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598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充电接头,连接线穿过第一壳体与所述充电接头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二壳体,与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连接。第二磁吸件和第一磁吸件相吸,从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为磁吸件,因此,在使用时,可以直接依靠磁力进行连接,避免了出现机器人上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不匹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的通配性,也提高了充电效率。也提高了充电效率。也提高了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用户对临时性、应急性和长距离出行的充电需求日益增多,因此,需要更多的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提供持续动力。为减少人员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利用充电机器人为充电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机器人的投入实现了充换电站的无人值守。
[0003]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机器人在为充电汽车充电时,需要拾取末端充电工具,然后插入至充电汽车的充电口内,但是由于机器人得需要匹配不同的末端充电工具,因此,需要更换不同的机器人或末端充电工具,从而降低了机器人和末端充电工具连接的通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和末端充电工具连接的通配性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充电接头,连接线穿过第一壳体与所述充电接头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二壳体,与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吸件为永磁铁块,所述第二磁吸件为电磁铁。
[0007]可选的,还包括:止动杆,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所述止动杆具有初始位置和所述充电接头与待充电件的充电口连接,锁定所述充电口的锁定位置;锁定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止动杆。
[0008]可选的,所述止动杆包括:插入段和操作段,所述插入段与操作段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段与所述操作段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所述插入段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充电口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操作段位于所述锁定机构的上方。
[0009]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为电子锁。
[0010]可选的,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解锁机构用于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止动杆的锁定。
[0011]可选的,所述解锁机构为电动拨杆。
[0012]可选的,还包括:摄像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摄像机构用于检测周围环境;补光机构,所述补光机构绕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线缆输送管,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线缆输送管进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还包括: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充电接头,连接线穿过第一壳体与所述充电接头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二壳体,与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连接。
[0017]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端部设置充电接头,并且,连接线进入至第二壳体内,与第二壳体端部的充电接头连接,从而实现为该充电接头提供电力。其中,第二壳体与机器人的机械臂活动连接,即在第二壳体远离充电接头的一端设置法兰,然后利用螺栓连接第二壳体和机械臂;同时,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磁吸件,和第一壳体上设置的第一磁吸件相吸,从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为磁吸件,因此,在使用时,可以直接依靠磁力进行连接,避免了出现机器人上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不匹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的通配性,也提高了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
[0021]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22]1‑
第一壳体;11

第一磁吸件;12

充电接头;13

线缆输送管;2

第二壳体;21

第二磁吸件;22

法兰;3

止动杆;31

插入段;32

凹槽;33

操作段;34

连接处;4

锁定机构;41

锁定块;5

解锁机构;6

摄像机构;7

补光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充电接头,连接线穿过第一壳体与所述充电接头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二壳体,与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连接。
[0027]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端部设置充电接头,并且,连接线进入至第二壳体内,与第二壳体端部的充电接头连接,从而实现为该充电接头提供电力。其中,第二壳体与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端部设有充电接头(12),连接线穿过第一壳体(1)与所述充电接头(12)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充电接头(12)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吸件(11);第二壳体(2),与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磁吸件(21),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1)为永磁铁块,所述第二磁吸件(21)为电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动杆(3),与所述第一壳体(1)铰接,且延伸至所述充电接头(12)处,所述止动杆(3)具有初始位置和所述充电接头(12)与待充电件的充电口连接,锁定所述充电口的锁定位置;锁定机构(4),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充电接头(12)的一端止动杆(3)的下方,所述锁定机构(4)用于锁定止动杆(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的末端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杆(3)包括:插入段(31)和操作段(33),所述插入段(31)与操作段(33)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段(31)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善军张玉涛郭俊龙任书楠张铜浑连明赵科毅赵继安姚尧李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