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544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包括重力发电装置、牵拉发电装置、发电稳流存储装置以及联轴器,所述重力发电装置通过联轴器连接牵拉发电装置,所述牵拉发电装置连接发电稳流存储装置,所述联轴器包括棘轮、棘齿状凹室,所述棘轮连接重力发电装置,所述棘齿状凹室连接牵拉发电装置,所述棘轮连接棘齿状凹室形成单向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利用重力势能作用或牵拉两种方式发电,既保证了发电量,又具备了造价相对低廉,设备寿命长,易拆卸组装,易维修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发条弹簧发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尤其是一种智能识别重物通过重力势能转变为电能且兼顾手动循环牵拉通过传动轴旋转发电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重力发电机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当通过悬挂重物发电时,可以选择的重物质量被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当重物质量较小,则会出现不能对发条输入转动力矩的情况,当重物质量较大,则会出现过载的问题,直接导致弹簧等蓄能装置损坏。大大降低了发电的效率。根据此问题,本技术通过借助力传感器判断悬挂重物质量的大小,分别对应于适合等级的发条弹簧,然后发电,此外,当出现重物质量判断出现偏差,导致重力超过发条弹簧最大承载力的问题,在弹簧即将过度拉伸时,可通过弹簧自锁装置限制弹簧的拉伸。二:现有的重力发电机只能通过悬挂重物,单次重力做功发电,不能实现持续发电。本技术通过结合链轮链条装置,可以实现手动循环牵拉,在实现了持续发电的同时,也可锻炼身体。
[0003]公开号为CN10190707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重力发电系统,重力发电系统是一种利用人流或车辆通过时的重力(重量)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的系统。其是由底板、踏板、弹性体、限位器、连杆、连接轴、支承轴、齿轮、发电机、电源板及箱体等组成,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和方便供电的目的,是一种新的发电方法。但是该系统不能通过力传感器判断悬挂重物质量的大小,分别对应于适合等级的发条弹簧,然后发电,也不能通过结合链轮链条装置,实现手动循环牵拉,实现持续发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包括重力发电装置、牵拉发电装置、发电稳流存储装置以及联轴器,所述重力发电装置通过联轴器连接牵拉发电装置,所述牵拉发电装置连接发电稳流存储装置,所述联轴器包括棘轮、棘齿状凹室,所述棘轮连接重力发电装置,所述棘齿状凹室连接牵拉发电装置,所述棘轮连接棘齿状凹室形成单向啮合传动。
[0006]优选地,所述重力发电装置包括重物悬挂装置、力传感器、第一动力传动轴以及多级电发条箱装置,所述重物悬挂装置连接力传感器,所述重物悬挂装置与力传感器二者均设置在第一动力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轴连接多级电发条箱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多级电发条箱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发条装置,所述发条装置包括第一发条装置、第二发条装置以及第三发条装置,第一箱体内滑动设置有棘齿状凹环,所述第一发条装置、第二发条装置、第三发条装置分别设置在棘齿状凹环内并同轴排列;所述第一发
条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末端固定旋钮以及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环绕连接在第一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发条弹簧的末端与对应的棘齿状凹环扣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第一动力传动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末端固定旋钮;所述第二发条装置包括第二转轴、前端扭动旋钮、末端固定旋钮以及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环绕连接在第二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发条弹簧的末端与对应的棘齿状凹环扣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前端扭动旋钮,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末端固定旋钮;所述第三发条装置包括第三转轴、前端扭动旋钮以及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环绕连接在第三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发条弹簧的末端与对应的棘齿状凹环扣合,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前端扭动旋钮,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箱体;所述第一发条装置上的末端固定旋钮与第二发条装置上的前端扭动旋钮匹配连接,所述第二发条装置上的固定旋钮与第三发条装置上的前端扭动旋钮匹配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同轴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发条装置、第二发条装置以及第三发条装置分别还包括弹簧自锁装置,且所述弹簧自锁装置设置在发条弹簧的最外圈。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发条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轴贯穿第一箱体并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轴与第一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在第三转轴与第一箱体连接处也设置有一个。
[0010]优选地,所述发条弹簧上设置有带电绝缘体。
