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伟彬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12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包括路面、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摄像头、电机、指示灯、蓄电池和红外感应器,所述路面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所述路面上端设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柱四周均设有所述指示灯,所述第二支撑柱内侧设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侧设有所述红外感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斑马线上设置变道护栏来保护市政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第一连接杆下设置了万向轮,由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支撑柱转动,当行人过斑马线时护栏会阻拦车辆通过,为了防止夜晚灯光暗淡,护栏上设置了指示灯,给车辆警示的同时还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

技术介绍

[0002]护栏,又称防护栏,可以说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护栏的立柱通常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实现固定。护栏材质多种多样,如铝合金、球墨铸铁、不锈钢、塑钢、PVC及其他金属护栏等。其用途十分广泛,如公路、街道、市政、景观等等。其中,目前我们比较常见的道路护栏,其缺陷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行人随意跨栏横穿马路,材质粗糙带来的高破损率,夜晚行车视线不清等等,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重视,交通秩序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交通秩序,交通事故就会频繁发生,为了使交通规范化,在马路上会设置有斑马线用来规范行人与车辆,在斑马线一侧的行人等待区域内通常会设置有防护栏,防护栏将马路隔离成几个不同的行驶区域,供车辆行驶,使得交通规范化;但是防护栏的设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开车司机的视线,当行人在等待区域内走出时,开车司机可能会无法及时注意到,造成交通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包括路面、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摄像头、电机、转杆、主控芯片、指示灯、蓄电池和红外感应器,所述路面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所述路面上端设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顶端设有所述摄像头,所述第一支撑柱内侧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所述电机、转轴和转杆,所述电机、转轴和转杆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电机一侧设有所述主控芯片,所述电机另一侧设有储存条,所述转杆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柱四周均设有所述指示灯,所述第二支撑柱内侧设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侧设有所述红外感应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底端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第二支撑柱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底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第一支撑柱,所述摄像头与固定座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下端设有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于上横梁
和下横梁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是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通过在斑马线上设置变道护栏来保护市政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装置在第一支撑柱内设置了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转杆使第二连接杆转动,在第一连接杆下设置了万向轮,由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支撑柱转动,当行人过斑马线时护栏会阻拦车辆通过,为了防止夜晚灯光暗淡,护栏上设置了指示灯,给车辆警示的同时还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为了防止有车辆恶意损坏护栏,护栏上设置了摄像头进行实时观测。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的第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路面;2、底座;3、第一支撑柱;4、下横梁;5、固定柱;6、上横梁; 7、第二支撑柱;8、第一连接杆;9、万向轮;10、固定座;11、摄像头;12、斑马线;13、电机;14、转轴;15、转杆;16、第二连接杆;17、主控芯片; 18、储存条;19、指示灯;20、蓄电池;21、红外线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0021]请参阅图1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包括路面1、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7、摄像头11、电机13、转杆15、主控芯片17、指示灯19、蓄电池20和红外感应器21,所述路面1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所述路面1上端设有斑马线12,所述斑马线12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顶端设有所述摄像头11,所述第一支撑柱 3内侧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所述电机13、转轴14和转杆15,所述电机13、转轴14和转杆15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电机13一侧设有所述主控芯片17,所述电机13另一侧设有储存条18,所述转杆15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二连接杆16通过第一连接杆8连接于第二支撑柱7上,所述第二支撑柱7四周均设有所述指示灯19,所述第二支撑柱7内侧设有所述蓄电池20,所述蓄电池20一侧设有所述红外感应器21,红外感应器 21的主要作用用来检测两侧是否有车辆。
[0022]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柱7底端设有万向轮9,万向轮9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第二支撑柱7移动,所述万向轮9与第二支撑柱 7活动连接,所述摄像头11底端设有固定座10,摄像头11的主要作用是实时检测车辆违规状况,所述固定座10固定于第一
支撑柱3,所述摄像头 11与固定座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3底端设有底座2,所述底座2 与第一支撑柱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通过转轴14第一连接杆8 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支撑柱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 3一侧设有上横梁6,所述上横梁6下端设有下横梁4,所述上横梁6和下横梁4与第一支撑柱3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梁6和下横梁4之间设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固定连接于上横梁6和下横梁4之间。
[0023]在具体应用时,本技术是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通过在斑马线12 上设置变道护栏来保护市政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装置在第一支撑主3内设置了电机13,通过电机13带动转杆15使第二连接杆16转动,在第一连接杆8下设置了万向轮9,由第二连接杆16带动第一支撑柱3转动,当行人过斑马线12时护栏会阻拦车辆通过,为了防止夜晚灯光暗淡,护栏上设置了指示灯19,给车辆警示的同时还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为了防止有车辆恶意损坏护栏,护栏上设置了摄像头11进行实时观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1)、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7)、摄像头(11)、电机(13)、转杆(15)、主控芯片(17)、指示灯(19)、蓄电池(20)和红外感应器(21),所述路面(1)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所述路面(1)上端设有斑马线(12),所述斑马线(12)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顶端设有所述摄像头(11),所述第一支撑柱(3)内侧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所述电机(13)、转轴(14)和转杆(15),所述电机(13)、转轴(14)和转杆(15)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电机(13)一侧设有所述主控芯片(17),所述电机(13)另一侧设有储存条(18),所述转杆(15)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二连接杆(16)通过第一连接杆(8)连接于第二支撑柱(7)上,所述第二支撑柱(7)四周均设有所述指示灯(19),所述第二支撑柱(7)内侧设有所述蓄电池(20),所述蓄电池(20)一侧设有所述红外感应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智能变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彬赵佳彬田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赵伟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