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防滑砖、透水砖和地面砖,防滑砖下方均活动连接有透水砖,透水砖下方活动连接有地面砖,通过透水孔均与渗水槽对位设置,使其方便将雨水从透水孔处均匀的流入到渗水槽内,进入到透水砖里面存放流通,间接性的流到地下层,降低地表温度,避免地底泥土过度硬化,解决了城市地表用砖自身不透水,透水效果差,且不利于排水,而城镇地面大量硬化使地表降水无法入渗土地并隔绝水汽热能交换,导致城市内涝及热岛效应时有发生的问题。涝及热岛效应时有发生的问题。涝及热岛效应时有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
[0001]本技术涉及透水砖
,具体为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地表用砖自身不透水,透水效果差,且不利于排水,而城镇地面大量硬化使地表降水无法入渗土地并隔绝水汽热能交换,导致城市内涝及热岛效应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在该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于解决城市地表用砖自身不透水,透水效果差,且不利于排水,而城镇地面大量硬化使地表降水无法入渗土地并隔绝水汽热能交换,导致城市内涝及热岛效应时有发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防滑砖、透水砖和地面砖,所述防滑砖下方均活动连接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下方活动连接有地面砖;
[0005]所述防滑砖包括集水槽和透水孔,所述集水槽均嵌入设置在防滑砖表面上,所述透水孔均贯穿设置在集水槽内;
[0006]所述透水砖包括渗水槽、分隔槽和贯穿流孔,所述渗水槽贯穿设置在透水砖顶部表面的中间,所述分隔槽均嵌入设置在透水砖边侧,所述贯穿流孔贯穿设置在分隔槽内部中间;
[0007]所述地面砖包括对位凸块和分流凸块,所述对位凸块均固定连接在地面砖表面上,所述分流凸块均固定连接在地面砖底面上。
[0008]优选的方案:所述集水槽均向内凹嵌1.5cm深度设置。
[0009]优选的方案:所述透水孔均与渗水槽对位设置。
[0010]优选的方案:所述分隔槽之间为正方对称排列状设置。
[0011]优选的方案:所述贯穿流孔均与渗水槽贯穿设置。
[0012]优选的方案:所述对位凸块均为梯形状结构设置,且对位凸块与透水砖底部连接处均设有开槽。
[0013]优选的方案:所述分流凸块之间为间隔设置。
[0014]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集水槽,通过集水槽均向内凹嵌1.5cm深度设置,使得下雨时,可快速将雨水收集防滑砖面层,促进地面上雨水排水引流。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透水孔和渗水槽,通过透水孔均与渗水槽对位设置,使其方便将雨水从透水孔处均匀的流入到渗水槽内,进入到透水砖里面存放流通,间接性的流到地下层,降低地表温度,避免地底泥土过度硬化。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分隔槽,通过分隔槽之间为正方对称排列状设置,使得
透水砖之间有良好的间隙进行流通雨水,加大与地底泥土的接触面积,促进渗水降温。
[0018](4)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分流凸块,通过分流凸块之间为间隔设置,使其分流凸块垫高与地底面的高度,使得水流入地底面的泥土时,有较大的缝隙进行流动融合,促进缓解土地硬化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透水砖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地面砖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1
‑
