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粘合带和粘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92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带,其中,即使在相对于贴附面带有角度剥离粘合带时,也能够降低对粘合带的负荷而防止撕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合带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层和位于该基材层两面的粘合剂层,在上述粘合带的1个端部侧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具有厚度为40μm以下的被覆部,上述基材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0~3000%,断裂强度为1.5~80MPa。裂强度为1.5~80MPa。裂强度为1.5~8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合带和粘接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合带和粘接体。

技术介绍

[0002]粘合带的作业性优异且粘接可靠性高,因此作为接合手段而在OA设备、IT
·
家电产品、汽车等各产业领域中广泛用于部件固定用途、部件的临时固定用途、表示产品信息的标签用途等(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897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然而,近年,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在这些家电、汽车等各种产业领域中,使用完毕的产品的再循环、再利用的要求提高。在对各种产品进行再循环、再利用时,拆卸该使用完毕的产品,将产品中的各部件取下,但在将各部件取下时,需要剥离部件的固定、标签使用的粘合带的作业。但是,该粘合带设置于产品中的各个位置,期望通过能够更简易除去来降低作业成本。具体而言,随着近年来的高性能化的各种产品中,部件被高密度安装。在上述产品中,在将各部件固定于框体、其它部件等(以下,简称为框体)时,如图4所示,在框体21与部件20之间设置粘合带22。但是,在如上述所示,在为了进行再循环等拆卸产品的情况下,为了取下部件20,需要拉伸该粘合带22的把手部分而将粘合带剥离,但以往有时无法将粘合带剥离。更具体而言,在高密度安装部件的设备中,例如邻近于使用具有橡胶基材的粘合带而贴附的部件,其它构件也安装于框体。此外,为了避开该其它构件而剥离粘合带,将该粘合带的把手部分相对于贴附面在大角度(例如60
°
以上)的方向拉伸而剥离,如此以大的角度拉伸时,有时会对粘合带施加负荷而撕裂。并且,由于无法容易地除去粘合带,因此成为作业成本增大的主要原因。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带及粘接体,其中,即使在如上述所示相对于贴附面带有角度剥离该粘合带时,也能够降低对粘合带的负荷而防止撕裂。
[0006]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得到如下见解,从而完成本申请专利技术:如图4所示,在使用粘合带22将部件20固定于框体21等的情况下,在相对于贴附面带有角度从部件20剥离粘合带22时,在开始粘合带22的拉伸时,在粘合带22中的贴附于部件20的角23附近的部分在其伸长开始时施加大的力,如果粘合带22的外表面中的与部件20的角23附近相接的部分在粘合带的伸长开始时平滑地伸长,则能够降低对粘合带22的负荷。
即,本申请专利技术如以下所示。
[0007]〔1〕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层和位于该基材层两面的粘合剂层,在上述粘合带的1个端部侧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具有厚度为40μm以下的被覆部,上述基材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0~3000%,断裂强度为1.5~80MPa。〔2〕根据上述〔1〕记载的粘合带,其中,上述被覆部的厚度为0.5~20μm。〔3〕根据上述〔1〕或〔2〕记载的粘合带,其中,沿着上述粘合带的长度方向测定得到的上述被覆部的长度为0.5~100mm。〔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粘合带,其中,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含有填料。〔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粘合带,其中,上述被覆部通过印刷而形成。〔6〕一种粘接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粘合带、贴附于该粘合带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被粘物、以及贴附于该粘合带的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被粘物,上述粘合带中与上述被覆部相比靠近端部侧的部分位于贴附有该粘合带的第一被粘物的第一贴附面的外侧,划分上述第一贴附面的角位于上述被覆部上。
[0008]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粘合带和粘接体,其中,即使在相对于贴附面带有角度剥离粘合带时也能够降低对粘合带的负荷而防止撕裂。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粘合带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粘合带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使用图1的粘合带贴附被粘物的状态的该粘合带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粘合带将部件贴附于框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粘合带》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具备基材层3和位于该基材层3两面的粘合剂层4。另外,粘合带1在粘合带1的1个端部侧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具有厚度为40μm以下的被覆部2,基材层3的断裂伸长率为200~3000%,断裂强度为1.5~80MPa。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通过具有上述构成,即使在相对于贴附面带有角度剥离粘合带1时,也能够降低对粘合带1的负荷而防止撕裂。
[0011]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中,其形状可根据贴附粘合带1的对象而设为任意形状,例如,如图1所示,优选设为具有2个以上端部的形状。具体而言,粘合带1具有粘合带1的端部的数量的构成粘合带1中的1个端部的矩形部分,各个矩形部分的一侧朝向粘合带1的中央侧,各个另一侧(成为端部的一侧)朝向粘合带1的外侧,由此,粘合带1可形成具有2
个以上端部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在粘合带1的端部为2个的情况下,2个矩形部分的一侧彼此相连,从而2个矩形部分连续,如图1所示,整体为直线状(该情况下,整体也为矩形)。另外,在端部为3个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形成为将矩形状部分的一侧朝向粘合带1的中央部分分别连接、将另一侧从中央部分朝向外侧延伸(扩展)的形状,能够形成例如Y字状(图2)等形状。应予说明,粘合带1的上述矩形部分无需严格地为矩形,只要整体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则也可以弯曲。另外,作为粘合带1整体的形状,也可以弯曲或弯折。此外,粘合带1的宽度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变化。
[00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粘合带1在粘合带1的一个端部侧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具有被覆部2。具体而言,图示的粘合带1具有2个端部,在其中1个端部附近(比端部靠近中央侧)的部分形成有被覆部2。应予说明,具体的距形成有被覆部2的端部的一端的距离可根据贴附粘合带1的对象而任意设定。通过如此从端部分离形成被覆部2,能够将端部侧作为剥离粘合带1时的把手部分。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多个端部中的1个端部附近设置有被覆部2,但也可在多个端部中的一部分端部附近、或者多个端部中的全部端部附近设置被覆部2。
[0013]在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中,被覆部2在粘合带1的表面上形成,使从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边缘)横穿到另一端(边缘)。另外,被覆部2在图示的示例中形成于粘合带1的一侧表面上,但在另一侧的表面上,也同样可形成于端部附近,优选以在俯视粘合带1时一侧表面上的被覆部2与另一侧表面上的被覆部2重叠的方式形成,更优选形成于相同的范围。
[0014]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以往,在高密度安装部件的设备中,邻近于使用粘合带贴附的部件,其它构件也安装于框体。此外,为了避开该其它构件而剥离粘合带,相对于贴附面带有角度拉伸剥离该粘合带的把手部分,有时对粘合带施加负荷而撕裂。与此相对,在使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层和位于所述基材层两面的粘合剂层,在所述粘合带的1个端部侧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具有厚度为40μm以下的被覆部,所述基材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0%~3000%,断裂强度为1.5MPa~80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被覆部的厚度为0.5μm~2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沿着所述粘合带的长度方向测定得到的所述被覆部的长度为0.5mm~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上晃渡边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