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及扩散膜,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多孔微发泡结构PET通过压力转变法实现,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利用CO2超临界气体溶解进PET材料中,经过饱和,CO2与PET混合均匀,成为均相体系,通过相分离技术,实现CO2成核,然后通过降压法阻止气泡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在扩散膜扩散层表面涂敷有机/无机扩散粒子增强光的扩散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中利用在扩散膜扩散层表面制备多孔微结构,不仅改善了传统扩散膜显示亮度不均、扩散粒子脱落、易摩擦,翘曲严重等问题,同时透光率,雾度、油墨附着力、表面阻抗不低于传统扩散膜。表面阻抗不低于传统扩散膜。表面阻抗不低于传统扩散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及扩散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及扩散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平板显示技术和产品迅速发展,平板显示行业和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平板显示器被大量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GPS导航仪等。背光模组作为FPD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背光源、导光板、光学扩散膜、棱镜膜和反射膜组成。光学扩散膜位于导光板的上方,光线透过扩散膜后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现象,从而形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
[0003]但是传统的光扩散膜是将功能性扩散粒子分布于膜材中,可以使涂层形成微米级别的凹凸面,这些凹凸面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起到光扩散的作用。但是这些常用的功能性扩散粒子存在紫外吸收,以及在薄膜中分散不均,当扩散粒子在扩散层上填充密度较小时,散射中心的密度就变小,当扩散粒子在扩散层上填充密度较大时甚至出现粒子叠加现象,则意味着光学拥堵现象,不利于散射,最终导致显示亮度不均、扩散粒子脱落、摩擦翘曲严重等问题,并且这些功能性扩散粒子设计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及扩散膜,从发光器件射出的光线射入多孔结构膜时,多孔结构中充斥着连续的空气小气泡,小气泡在PET基体中为有效的散射中心,对入射光线进行有效散射。同时由于扩散层的多孔粒子云的密度高达10
11
cm3,多孔膜的散射系数变大,散射截面增大,且多孔膜中的有效厚度增强其散射面积扩大。
[0005]同时多孔结构的扩散膜中的微孔结构破坏了PET微观层面表面形貌,为凹凸有致的山峦结构,降低了透明PET分子中存在的微观范德华作用力,PET韧性增强,柔韧性更好,膜材四周剪切应力降低,翘曲度降低。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多孔微发泡结构PET通过压力转变法实现,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利用CO2超临界气体溶解进PET材料中,经过饱和,CO2与PET混合均匀,成为均相体系,通过相分离技术,实现CO2成核,然后通过降压法阻止气泡生长;
[0008]通过调控发泡压力、发泡温度、饱和时间和卸压实现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生产;
[0009]发泡压力为:40MPa
‑
50MPa,发泡温度为:60℃
‑
100℃,饱和时间为0.5min
‑
2min。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卸压的方式为快速卸压,快速卸压分为两个阶段:
[0011]第一阶段快速卸压从初始压力下降到CO2临界压力,临界压力为:7.38MPa,CO2超临界气体的密度为:0.448g/cm
‑3,第一阶段快速卸压耗时1s
‑
12s;
[0012]第二阶段快速卸压从CO2临界压力下降到外界大气压力,第二阶段快速卸压耗时
5s
‑
50s。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微发泡结构的PET的孔径大小≤600nm,孔隙率1.20
×
10
12
‑
4.00
×
10
12
,多孔微发泡结构的PET为相连多孔结构。
[0014]一种扩散膜,包括权利要求1
‑
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扩散膜包括扩散层、薄膜芯层和抗刮伤层,薄膜芯层位于扩散层与抗刮伤层之间,扩散层与薄膜芯层之间形成第一光学面,薄膜芯层与抗刮伤层之间形成第二光学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PET材料制成,PET材料中分布有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
[0017]所述薄膜芯层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
[0018]所述抗刮伤层为光学保护树脂材料制成;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扩散膜按重量份计包括:10
‑
25份的多孔微发泡结构的PET,55
‑
70份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
‑
25份光学保护树脂。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厚度为9um
‑
22.5um。
[0021]一种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22]S1:将10
‑
25份的微发泡结构PET扩散层放卷至55
‑
70份的薄膜芯层上,所述薄膜芯层包含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扩散层与薄膜芯层通过胶水固化,干燥后收卷得到含有正面涂层的半成品;
[0023]S2:所述扩散膜背面涂层是将S1制备的正面涂层半成品放卷至10
‑
25份的抗刮伤层上,将背面涂层丙烯酸胶水涂布液涂布于基材的第二光学面,经干燥、紫外固化在基材下表面形成第二光学面。
[0024]一种扩散膜的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包括:提取模块、分离模块和回收模块;
[0025]所述回收模块包括用于储存气态CO2的储藏室、对CO2进行液化的液化室,储藏室和液化室通过管道连通;
[0026]所述分离模块包括分离CO2的分离器和产品室,产品室位于分离器内;
[0027]所述提取模块包括同于萃取CO2的萃取器和用于提取超临界流体CO2的提取器;
[0028]所述制备装置还包括:高压泵和加热器;
[0029]置于CO2储藏室中的CO2依次通过高压泵、加热器、通过萃取器,萃取高纯度的超临界状态下CO2,超临界的CO2流体与之前置于分离器中的PET膜材作用。PET材料上的多孔未结构是通过控制高压泵的压强和泄压时间,加热器的温度来调控。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在扩散膜扩散层表面涂敷有机/无机扩散粒子增强光的扩散能力,本专利技术专利中利用在扩散膜扩散层表面制备多孔微结构,不仅改善了传统扩散膜显示亮度不均、扩散粒子脱落、易摩擦,翘曲严重等问题,同时透光率,雾度、油墨附着力、表面阻抗不低于传统扩散膜。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扩散膜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超临界CO2发泡装置;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孔径大小对比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孔隙率对比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翘曲数据对比图;
[0038]图6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光学亮度数据对比图;
[0039]图7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均齐数据对比图;
[0040]图8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雾度数据对比图;
[0041]图9是本专利技术多孔微扩散膜透光率数据对比图;
[004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多孔扩散膜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多孔微发泡结构PET通过压力转变法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利用CO2超临界气体溶解进PET材料中,经过饱和,CO2与PET混合均匀,成为均相体系,通过相分离技术,实现CO2成核,然后通过降压法阻止气泡生长;通过调控发泡压力、发泡温度、饱和时间和卸压实现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生产;发泡压力为:40MPa
‑
50MPa,发泡温度为:60℃
‑
100℃,饱和时间为0.5min
‑
2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的方式为快速卸压,快速卸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快速卸压从初始压力下降到CO2临界压力,临界压力为:7.38MPa,CO2超临界气体的密度为:0.448g/cm
‑3,第一阶段快速卸压耗时1s
‑
12s;第二阶段快速卸压从CO2临界压力下降到外界大气压力,第二阶段快速卸压耗时5s
‑
50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散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微发泡结构的PET的孔径大小≤600nm,孔隙率1.20
×
10
12
‑
4.00
×
10
12
,多孔微发泡结构的PET为相连多孔结构。4.一种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
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孔微发泡结构PE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包括扩散层(1)、薄膜芯层(2)和抗刮伤层(3),薄膜芯层(2)位于扩散层(1)与抗刮伤层(3)之间,扩散层(1)与薄膜芯层(2)之间形成第一光学面(10),薄膜芯层(2)与抗刮伤层(3)之间形成第二光学面(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吴蕾,陈伟峰,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