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5899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五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通过各管路连接实现热量传递,中央控制器控制本装置的运行。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取热装置、放热装置分体式布局,取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内部,通过两级串联的方式最大幅度回收氨水及蒸汽余热、加大供回水温差;放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外的换热站内,通过设置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取热、放热装置之间循环水的大温差循环;并在放热装置中设置多级串联、并联取热换热器,实现热量的梯级、稳定释放。放。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焦化厂炼焦及发电过程中对外排放巨大的能量。以120万吨的焦化厂为例,主要排放三种温度梯度的废热:冷却塔冷却水温度35~40℃,流量约4800m3/h;循环氨水温度80~85℃,流量约1500m3/h;余热锅炉蒸汽温度140~150℃,流量15t/h;总排放废热量约120吨/h当量蒸汽。一方面焦化厂炼焦过程对外排放大量废热,另一方面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焦化厂内部及周边区域生产、生活用热进行补充,不符合焦化行业自身及北方地区清洁供暖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发展方向。
[0003]公布号为CN10403409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系统。设置循环氨水换热器、热泵机组,通过循环氨水换热器将循环氨水废热传递至软化水中,通过双效吸收式热泵制取冷水或热水,满足焦化厂内夏季制取冷冻水、冬季制取中温水的目的。但上述专利侧重点在制取的冷水或热水仅服务于焦化系统内部,适用范围受限。主要原因在于:核心设备全部布置在焦化厂内,软化水供回水温差小,不具备远程输送条件;吸收式热泵需采用蒸汽驱动,外部无可用气源;制热部分负荷需同时调节循环氨水废热回收量及驱动蒸汽量,灵活性差、效率低。
[0004]公告号为CN2102199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焦化初冷水余热利用系统。在焦化厂内设置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换热器,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导热油产生的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初冷器低温水余热,从而制取采暖水供给周边供热;太阳能不足时采用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但上述专利侧重点采用太阳能替代部分蒸汽去热泵驱动,余热回收量小。主要原因在于:太阳能回收量小,蒸汽仍是主力热源,回收焦化余热量小;热泵机组位于焦化厂内部,采暖水供回水温差小,不具备远程输送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取热装置、放热装置分体式布局,取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内部,通过两级串联的方式最大幅度回收氨水及蒸汽余热、加大供回水温差;放热装置布置在焦化厂外的换热站内,通过设置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机组实现取热、放热装置之间循环水的大温差循环;并在放热装置中设置多级串联、并联取热换热器,实现热量的梯级、稳定释放。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及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五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通过氨水循环管路实现高温氨水在第一换热器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蒸汽循环管路实现高温蒸汽在第二换热器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第一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的热量向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二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内热量向第一取暖端的
循环传递,通过第三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五换热器内热量向第二取暖端的循环传递,中央控制器控制氨水循环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第一热输送管路、第二热输送管路和第三热输送管路的运行。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为一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放热管组、第二放热管组和第三吸热管组。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氨水循环管路包括高温氨水输送管道、第一增压泵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氨水放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氨水放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一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一电动开关阀,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一增压泵,且第一增压泵位于第一旁通管道与高温氨水输送管道连接处的下游,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一压力传感器,在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蒸汽循环管路包括高温蒸汽输送管道和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与第二换热器内的蒸汽放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与蒸汽放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上串接一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第一吸热管组、第二换热器内的第二吸热管组、第一放热管组、第四换热器内的第三放热管组、第二放热管组和第五换热器内的第四放热管组通过若干第一输送管道依次串接贯通在一起,在第一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一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二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二调节阀,在第二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二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三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三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二电动开关阀,在第一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一放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四旁通管道,在所述第四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三电动开关阀,在第四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四放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五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五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三调节阀,在第二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与第一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位于第四旁通管道与第一输送管道连接处的上游,第四换热器包括第四吸热管组,第五换热器包括第五吸热管组,所述第二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高温供水管道和第一低温回水管道,所述第一高温供水管道以并联方式与第三吸热管组和第四吸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所述第一低温回水管道以并联方式与第三吸热管组和第四吸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在第一高温供水管道上设置一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低温回水管道上设置第二水泵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二高温供水管道和第二低温回水管道,所述第二高温供水管道与第五吸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所述第二低温回水管道与第五吸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在所述第二高温供水管上设置一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低温回水管道上设置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水泵。
[0009]进一步地,在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与串接第一吸热管组和第二吸热管组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一补水管道,在所述第一补水管道上串接一第四电动开关阀,在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上设置一位于第一补水管道与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连接处下游的第五电动开关阀;在第二放热管组的出口端与第四放热管组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上
设置一第二补水管道,所述第二补水管道以并联方式分别与第一低温回水管道和第二低温回水管道相连接,在第二补水管道与第一低温回水管道串接的管路上设置一第六电动开关阀,在第二补水管道与第二低温回水管道串接的管路上设置一第七电动开关阀,在第一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与第二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之间的第一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三压力传感器。
[00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启动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各电控运行元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五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通过氨水循环管路实现高温氨水在第一换热器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蒸汽循环管路实现高温蒸汽在第二换热器内的放热循环流动,通过第一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的热量向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二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内热量向第一取暖端的循环传递,通过第三热输送管路实现第五换热器内热量向第二取暖端的循环传递,中央控制器控制氨水循环管路、蒸汽循环管路、第一热输送管路、第二热输送管路和第三热输送管路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换热器为一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放热管组、第二放热管组和第三吸热管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收焦化余热的大温差取、放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氨水循环管路包括高温氨水输送管道、第一增压泵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氨水放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氨水放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和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一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一电动开关阀,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一增压泵,且第一增压泵位于第一旁通管道与高温氨水输送管道连接处的下游,在所述高温氨水输送管道上设置一第一压力传感器,在所述低温氨水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蒸汽循环管路包括高温蒸汽输送管道和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与第二换热器内的蒸汽放热管组的入口端相贯通,所述蒸汽冷凝水输送管道与蒸汽放热管组的出口端相贯通,在所述高温蒸汽输送管道上串接一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热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第一吸热管组、第二换热器内的第二吸热管组、第一放热管组、第四换热器内的第三放热管组、第二放热管组和第五换热器内的第四放热管组通过若干第一输送管道依次串接贯通在一起,在第一吸热管组的入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一吸热管组的出口端上的第一输送管道之间串接一第二旁通管道,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上串接一第二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宪辉吴玉麒李彤赵增玉李策朱孔珏王辉李守涛
申请(专利权)人:冰轮智慧新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