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663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包括:灌浆桶(1)、灌浆泵(2)、多个压力传感器(3)、配浆阀(4)、原浆供给管(5)、清水供给管(6)、灌浆孔(7)和输送管;配浆阀(4)一端连接原浆供给管(5)和清水供给管(6),另一端置于灌浆桶(1)口;灌浆桶(1)通过输送管与灌浆泵(2)连接构成输送管路;输送管路末端伸入灌浆孔(7)底部;灌浆孔(7)上部连接输送管形成回浆管路;回浆管路末端置于灌浆桶(1)口;灌浆桶(1)和回浆管路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3)。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3)来传递配浆浓度、灌浆桶液位的信息,配浆阀(4)根据反馈的信息来对浆料的浓度、加浆量进行调节。浆料的浓度、加浆量进行调节。浆料的浓度、加浆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浆料调配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灌浆施工是地下隐蔽工程,传统的人工观测、记录、制表的方法,不仅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灌浆技术的科学性也受到了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灌浆施工领域中各类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基本上用于对灌浆过程的技术参数进行采集和记录,如日本的FR一120
‑‑
2FC型、瑞典的CFPl011型以及我国的GJY_Ⅳ型灌浆记录仪等等。更多的还是局限于灌浆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没有达到灌浆作业全过程的全自动智能操控。从制浆、放浆、灌浆、回浆、设材清洗等诸多环节需要大量人工,也相当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人为操作的增多对灌浆质量的影响也相应增多。
[0003]在水电水利工程灌浆过程中,需要测记水泥浆液注入率(单位:L/min,或称流量)、灌浆压力、水泥浆液的水灰比(5:1、3:1、2:1、1:1、0.8:1、0.6:1、0.5:1等,每级水灰比对应一个密度值)。浆液比级变换时,在灌浆工作面,通常采用双层灌浆桶的上层桶进行浆液配制,上桶每次配制的浆液通常也较多(如一桶浆或半桶浆),使得配制新浆与应当改变浆液比级的时机有一定滞后,在灌浆结束阶段,配制的一桶浆或半桶浆也可能剩余不少而造成浪费。另外,现有灌浆自动记录系统通常包括双层灌浆桶、灌浆泵、两个电磁流量传感器、一个压力传感器、一个压力表、手动耐高压阀门、一个密度传感器,显得占用场地空间较大、灌浆自动化程度偏低。<br/>[0004]在专利号为CN109281319A的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及配浆方法、水泥浆密度测量法,该方案中调节浓度的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来传递配浆浓度的信息,配浆阀根据反馈的信息来对浆料的浓度进行调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包括:灌浆桶、灌浆泵、多个压力传感器、配浆阀、原浆供给管、清水供给管、灌浆孔和输送管;所述配浆阀一端连接原浆供给管和清水供给管,另一端置于灌浆桶口;所述灌浆桶通过输送管与灌浆泵连接构成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末端伸入灌浆孔底部;所述灌浆孔上部连接输送管形成回浆管路;所述回浆管路末端置于灌浆桶口;所述灌浆桶和回浆管路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7]优选的,所述原浆供给管管道中设有原浆流量传感器。
[0008]优选的,所述回浆管路中设有调压阀和压力表。
[0009]优选的,所述灌浆桶中设有两个或多个压力传感器。
[0010]优选的,所述两个或多个压力传感器平行相隔一定液位差设置于灌浆桶的侧壁底端和上部。
[00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灌浆桶、回浆桶和回流管路中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灌浆过程中的浆料浓度以及流量,若传感器检测到浆料浓度以及体积变化,传感器给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配浆阀来对浆料的浓度以及流量进行调节。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包括:1)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浆料浓度以及流量,并给予控制系统反馈,浓度以及流量的调节智能化较高;2)通过系统来代替人工配浆,配浆的效率加快、准确性提高;3)减少了人工配浆时,对施工人员造成的身体危害;4)实现了自动配浆、自动调节灌浆压力的目的,同时减小了配浆设备尺寸,且所需比级水泥浆液量能实时、适量的配制,减少了水泥浪费,提高了灌浆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原理示意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1

灌浆桶,2

灌浆泵,3

压力传感器,4

配浆阀,5

原浆供给管,6

清水供给管,7

灌浆孔,8

原浆流量传感器,9

调压阀,10

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9]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施例,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原理示意图。
[002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主要包括灌浆桶1、灌浆泵2、压力传感器3、配浆阀4、原浆供给管5、清水供给管6、灌浆孔7、原浆流量传感器
8、调压阀9和压力表10。
[0023]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配浆阀4一端连接原浆供给管5和清水供给管6,另一端置于灌浆桶1口;灌浆桶1通过输送管与灌浆泵2连接构成输送管路;输送管路末端伸入灌浆孔7底部;灌浆孔7上部连接输送管形成回浆管路;回浆管路末端置于灌浆桶1口;灌浆桶1和回浆管路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3。
[0024]在本实施例中,原浆供给管5管道中设有原浆流量传感器8。
[0025]在本实施例中,回浆管路中设有调压阀9和压力表10。
[0026]在本实施例中,灌浆桶1中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3。
[0027]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压力传感器3平行相隔一定液位差设置于灌浆桶1的侧壁底端和上部。
[0028]在本实施例中,在灌浆桶1内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3,通过平行相隔一定液位差设置于灌浆桶1的侧壁底端和上部。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包括:(1)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浆料浓度以及流量,并给予控制系统反馈,浓度以及流量的调节智能化较高;(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传感器式自动化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浆桶(1)、灌浆泵(2)、多个压力传感器(3)、配浆阀(4)、原浆供给管(5)、清水供给管(6)、灌浆孔(7)和输送管;所述配浆阀(4)一端连接原浆供给管(5)和清水供给管(6),另一端置于灌浆桶(1)口;所述灌浆桶(1)通过输送管与灌浆泵(2)连接构成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末端伸入灌浆孔(7)底部;所述灌浆孔(7)上部连接输送管形成回浆管路;所述回浆管路末端置于灌浆桶(1)口;所述灌浆桶(1)和回浆管路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3)。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久安付斌冯杨文季全军唐能刘玙肖洪平汪亚红谢显贵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