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件,其中电连接器结构包括接线座、线夹、操纵件以及插接针,插接针的数量与线夹的数量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导通连接;线夹具有松开状态与夹持状态两种状态,夹持状态下其作用于被接线缆使得被接线缆固定在接线座上;操纵件具备外露于接线座的操纵结构,且其能够相对于接线座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切换;其处于第一位置时,线夹处于松开状态;其处于第二位置时,线夹处于夹持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户通过对操纵件上外露的操纵结构施加作用力,可使得线夹在松开状态与夹持状态之间切换,在松开状态下将线缆端部喂入线夹并将线夹切换至夹持状态,即可完成快速接线,无需借助工具,操作迅速,维护便捷。维护便捷。维护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多条电力线和/信号线快速连接或断开,一般会用到电连接器,电连接器预先与各线缆连接好,需要连接时,只需将电连接器之间或电连接器与其他插接单元进行对接,即可快速实现所有线缆的无误连接,方便快捷。现有的电连接器均需要借助工具实现被接线缆与导电针的通电连接,不仅操作麻烦且效率低,且紧急状态下手头没有工具的话难以对设备进行维护。如专利CN212968301U所示的快接型电连接器,其需要借助螺丝刀伸入座体内部撬动线夹进行快速接线,这种接线方式虽然比传统的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方便,但是在手头没有螺丝刀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完成接线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借助工具即可进行接线作业的电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件。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接线座、线夹、操纵件以及插接针,所述插接针的数量与所述线夹的数量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导通连接;
[0005]所述线夹具有松开状态与夹持状态两种状态,夹持状态下其作用于被接线缆使得被接线缆固定在所述接线座上;
[0006]所述操纵件具备外露于所述接线座的操纵结构,且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接线座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切换;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线夹处于松开状态;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线夹处于夹持状态。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线夹是由弹性片弯曲形成的环形闭合元件;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形成有接线孔,另一端为嵌入端,所述嵌入端嵌入在所述接线孔内并能在所述接线孔内滑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操纵件上具备型面以及手柄部;
[0009]随着所述操纵件相对于所述接线座转动,所述型面的不同位置作用于所述线夹,且其作用于所述线夹的位置与所述操纵件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座上形成有供所述手柄部嵌入的嵌入槽;所述手柄部的两侧形成有凹槽部,所述嵌入槽的两侧槽壁上均形成有凸出部;当所述操纵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凸出部嵌入在所述凹槽部内。
[0011]进一步地,其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接线座拆、装的跨接器,所述跨接器具备多个相互导通的跨接针,当所述跨接器安装在所述接线座上时,每个所述跨接针分别与一个所述插接针导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线夹均通过针座连接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针;所述针座上形成有供所述跨接针的端部嵌入的凹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针座的整体轮廓是内凹且上方敞口的形状,优选为U字形或V字形;
且其优选为单个金属片一体成型,其一侧具备接入端,所述凹口形成在其另一侧上;被接线缆的端部被所述线夹的弹性恢复力压紧在所述接入端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凹口的口部两侧均具有第一顿点,所述跨接针的头部两侧均具有第二顿点;所述跨接针的端部嵌入所述凹口后,所述第二顿点比所述第一顿点离所述凹口的底部更近。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座上形成有通向各所述线夹的探针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座包括座体与盖体两部分,两者之间通过扣接结构相互固定;所述扣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凸台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卡口部,当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扣合后,凸台部置于卡口部内。
[0017]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两组上述电连接器结构,且两组所述电连接器结构中的插接针分别为公插接针与母插接针;两组所述电连接器结构能相互对插连接,使得两者上的公插接针与母插接针母插接针一一对应连接。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件中,用户通过对操纵件上外露的操纵结构施加作用力,可使得线夹在松开状态与夹持状态之间切换,在松开状态下将线缆端部喂入线夹并将线夹切换至夹持状态,即可完成快速接线,无需借助工具,操作迅速,维护便捷。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电连接器结构的外形图;
[0020]附图2为电连接器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0021]附图3为操纵件的结构图;
[0022]附图4为线夹与操纵件的第一状态结构图;
[0023]附图5为线夹与操纵件的第二状态结构图;
[0024]附图6为线夹与操纵件的第三状态结构图;
[0025]附图7为卡接结构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0026]附图8为手柄部置于嵌入槽内时凸出部与凹槽部的状态图;
[0027]附图9为第一种跨接器的结构图;
[0028]附图10为安装有第一种跨接器的电连接器结构的外形图;
[0029]附图11为第二种跨接器的结构图;
[0030]附图12为线夹、针座、插接针三者的组合结构图;
[0031]附图13为跨接针的端部嵌入凹口后的状态图;
[0032]附图14为电连接器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0033]附图15为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图。
[0034]图中:1
‑
接线座;11
‑
座体;111
‑
凸台部;12
‑
盖体;121
‑
卡口部;13
‑
探针孔;14
‑
嵌入槽;15
‑
凸出部;16
‑
走线孔;17
‑
针孔;2
‑
线夹;21
‑
接线孔;22
‑
嵌入端;3
‑
操纵件;31
‑
型面;32
‑
手柄部;33
‑
凹槽部;34
‑
铰接柱;4
‑
插接针;5
‑
跨接器;51
‑
跨接针;52
‑
第二顿点;6
‑
针座;61
‑
凹口;62
‑
接入端;63
‑
第一顿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其包括接线座1、线夹2、操纵件3以及插接针4,所述插接针4的数量与所述线夹2的数量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导通连接。
[0037]其中,线夹2具有松开状态与夹持状态两种状态,夹持状态下其作用于被接线缆使得被接线缆固定在所述接线座1上;操纵件3具备外露于所述接线座1的操纵结构,且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接线座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线夹2处于松开状态,其状态如附图2所示;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线夹2处于夹持状态,其状态如附图1所示。
[0038]如附图3所示,所述操纵件3相对于所述接线座1转动安装,其具备型面31、手柄部32以及铰接柱34,操纵件3通过铰接柱34建立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线座(1)、线夹(2)、操纵件(3)以及插接针(4),所述插接针(4)的数量与所述线夹(2)的数量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导通连接;所述线夹(2)具有松开状态与夹持状态两种状态,夹持状态下其作用于被接线缆使得被接线缆固定在所述接线座(1)上;所述操纵件(3)具备外露于所述接线座(1)的操纵结构,且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接线座(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切换;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线夹(2)处于松开状态;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线夹(2)处于夹持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2)是由弹性片弯曲形成的环形闭合元件;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形成有接线孔(21),另一端为嵌入端(22),所述嵌入端(22)嵌入在所述接线孔(21)内并能在所述接线孔(21)内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3)上具备型面(31)以及手柄部(32);随着所述操纵件(3)相对于所述接线座(1)转动,所述型面(31)的不同位置作用于所述线夹(2),且其作用于所述线夹(2)的位置与所述操纵件(3)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1)上形成有供所述手柄部(32)嵌入的嵌入槽(14);所述手柄部(32)的两侧形成有凹槽部(33),所述嵌入槽(14)的两侧槽壁上均形成有凸出部(15);当所述操纵件(3)处于第二位置,所述凸出部(15)嵌入在所述凹槽部(33)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接线座(1)拆、装的跨接器(5),所述跨接器(5)具备多个相互导通的跨接针(51),当所述跨接器(5)安装在所述接线座(1)上时,每个所述跨接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奕奕,常春博,
申请(专利权)人:易快苏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