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665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先制备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在灌浆架上完成H型钢、模板、幕墙主立柱和对称主立柱的装配放置后,制备完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后,两节点柱套间插嵌结构横梁并采用螺栓紧固。将主体结构边柱和幕墙立柱进行了组合,具有构造形式灵活、材料利用率高、承载能力高、变形协调性好、连接可靠性高和施工方便的特点,合理利用了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构构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构件可以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优势,且具有半开放式的截面,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构造灵活性强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可以满足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结构的工业化需求。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构件已逐步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成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构件形式。
[0003]隐框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建筑立面表现力,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中,其支承结构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上。相对于主体结构构件而言,幕墙支承结构构件属于非结构构件。长期以来,非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往往只需要满足建筑设计要求,而在可靠性设计要求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幕墙支承结构与建筑主体结构往往是利用预埋件和连接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虽然可以使幕墙支承结构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但是幕墙支承结构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协同变形能力较差,导致幕墙支承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幕墙支承结构构件直接承受着幕墙系统传来的荷载,并传递到建筑主体结构上。在长期的环境作用(风压、地震)下,容易引起幕墙支承结构的失效,引发事故,造成不良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因此,提高幕墙支承结构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方式和构造方式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0004]将幕墙支承结构与建筑主体结构进行组合形成组合结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常用的结构构件截面形式不利于将幕墙支承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构件进行组合。比如,钢筋混凝土柱内部的钢筋与幕墙支承结构在空间上会有冲突;钢管混凝土柱或钢管柱属于闭合截面,不利于幕墙支承结构构件的埋置,影响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将主体结构边柱和幕墙立柱进行了组合,具有构造形式灵活、材料利用率高、承载能力高、变形协调性好、连接可靠性高和施工方便的特点,合理利用了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8]第一步:先制备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
[0009]取H型钢在灌浆架上竖直放置,在两侧固定模板,底部采用木盘塞嵌套连接并与地面保持小于木盘塞嵌套凸台高度的间隙;
[0010]对于边柱,还需要将幕墙主立柱的内嵌部分和对称主立柱固定在H型钢的凹糟内,并将幕墙主立柱的外露部分穿过模板固定好;
[0011]第二步:在灌浆架上完成H型钢、模板、幕墙主立柱和对称主立柱的装配放置后,通过灌浆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管路由柱塞泵灌入H型钢凹糟内,直至与H型钢上端齐平,同时木盘塞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与地面接触,让木盘塞保持与H型钢的套接固定;
[0012]第三步:制备完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后,等填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模板,对于边柱还需要将幕墙主立柱的外露部分清理干净;将底端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基板凸台式定位剖口焊接固定,采用基板与地面螺栓固定,接着上下两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间插嵌节点柱套,节点柱套与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采用卡槽式抱箍结构螺栓紧固;
[0013]第四步:两节点柱套间插嵌结构横梁并采用螺栓紧固,与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组成钢结构框架;
[0014]第五步:在结构横梁间设置幕墙次立柱并采用螺栓紧固,将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边柱和幕墙次立柱间设置幕墙横梁并采用螺栓紧固,与钢结构框架组成钢结构

幕墙支承结构组合框架。
[0015]作为优选,填充混凝土以每立方米使用水:175千克;水泥:463千克;砂:511千克;石子:1251千克,同时添加萘系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搅拌机内进行15分钟~20分钟的搅拌过程。
[0016]作为优选,填充混凝土灌入H型钢凹糟后在灌浆架上放置2~3小时进行初凝固型,使得灌入的填充混凝土不再流动,接着将H型钢平放至地面并取下木盘塞,放置24小时以上完成终凝固型后取用。
[0017]本专利技术能够达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构造形式灵活、材料利用率高、承载能力高、变形协调性好、连接可靠性高和施工方便的特点,合理利用了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0]第一步:先制备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
[0021]取H型钢在灌浆架上竖直放置,在两侧固定模板,底部采用木盘塞嵌套连接并与地面保持小于木盘塞嵌套凸台高度的间隙;
[0022]对于边柱,还需要将幕墙主立柱的内嵌部分和对称主立柱固定在H型钢的凹糟内,并将幕墙主立柱的外露部分穿过模板固定好;
[0023]第二步:在灌浆架上完成H型钢、模板、幕墙主立柱和对称主立柱的装配放置后,通过灌浆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管路由柱塞泵灌入H型钢凹糟内,直至与H型钢上端齐平,同时木盘塞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与地面接触,让木盘塞保持与H型钢的套接固定;
[0024]第三步:制备完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后,等填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模板,对于边柱还需要将幕墙主立柱的外露部分清理干净;将底端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基板凸台式定位剖口焊接固定,采用基板与地面螺栓固定,接着上下两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间
插嵌节点柱套,节点柱套与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采用卡槽式抱箍结构螺栓紧固;
[0025]第四步:两节点柱套间插嵌结构横梁并采用螺栓紧固,与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组成钢结构框架;
[0026]第五步:在结构横梁间设置幕墙次立柱并采用螺栓紧固,将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边柱和幕墙次立柱间设置幕墙横梁并采用螺栓紧固,与钢结构框架组成钢结构

幕墙支承结构组合框架。
[0027]填充混凝土以每立方米使用水:175千克;水泥:463千克;砂:511千克;石子:1251千克,同时添加萘系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搅拌机内进行15分钟~20分钟的搅拌过程。
[0028]填充混凝土灌入H型钢凹糟后在灌浆架上放置2~3小时进行初凝固型,使得灌入的填充混凝土不再流动,接着将H型钢平放至地面并取下木盘塞,放置24小时以上完成终凝固型后取用。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幕墙立柱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制备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取H型钢在灌浆架上竖直放置,在两侧固定模板,底部采用木盘塞嵌套连接并与地面保持小于木盘塞嵌套凸台高度的间隙;对于边柱,还需要将幕墙主立柱的内嵌部分和对称主立柱固定在H型钢的凹糟内,并将幕墙主立柱的外露部分穿过模板固定好;第二步:在灌浆架上完成H型钢、模板、幕墙主立柱和对称主立柱的装配放置后,通过灌浆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管路由柱塞泵灌入H型钢凹糟内,直至与H型钢上端齐平,同时木盘塞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与地面接触,让木盘塞保持与H型钢的套接固定;第三步:制备完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后,等填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模板,对于边柱还需要将幕墙主立柱的外露部分清理干净;将底端的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基板凸台式定位剖口焊接固定,采用基板与地面螺栓固定,接着上下两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间插嵌节点柱套,节点柱套与型钢部分包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渊周观根陈伟刚练继建陈志华刘世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世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