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741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将抓棉机的圆盘进行区域划分并在相应的区域设置称重装置从而实现了三种纤维在抓棉工序的所需比例的称重混合,继而直接在抓棉工序实现了三种纤维的精确的混合比例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混合效率,同时在混棉工序采用连续的两个混棉机进行连续两次的时间差和路程差下的混合,从而有效改善了混合效果,实现了三种纤维的均匀混合,梳棉工序采用多个检测罗拉对控制实现了混合纤维丛的厚度均匀的喂入,从而有效改善了梳理效果,细纱采用涡流纺细纱机实现直接由条子到细纱的制备,从而有效提高了细纱的生产效率,继而最终实现了具有优质成纱质量的消防用阻燃纱的高效生产。有优质成纱质量的消防用阻燃纱的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涉及一种新型纱线的纺制方法,具体为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各种功能性纤维的性能往往较为单一,例如竹炭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但其手感性、亲肤性、抱合力和可纺性较差,因此,具有综合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需要多种纤维进行混纺,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纤维进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较佳的功能性高品质的纱线,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大众消防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军队适应特殊环境的需要,阻燃面料已愈来愈多应用于军队作训服、消防服、宾馆家庭装饰材料和出口童装上,在阻燃的基础上,还要求增加服装的舒适性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给出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通过将抓棉机的圆盘进行区域划分并在划分后的区域设置称重装置从而实现三种纤维在抓棉工序中按比例称重混合,继而直接在抓棉工序实现三种纤维的混合比例精确控制,从而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同时在混棉工序采用连续的两个混棉机进行连续两次的时间差和路程差下的混合,从而有效改善混合效果,实现三种纤维的均匀混合,梳棉工序采用多个检测罗拉对控制实现了混合纤维丛的厚度均匀的喂入,从而有效改善梳理效果,细纱采用涡流纺细纱机实现直接由条子到细纱的制备,从而有效提高细纱的生产效率,继而最终实现具有优质成纱质量的消防用阻燃纱的高效生产。
[0004]技术方案: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将阻燃腈氯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按混配比例放置在圆盘式抓棉机中,在圆盘抓棉机的圆盘底部设有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置,且三个称重装置之间通过3块插入型隔板分割,从而将圆盘分割成三个弧形区域,通过每次纺纱时所需的纤维量以及三种纤维的混纺比例对每次纺纱中三个称重装置进行称重设置,从而按照称重设置实现三种纤维在圆盘抓棉机中的投放,完成投放后将隔板抽出并对圆盘进行震荡,从而实现三种纤维在圆盘中高度一致的排放,而后抓棉打手沿着圆盘轴向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负压将圆盘内表面的一层纤维吸入到抓棉塔内,并通过抓棉塔内依次转动的单打手进行自由打击开松、转动的双打手进行自由撕扯开松,从而实现对吸入的混合纤维的充分开松,在负压带动下开松后的混合纤维经相应的输送管路进入到混棉机中;混棉机采用包括4个高棉仓的后混棉机和包括4个高棉仓的前混棉机,在位于后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正上方的后进纤管上分别设置有后进纤口,在后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底端设置有后剥纤罗拉对,在4个高棉仓的正下方设置有水平的且循环往复转动的输纤混合帘,在输纤混合帘的正前方设置有后混纤箱,在后混纤箱的底部设置有后混棉机纤维输送管,在位于前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正上方的前进纤管上分别
