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7589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对象在预设工作时段内的监测数据;将该监测数据转换成目标文本信息,并且目标文本信息与该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序列相对应;然后,根据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得到有效文本信息;最后,根据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确定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可以对被监测对象的在岗状态进行持续性监测,得到被监测对象在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有利于反映出被监测对象在工作时段内的真实在岗状态,提高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度。提高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度。提高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人机协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通常会将员工在考核周期内的考勤数据作为评价员工日常在岗状况的参考数据。
[0003]目前,员工一般通过可以通过企业内安装的打卡机或者手机内安装的特定应用程序进行签到、打卡,根据签到、打卡的时间以及地点,来生成员工的考勤数据。这种传统的在岗状况监测方法,只能确定员工是否在固定时间点(签到或打卡时间)到达工作岗位,而不能确定员工在固定时间点之外的持续性的在岗状况。因此,现有的签到、打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绩效考核需求,单纯的考勤数据并不能反映出员工在工作时段内的真实在岗状态,以单纯的考勤数据作为员工的绩效考核参考数据,将导致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对被监测对象的在岗状态进行持续性监测,得到被监测对象在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有利于反映出被监测对象在工作时段内的真实在岗状态,提高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度。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对象在预设工作时段内的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对应一采集时间序列;将所述监测数据转换成目标文本信息,所述目标文本信息与所述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序列相对应;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得到有效文本信息;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
[000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包括:将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输入语义分析处理模型中,输出所述目标文本信息的语义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工作属性信息关联的目标业务场景,从所述语义分析结果中,提取与所述目标业务场景相关的文本信息作为所述有效文本信息。
[000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
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包括: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与所述目标业务场景关联的工作状态词库的匹配结果,从所述有效文本信息中,确定所述目标业务场景下的每一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将每一所述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对应的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每一所述工作状态下的有效工作时长。
[000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包括:针对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分别确定该工作状态关联的不同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点;根据不同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各自对应的目标位置点,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该工作状态下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还包括:获取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之间的时间间隔;针对每一所述时间间隔,若确定该时间间隔小于或者等于休息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间隔为有效时间间隔;将每一所述有效时间间隔以及每一所述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对应的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
[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划分长度,将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划分为多个单位工作时段;其中,所述划分长度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确定;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位于每一所述单位工作时段内的部分时间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每一所述单位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针对每一所述单位工作时段,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在该单位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满足的不同时间条件,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该单位工作时段内的在岗状态;其中,不同时间条件至少包括基于一个预设时间阈值划分的两个时间范围;所述两个时间范围分别对应脱岗状态和在岗状态。
[001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对象在每一预设工作时段内、位于该预设工作时段关联的工作空间范围内的监测数据,且每一所述监测数据对应一采集时间序列和一采集位置序列;针对每一所述监测数据,将该监测数据转换成目标文本信息,所述目标文本信息与该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序列和采集位置序列相对应;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得到有效文本信息;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和第一采集位置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
[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被监测对象在每一预设工作时段内、位于该预设工作时段关联的工作空间范围内的监测数据,包括:在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关联的业务场景为服务接待类业务场景时,获取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每一预设工作时段内、位于该预设工作时段关联的工作空间范围内的原始音频数据;针对每一所述原始音频数据,从该原始音频数据中,识别所述被监测对象与接待方的对话数据;获取第一预设工作时段内、位于该第一预设工作时段关联的工作空间范围内的监控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工作时段是该原始音频数据对应的预设工作时段;从所述监控数据中,获取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第一预设工作时段内接待的人流量;在获取的所述人流量与识别出的所述接待方的数量满足预先设置的数量匹配条件时,确定所述对话数据为所述被监测对象的有效音频数据;将确定出的每一所述有效音频数据作为所述监测数据。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和第一采集位置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包括: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确定与所述工作属性信息关联的目标业务场景;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与所述目标业务场景关联的工作状态词库的匹配结果,从所述有效文本信息中,确定所述目标业务场景下的每一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针对每一所述工作状态,从所述第一采集位置序列中,确定该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采集位置序列;根据所述第二采集位置序列与该工作状态关联的目标工作空间范围的匹配结果,从该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中,确定采集位置序列位于所述目标工作空间范围内的第二有效文本信息;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二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将每一所述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对应的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每一所述工作状态下的有效工作时长。
[0014]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岗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对象在预设工作时段内的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对应一采集时间序列;将所述监测数据转换成目标文本信息,所述目标文本信息与所述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序列相对应;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得到有效文本信息;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包括:将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输入语义分析处理模型中,输出所述目标文本信息的语义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工作属性信息关联的目标业务场景,从所述语义分析结果中,提取与所述目标业务场景相关的文本信息作为所述有效文本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包括: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与所述目标业务场景关联的工作状态词库的匹配结果,从所述有效文本信息中,确定所述目标业务场景下的每一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将每一所述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对应的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每一所述工作状态下的有效工作时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包括:针对每一所述工作状态关联的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分别确定该工作状态关联的不同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点;根据不同第一有效文本信息各自对应的目标位置点,从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中,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该工作状态下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还包括:获取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采集时间序列之间的时间间隔;针对每一所述时间间隔,若确定该时间间隔小于或者等于休息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间隔为有效时间间隔;将每一所述有效时间间隔以及每一所述第二采集时间序列对应的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划分长度,将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划分为多个单位工作时段;其中,所述划分长度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确定;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序列位于每一所述单位工作时段内的部分时间序列,确定所述
被监测对象在每一所述单位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针对每一所述单位工作时段,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在该单位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满足的不同时间条件,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该单位工作时段内的在岗状态;其中,不同时间条件至少包括基于一个预设时间阈值划分的两个时间范围;所述两个时间范围分别对应脱岗状态和在岗状态。7.一种在岗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对象在每一预设工作时段内、位于该预设工作时段关联的工作空间范围内的监测数据,且每一所述监测数据对应一采集时间序列和一采集位置序列;针对每一所述监测数据,将该监测数据转换成目标文本信息,所述目标文本信息与该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序列和采集位置序列相对应;根据所述被监测对象的工作属性信息,对所述目标文本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业务相关性的文本匹配处理,得到有效文本信息;根据所述有效文本信息对应的第一采集时间序列和第一采集位置序列,确定所述被监测对象在所述预设工作时段内的有效工作时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袁建华张明洋梁志婷陈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明略昭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