元工作。
[002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监测单元等,能够实现对于车体的感应,进而控制智能锁开启或锁紧,以实现智能锁的功能。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清扫刷,工作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清扫刷沿所述锁体单元转动,以实现对所述监测单元的清扫。
[002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清扫刷,实现了对于监测单元的清扫,同时与锁体单元的转动相联系,进而在使用中,能够通过锁体的不同状态,实现对于只能检测单元的清扫。
[003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扫刷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工作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拉杆运动,以实现对于监测单元的监测。
[003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拉杆,与传动机构进行连接,进而能够使得传动机构带动拉杆运动,以实现清扫刷对于监测单元的清扫。
[003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单元为超声波传感器。
[0033]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主要采用直接反射式的检测模式。位于传感器前面的被检测物通过将发射的声波部分地发射回传感器的接收器,从而使传感器检测到被测物。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锁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的工作状态图之一;
[003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的工作状态图之二;
[003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的组装图;
[003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的电路原理图;
[0040]图中:
[0041]100、底板;200、锁体单元;210、顶盖;220、锁臂;230、支撑臂;300、驱动单元;400、挡臂单元;410、连接臂;420、转动臂;500、传动机构;510、齿轮组件;520、弹性单元;530、曲轴单元;600、支架;700、清扫刷;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锁体单元,所述锁体单元通过第一端部与所述底板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提供的动力,使得锁体单元与底板呈现不同的夹角,以实现锁体单元远离或靠近底板;挡臂单元,所述挡臂单元设置于锁体上,所述挡臂单元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单元连接;闲置时,所述挡臂单元与锁体单元均靠近底板设置,以实现收纳;工作时,所述驱动单元带动传动结构,使得传动机构与锁体单元之间形成变化的夹角,进而使得锁体单元远离或靠近底板,同时带动挡臂单元运动,使得挡臂单元与锁体单元形成不同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单元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设有锁臂,所述顶盖以及锁臂均通过支架与所述底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腔内,并固定于所述锁臂靠近顶盖的一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弹性单元和曲轴单元,所述齿轮组件和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顶盖内,所述弹性单元分别与所述齿轮组件的驱动轴以及曲轴单元轴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渊哲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渊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