设置有始终处于开状态的前进纤口,在前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底端设置有前剥纤罗拉对,在4个高棉仓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有90度的弯管,弯管的另一端保持竖直对齐,在弯管的竖直对齐端设置有倾斜向上循环往复转动的且其上均匀排列有抓棉角钉的抓纤帘,在抓纤帘的正前方设置有前混纤箱,在前混纤箱的底部设置有前混棉机纤维输送管,抓棉机抓取的混合纤维进入到后混棉机中,此时后进纤管上的后进纤口从后往前依次开放,从而使得混合纤维依次的且高度逐渐增加的输入到各棉仓中,从而实现各棉仓内的纤维的差时输入,完成初始输送后各高棉仓底部的后剥纤罗拉对同时开始工作,从而将各高棉仓内的纤维进行相对撕扯开松后剥下落入到输纤混合帘上,在后剥纤维罗拉对工作的过程中后进纤管上的后进纤口继续循环的进行从后往前的依次开放,从而实现各棉仓内的纤维的差时连续输入,由于输纤混合帘的循环往复转动,从而使得各高棉仓下落的纤维沿着高度方向叠合在输纤混合帘上,从而实现三种纤维的有效混合,输纤混合帘带动纤维不断的落入到后混纤箱内,从而实现三种纤维的均匀混合,后混纤箱内的纤维经由后混棉机纤维输送管送入到前混棉机内,此时前进纤管上的前进纤口始终开放,从而使得混合纤维同时的输入到各棉仓中,当各棉仓内的混合纤维层的高度达到设定值时,各高棉仓底部的前剥纤罗拉对开始工作,从而将各高棉仓内的纤维进行相对撕扯开松后剥下落入到相应的弯管内,经各弯管的不同路径的传送后在另一端保持竖直对齐输出从而得到横向铺层的混合纤维层,继而实现三种纤维的有效混合,混合纤维层而后被抓纤帘沿着厚度方向同时抓取,继而在纵向抓取中实现三种纤维的再次有效混合,输抓纤帘带动纤维不断的落入到前混纤箱内,从而实现三种纤维的均匀混合,前混纤箱内的纤维经由前混棉机纤维输送管送入到梳棉机内,在梳棉机内混合纤维丛首先经包括6

10个上检测罗拉和相应的下托持罗拉组成的检测罗拉对控制喂入,然后再经包括一个上给棉罗拉和下给棉板的给棉控制对握持喂入,此过程中上检测罗拉对所按压的相应宽度的混合纤维丛的压力反作用进行检测,从而间接获得该宽度的混合纤维丛的厚度,并根据检测获取的厚度对检测罗拉对的转速进行控制继而实现混合纤维丛的均匀喂入,喂入的混合纤维丛在给棉控制对的握持下接受前方转动的刺辊的打击开松,在打击中一方面实现对混合纤维丛的开松,另一方面实现混合纤维由给棉控制对往刺辊上的完全转移,且由于喂入速度小于刺辊速度从而在转移中实现混合纤维的逐渐变薄,继而增强开松效果,转移到刺辊上的混合纤维随后被与之紧靠的大直径的锡林完全剥取,转移至锡林上的混合纤维由锡林带动后依次进入到锡林以及与之紧靠的后固定盖板之间的后梳理区、锡林以及与之紧靠的中活动盖板之间的中梳理区、锡林以及与之紧靠的前固定盖板之间的前梳理区,从而依次在后梳理区内进行纤维的松解梳理、中梳理区内进行纤维的单纤化梳理、前梳理区内进行纤维的进一步伸直梳理,完成梳理的混合纤维随后被小直径的道夫部分转移凝聚成混合纤维网,再经喇叭口聚拢成混合纤维条;混合纤维条经三道条整实现线密度的均匀整理以及三种纤维的更均匀、细致的混合,从而得到相应的混合纤维熟条,第一道条整中采用小后区直线牵伸、大前区直线牵伸实现前弯钩的主要去除作用,第二道条整中采用大后区直线牵伸、小前区直线牵伸实现后弯钩的主要去除作用,第三道条整中采用后区曲线牵伸、前区曲线牵伸实现弯钩的完全伸直作用,混合纤维熟条经涡流纺细纱机直接制得消防用阻燃纱,此过程中混合纤维熟条经四列罗拉组成的牵伸系统进行大的抽取牵伸从而得到长度整齐排布、纤维之间抱合力小的混合纤维须条,混合纤维须条在弱捻甚至无捻的情形下使得纤维的头端直径进入到空心锭内形成纱的芯部,而纤维尾端在
气流作用下倒伏在空心锭表面并在涡旋气流的作用下旋转,随着纱线的不断输出带动使得纤维尾端不断的包缠在芯部上从而形成外包纤维,继而得到所需的消防用阻燃纱。
[0005]优选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纤维成条:将阻燃腈氯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依次经由纤维输送管路相互连接的圆盘抓棉、后混棉机混棉、前混棉机混棉、梳棉制得混合纤维条;
[0006]圆盘抓棉机中采用圆盘式的抓棉机,抓棉机包括盛放纤维的圆盘,圆盘为圆环形结构,圆盘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在圆盘的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扇形结构的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阻燃腈氯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按混配比例放置在圆盘式抓棉机中,在圆盘抓棉机的圆盘底部设有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置,且三个称重装置之间通过3块插入型隔板分割,从而将圆盘分割成三个弧形区域,通过每次纺纱时所需的纤维量以及三种纤维的混纺比例对每次纺纱中三个称重装置进行称重设置,从而按照称重设置实现三种纤维在圆盘抓棉机中的投放,完成投放后将隔板抽出并对圆盘进行震荡,从而实现三种纤维在圆盘中高度一致的排放,而后抓棉打手沿着圆盘轴向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负压将圆盘内表面的一层纤维吸入到抓棉塔内,并通过抓棉塔内依次转动的单打手进行自由打击开松、转动的双打手进行自由撕扯开松,从而实现对吸入的混合纤维的充分开松,在负压带动下开松后的混合纤维经相应的输送管路进入到混棉机中;混棉机采用包