[0011]优选地,所述牵拉发电装置包括链轮链条机构与第二动力传动轴,所述链轮链条机构设置在第二动力传动轴上,所述链轮链条机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12]优选地,所述发电稳流存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变速机、发电机、稳流器、蓄电装置以及第二箱体,所述蜗轮蜗杆变速机、发电机以及稳流器分别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所述蜗轮蜗杆变速机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稳流器,所述稳流器连接蓄电装置,所述第二动力传动轴穿过第二箱体连接蜗轮蜗杆变速机。
[0013]优选地,所述蓄电装置中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能够在蓄电装置的电能蓄满时报警。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轴向与第一转轴的轴向同向,所述棘齿状凹环上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自外向内穿设滑槽并与其滑移配合,且所述螺栓的螺纹端部旋入棘齿状凹环内并与其螺纹配合。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的发电方法,采用所述的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包括步骤A或步骤B;所述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A1:在重物悬挂装置上悬挂重物,力传感器检测第一动力传动轴的弯曲应变,并由弯曲应变程度确定重物质量大小;
[0017]步骤A2:确定重物质量大小后,工作人员先旋松螺栓,然后再推动螺栓使棘齿状凹环在第一箱体内滑移至合适位置后,之后再拧紧螺栓,从而使该棘齿状凹环内的发条装置末端的固定旋钮与前端扭动旋钮连接或断开来控制接入第一动力传动轴的发条装置的数量;
[0018]步骤A3:重物带动第一动力传动轴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接入第一动力传动轴的发条装置随之转动蓄能;
[0019]步骤A4:重物落地后,发条装置反向转动释放蓄能,带动第一动力传动轴反向转
动,第二动力传动轴随之转动;
[0020]步骤A5:第二动力传动轴带动蜗轮蜗杆变速机运动,蜗轮蜗杆变速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产生电量通过稳流器整流后存储于蓄电装置中;
[0021]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B1:在链轮链条机构上施加外部力,外部力带动第二动力传动轴转动;
[0023]步骤B2:第二动力传动轴带动蜗轮蜗杆变速机运动,蜗轮蜗杆变速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产生电量通过稳流器整流后存储于蓄电装置中。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利用重力势能作用或牵拉两种方式发电,既保证了发电量,又具备了造价相对低廉,设备寿命长,易拆卸组装,易维修的优点。
[0026]2、本技术通过在发条弹簧上设置带电绝缘体的技术手段,能够使发条弹簧收缩时储存弹性势能的同时额外储存电势能,缩进相同距离能够储存更多的势能,使得该部件能够更加小巧而性能强劲。
[002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发电装置、牵拉发电装置、发电稳流存储装置以及联轴器(12),所述重力发电装置通过联轴器(12)连接牵拉发电装置,所述牵拉发电装置连接发电稳流存储装置,所述联轴器(12)包括棘轮(14)、棘齿状凹室(19),所述棘轮(14)连接重力发电装置,所述棘齿状凹室(19)连接牵拉发电装置,所述棘轮(14)连接棘齿状凹室(19)形成单向啮合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发电装置包括重物悬挂装置(1)、力传感器(2)、第一动力传动轴(3)以及多级电发条箱装置,所述重物悬挂装置(1)连接力传感器(2),所述重物悬挂装置(1)与力传感器(2)二者均设置在第一动力传动轴(3)上,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轴(3)连接多级电发条箱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力发电及牵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电发条箱装置包括第一箱体(5)、发条装置,所述发条装置包括第一发条装置、第二发条装置以及第三发条装置,第一箱体(5)内滑动设置有棘齿状凹环(15),所述第一发条装置、第二发条装置、第三发条装置分别设置在棘齿状凹环(15)内并同轴排列;所述第一发条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末端固定旋钮(11)以及发条弹簧(17),所述发条弹簧(17)环绕连接在第一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发条弹簧(17)的末端与对应的棘齿状凹环(15)扣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第一动力传动轴(3),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末端固定旋钮(11);所述第二发条装置包括第二转轴、前端扭动旋钮(4)、末端固定旋钮(11)以及发条弹簧(17),所述发条弹簧(17)环绕连接在第二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发条弹簧(17)的末端与对应的棘齿状凹环(15)扣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前端扭动旋钮(4),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末端固定旋钮(11);所述第三发条装置包括第三转轴、前端扭动旋钮(4)以及发条弹簧(17),所述发条弹簧(17)环绕连接在第三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发条弹簧(17)的末端与对应的棘齿状凹环(15)扣合,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前端扭动旋钮(4),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箱体(5);所述第一发条装置上的固定旋钮(11)与第二发条装置上的前端扭动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波邓琰黄焜安劳静文齐斌曹均李淑欣文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