3中:防滑砖1、集水槽101、透水孔102、透水砖2、渗水槽201、分隔槽202、贯穿流孔203、地面砖3、对位凸块301、分流凸块3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至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防滑砖1、透水砖2和地面砖3,防滑砖1下方均活动连接有透水砖2,透水砖2下方活动连接有地面砖3;
[0024]防滑砖1包括集水槽101和透水孔102,集水槽101均嵌入设置在防滑砖1表面上,透水孔102均贯穿设置在集水槽101内;
[0025]透水砖2包括渗水槽201、分隔槽202和贯穿流孔203,渗水槽201贯穿设置在透水砖2顶部表面的中间,分隔槽202均嵌入设置在透水砖2边侧,贯穿流孔203贯穿设置在分隔槽202内部中间;
[0026]地面砖3包括对位凸块301和分流凸块302,对位凸块301均固定连接在地面砖3表面上,分流凸块302均固定连接在地面砖3底面上。
[0027]本实施例优选的,集水槽101均向内凹嵌1.5cm深度设置,通过集水槽101均向内凹嵌1.5cm深度设置,使得下雨时,可快速将雨水收集防滑砖1面层,促进地面上雨水排水引流。
[0028]本实施例优选的,透水孔102均与渗水槽201对位设置,通过透水孔102均与渗水槽201对位设置,使其方便将雨水从透水孔102处均匀的流入到渗水槽201内,进入到透水砖2里面存放流通,间接性的流到地下层,降低地表温度,避免地底泥土过度硬化,解决了城市地表用砖自身不透水,透水效果差,且不利于排水,而城镇地面大量硬化使地表降水无法入渗土地并隔绝水汽热能交换,导致城市内涝及热岛效应时有发生的问题。
[0029]本实施例优选的,分隔槽202之间为正方对称排列状设置,通过分隔槽202之间为正方对称排列状设置,使得透水砖2之间有良好的间隙进行流通雨水,加大与地底泥土的接触面积,促进渗水降温。
[0030]本实施例优选的,贯穿流孔203均与渗水槽201贯穿设置,通过贯穿流孔203均与渗水槽201贯穿设置,使得引流进来的雨水能便于在透水砖2内有分流支道,加快水流速度。
[0031]本实施例优选的,对位凸块301均为梯形状结构设置,且对位凸块301与透水砖2底部连接处均设有开槽,通过对位凸块301均为梯形状结构设置,使其能将透水砖2对位安装在地面砖3上,避免透水砖2之间容易滑动移位,地面砖3将底面泥土与透水砖2底部相隔,保
护透水砖2使用期限。
[0032]本实施例优选的,分流凸块302之间为间隔设置,通过分流凸块302之间为间隔设置,使其分流凸块302垫高与地底面的高度,使得水流入地底面的泥土时,有较大的缝隙进行流动融合,促进缓解土地硬化的情况。
[0033]工作原理:首先,将地面砖3安置与地底下,通过对位凸块301均为梯形状结构设置,使其能将透水砖2对位安装在地面砖3上,避免透水砖2之间容易滑动移位,地面砖3将底面泥土与透水砖2底部相隔,保护透水砖2使用期限,再把防滑砖1安于透水砖2表面,下雨时,集水槽101可快速将雨水收集防滑砖1面层,促进地面上雨水排水引流,同时,透水孔102方便将雨水从透水孔102处均匀的流入到渗水槽201内,进入到透水砖2里面存放流通,间接性的流到地下层,降低地表温度,避免地底泥土过度硬化,最后,分流凸块302垫高与地底面的高度,使得水流入地底面的泥土时,有较大的缝隙进行流动融合,促进缓解土地硬化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防滑砖(1)、透水砖(2)和地面砖(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砖(1)下方均活动连接有透水砖(2),所述透水砖(2)下方活动连接有地面砖(3);所述防滑砖(1)包括集水槽(101)和透水孔(102),所述集水槽(101)均嵌入设置在防滑砖(1)表面上,所述透水孔(102)均贯穿设置在集水槽(101)内;所述透水砖(2)包括渗水槽(201)、分隔槽(202)和贯穿流孔(203),所述渗水槽(201)贯穿设置在透水砖(2)顶部表面的中间,所述分隔槽(202)均嵌入设置在透水砖(2)边侧,所述贯穿流孔(203)贯穿设置在分隔槽(202)内部中间;所述地面砖(3)包括对位凸块(301)和分流凸块(302),所述对位凸块(301)均固定连接在地面砖(3)表面上,所述分流凸块(302)均固定连接在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贤妹,
申请(专利权)人:董贤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