括4个高棉仓的后混棉机和包括4个高棉仓的前混棉机,在位于后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正上方的后进纤管上分别设置有后进纤口,在后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底端设置有后剥纤罗拉对,在4个高棉仓的正下方设置有水平的且循环往复转动的输纤混合帘,在输纤混合帘的正前方设置有后混纤箱,在后混纤箱的底部设置有后混棉机纤维输送管,在位于前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正上方的前进纤管上分别设置有始终处于开状态的前进纤口,在前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底端设置有前剥纤罗拉对,在4个高棉仓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有90度的弯管,弯管的另一端保持竖直对齐,在弯管的竖直对齐端设置有倾斜向上循环往复转动的且其上均匀排列有抓棉角钉的抓纤帘,在抓纤帘的正前方设置有前混纤箱,在前混纤箱的底部设置有前混棉机纤维输送管,抓棉机抓取的混合纤维进入到后混棉机中,此时后进纤管上的后进纤口从后往前依次开放,从而使得混合纤维依次的且高度逐渐增加的输入到各棉仓中,从而实现各棉仓内的纤维的差时输入,完成初始输送后各高棉仓底部的后剥纤罗拉对同时开始工作,从而将各高棉仓内的纤维进行相对撕扯开松后剥下落入到输纤混合帘上,在后剥纤维罗拉对工作的过程中后进纤管上的后进纤口继续循环的进行从后往前的依次开放,从而实现各棉仓内的纤维的差时连续输入,由于输纤混合帘的循环往复转动,从而使得各高棉仓下落的纤维沿着高度方向叠合在输纤混合帘上,从而实现三种纤维的有效混合,输纤混合帘带动纤维不断的落入到后混纤箱内,从而实现三种纤维的均匀混合,后混纤箱内的纤维经由后混棉机纤维输送管送入到前混棉机内,此时前进纤管上的前进纤口始终开放,从而使得混合纤维同时的输入到各棉仓中,当各棉仓内的混合纤维层的高度达到设定值时,各高棉仓底部的前剥纤罗拉对开始工作,从而将各高棉仓内的纤维进行相对撕扯开松后剥下落入到相应的弯管内,经各弯管的不同路径的传送后在另一端保持竖直对齐输出从而得到横向铺层的混合纤维层,继而实现三种纤维的有效混合,混合纤维层而后被抓纤帘沿着厚度方向同时抓取,继而在纵向抓取中实现三种纤维的再次有效混合,输抓纤帘带动纤维不断的落入到前混纤箱内,从而实现三种纤维的均匀混合,前混纤箱内的纤维经由前混棉机纤维输送管送入到梳棉机内,在梳棉机内混合纤维丛首先经包括6

10个上检测罗拉和相应的下托持罗拉组成的检测罗拉对控制喂入,然后再经包括一个上给棉罗拉和下给棉板的给棉控制对握持喂入,此过程中上检测罗拉对所按压的相应宽度的混合纤维丛的压力反作用进行检测,从而间接获得该宽度的混合纤维丛的厚度,并根据检测获取的厚度对检测罗拉对的转速进行控制继而实现混合纤维丛的均匀喂入,喂入的混合纤维丛在给棉控制对的握持下接受前方转动的刺辊的打击开松,在打击中一方面实现对混合纤维丛的开松,另一方面实现混合纤维由给棉控制对往刺辊上
的完全转移,且由于喂入速度小于刺辊速度从而在转移中实现混合纤维的逐渐变薄,继而增强开松效果,转移到刺辊上的混合纤维随后被与之紧靠的大直径的锡林完全剥取,转移至锡林上的混合纤维由锡林带动后依次进入到锡林以及与之紧靠的后固定盖板之间的后梳理区、锡林以及与之紧靠的中活动盖板之间的中梳理区、锡林以及与之紧靠的前固定盖板之间的前梳理区,从而依次在后梳理区内进行纤维的松解梳理、中梳理区内进行纤维的单纤化梳理、前梳理区内进行纤维的进一步伸直梳理,完成梳理的混合纤维随后被小直径的道夫部分转移凝聚成混合纤维网,再经喇叭口聚拢成混合纤维条;混合纤维条经三道条整实现线密度的均匀整理以及三种纤维的更均匀、细致的混合,从而得到相应的混合纤维熟条,第一道条整中采用小后区直线牵伸、大前区直线牵伸实现前弯钩的主要去除作用,第二道条整中采用大后区直线牵伸、小前区直线牵伸实现后弯钩的主要去除作用,第三道条整中采用后区曲线牵伸、前区曲线牵伸实现弯钩的完全伸直作用,混合纤维熟条经涡流纺细纱机直接制得消防用阻燃纱,此过程中混合纤维熟条经四列罗拉组成的牵伸系统进行大的抽取牵伸从而得到长度整齐排布、纤维之间抱合力小的混合纤维须条,混合纤维须条在弱捻甚至无捻的情形下使得纤维的头端直径进入到空心锭内形成纱的芯部,而纤维尾端在气流作用下倒伏在空心锭表面并在涡旋气流的作用下旋转,随着纱线的不断输出带动使得纤维尾端不断的包缠在芯部上从而形成外包纤维,继而得到所需的消防用阻燃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阻燃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纤维成条:将阻燃腈氯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依次经由纤维输送管路相互连接的圆盘抓棉、后混棉机混棉、前混棉机混棉、梳棉制得混合纤维条;圆盘抓棉机中采用圆盘式的抓棉机,抓棉机包括盛放纤维的圆盘,圆盘为圆环形结构,圆盘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在圆盘的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扇形结构的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