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去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9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用于山楂去核的工具。它能够方便地取出山楂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核器,由钳口(2)、销轴(4)、手柄(5)以及安装在钳口(2)(或手柄)上的开启弹簧(3)、和上刀(1)、下刀(7)组成,上刀呈圆筒状,下刀为平垫盘状刀,且下刀孔径大于上刀孔径。另外,为了保证手柄在弹簧作用下能张开一定角度,在手柄铰接处装有限位器。(*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于山楂去核的工具,它能够方便地取出山楂核。目前国内罐头厂普遍使用的去核刀,是用两个不同粗细的铁管,固定在一木柄上。使用时,先用粗的一端切一下山楂的下方,然后将山楂翻转180°,用细的一端从山楂的马端扎下去,将核推出,这种工具制造简单,但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八小时只能去核40公斤。近来又出现了一种脚动去核器,虽使用比较方便,并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种装置结构略微复杂,成本较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山楂去核工具,它能方便地取出山楂核,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山楂去核器,包括上、下钳口(2)、销轴(4)、手柄(5),以及安装在钳口(2)(或手柄)上的开启弹簧(3),其特点是上、下钳口(2)分别装有上刀(1)和下刀(7),上刀呈圆筒状,下刀为平垫盘状刀,且下刀孔径大于上刀孔径。其次,为了保证手柄(5)在开启弹簧(3)的作用下在有限范围内张开,在手柄铰接处设有由一根手柄上的弧形口和另一根手柄上的定位销组成的限位器(6)。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时上下刀同时动作,一次完成山楂去核,与现有技术手动去核器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4~5倍。附图说明图1是该山楂去核器的示意图。图中1是上刀,2是钳口,3是开启弹簧,4是销轴,5是手柄,6是限位器,7是下刀。以下结合附图给出一具体实施例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实施例去核器由上刀(1)、下刀(7)(2)、销轴(4)、手柄(5)和安装在钳口(2)上的开启弹簧(3)、限位器(6)组成,手柄用φ10mm钢筋经锻打做成剪刀形,上刀采用45#钢加工成φ9mm筒状,经热处理后,用上端螺丝与钳口上的螺母配合固定,下刀采用45#钢加工成刃高2mm,孔径为φ14mm(或φ16mm)平垫盘状刀,用定配合固定在钳口刀盘上,刀盘上孔径为φ25mm,深度3mm,下孔径φ18mm,焊接在钳口上,限位器设在手柄铰接处,由一支手柄上的弧形口和另一根手柄上的定位销组成,使上下刀开启距离限制在30mm,工作时将山楂放入去核器工作面,握动手柄,上下刀同时动作,在两刀同时切入山楂果肉的时候,因下刀只有2mm高,在刀盘作用下切入2mm后停止运动,而上刀继续下行,将核从下刀孔中推出,完成山楂去核。由于山楂大小不同,下刀可根据需要采用孔径为φ14mm或φ16mm两种刀互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楂去核器,包括钳口(2)、销轴(4)、手柄(5),以及安装在钳口(2)(或手柄)上的开启弹簧(3),其特征是在上、下钳口(2)上分别装有上刀(1)和下刀(7),上刀呈圆筒状,下刀为平垫盘状刀,且下刀孔径大于上刀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楂去核器,包括钳口(2)、销轴(4)、手柄(5),以及安装在钳口(2)(或手柄)上的开启弹簧(3),其特征是在上、下钳口(2)上分别装有上刀(1)和下刀(7),上刀呈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河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食品罐头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