置,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置所占据的圆盘的下侧面的扇形面积大小相同或不同,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置一体化的固定在圆盘的下侧面上,在位于第一称重装置和第二称重装置之间的圆盘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嵌入凹槽,在第一嵌入凹槽内插入第一隔板,在位于第二称重装置和第三称重装置之间的圆盘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嵌入凹槽,在第二嵌入凹槽内插入第二隔板,在位于第三称重装置和第一称重装置之间的圆盘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三嵌入凹槽,在第三嵌入凹槽内插入第三隔板,在圆盘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抓棉打手、在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向上输纤管,抓棉打手与向上输纤管之间互通连接,抓棉打手由传动机构带动沿着圆盘进行转动,同时沿着圆盘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抓棉打手包括抓棉塔,抓棉塔为空心的梯形结构,抓棉塔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开放,抓棉塔的上侧面通过相应的管路与向上输纤管之间互通连接,在抓棉塔与向上输纤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吸纤风机,在抓棉塔的下侧面上等间距的设置有整平棒,整平棒与抓棉塔的下侧面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整平棒能自由转动,在整平棒上设置有锯齿结构的整平针布,在抓棉塔内设置有下打手,下打手为单打手结构,下打手的中间辊通过轴承连接在抓棉塔的内侧面上,在下打手的中间辊上设置有锯齿结构的下打手针布,下打手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转动,在位于下打手上部的抓棉塔内设置有上打手,上打手为双打手结构,上打手的中间辊通过轴承连接在抓棉塔的内侧面上,在上打手的中间辊上设置有弹性角钉结构的上打手针布,上打手
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不同向的且相互接触部分共同向上转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别插入到第一嵌入凹槽、第二嵌入凹槽、第三嵌入凹槽内从而将圆盘分割成三部分,而后每次纺纱时所需的阻燃腈氯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的纤维总量以及三种纤维所需的混纺比例得到所需的三种纤维的纤维量,并根据得到的数据设置第一称重装置、第二称重装置、第三称重装置所需达到的数值,而后将相应的阻燃腈氯纶纤维、粘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分别进行投放,当投放的纤维量达到所在的称重装置所设置的数值时停止投放,当三种纤维均完成投放后将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抽出,而后保持吸纤风机、下打手、上打手均处于停止状态下,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抓棉打手沿着圆盘转动,从而使得抓棉塔下侧面的整平棒与此时完成投放的且高度最高的纤维相接触,从而在整平棒上的整平针布的带动下使得高的纤维往低的纤维处移动,而后抓棉打手不断下降从而实现对完成投放的三种纤维的初步整平,而后传动机构带动圆盘进行震荡,从而实现圆盘内初步整平的三种纤维进一步细致整平,而后吸纤风机、下打手、上打手均设置为工作状态,而后抓棉打手的高度设置为使得抓棉塔下侧面的整平棒与整平后的纤维紧密按压接触状态,抓棉打手沿着圆盘轴向继续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负压将圆盘内的表面一层纤维吸入到抓棉塔内,被吸入的混合纤维首先经转动的下打手上的下打手针布进行自由打击开松,而后混合纤维进入到上打手之间,从而在上打手之间被两个上打手上的上打手针布进行自由状态下的撕扯,从而实现撕扯开松,同时在同向向上转动的上打手的带动下继续向上输送;完成撕扯开松的混合纤维在负压带动经相应的输送管路进入到后混棉机中,后混棉机包括4个高棉仓,高棉仓为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开放的长方体形,在后混棉机的4个高棉仓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洪高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高仕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