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91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45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垫架(1)和配置于垫板的下侧的就座传感器(10),其特征在于,垫架(1)具有承接乘坐人员的载荷的受压部件(5),在就座传感器(10),至少连接有被在就座传感器(10)和向就座传感器(10)的侧方离开的地点(P)之间配线的线束(13),线束(13)的从向侧方离开的地点(P)至就座传感器(10)之间的部位即第一副缆线(15),在相对于就座传感器(10)被在前后方向一侧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固定点(F1)固定于受压部件(5)。由此,能够将就座传感器(10)的线束(13)高效率地配线。(10)的线束(13)高效率地配线。(10)的线束(13)高效率地配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已知检测乘坐人员是否就座于座椅的就座传感器被配置于座椅垫的垫板的下侧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3]专利文献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在承接就座于座椅的乘坐人员的载荷的S弹簧架间,被载置于经由弹性部架设的托架上,即使在局部较大地加重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就座传感器的破损。
[0004]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开2016

88467号公报。
[0005]但是,将在垫板的下侧形成的空间确保为较大并不容易。因此,将在垫板的下侧配置的就座传感器的线束配线时容易产生难以吸收尺寸公差等的问题,需要将在垫板的下侧配置的就座传感器的线束高效率地配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就座传感器的线束高效率地配线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7]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垫架、垫板、就座传感器,前述垫架形成支承人的大腿部及臀部的座椅垫的骨架,前述垫板被设置于前述垫架上,前述就座传感器被配置于前述垫板的下侧,其特征在于,前述垫架具有承受乘坐人员的载荷的受压部件,在前述就座传感器处,连接有至少被在前述就座传感器和向前述就座传感器的侧方离开的地点之间配线的线束,前述线束的从向前述侧方离开的地点至前述就座传感器之间的部位,被在相对于前述就座传感器向前后方向一侧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固定点固定于前述受压部件。
[0008]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就座传感器在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中央区域处被配置于前述受压部件的上侧,前述线束被配置于前述受压部件的下侧。
[0009]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就座传感器被比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向左右的某一方偏离地配置,前述线束被相对于前述受压部件靠近前述就座传感器侧地固定。
[0010]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线束以从前述就座传感器向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离开的方式伸长后,以向接近前述就座传感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固定于前述第一固定点。
[0011]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线束以从前述就座传感器向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外侧离开的方式伸长后,以向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状态固定于前述第一固定点。
[0012]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线束在以上下重叠的方式弯曲的状态下固定于前述第一固定点。
[0013]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线束借助夹持部件以上下重叠的状态固定于前述第一固定点,前述夹持部件被以能够将前述线束沿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伸长的朝向配置。
[0014]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第二固定点位于比前述第一固定点靠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前述第二固定点相比在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外侧有向前述侧方离开的地点,前述线束在前述第二固定点被以朝向向前述侧方离开的地点伸长的方式固定。
[0015]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线束被夹持部件固定于前述第二固定点,前述夹持部件被以能够使前述线束在朝向向前述侧方离开的地点的方向上伸长的朝向配置。
[0016]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或9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前述线束被夹持部件固定于前述第一固定点及前述第二固定点,前述第一固定点的前述夹持部件的前述线束的伸长方向和前述第二固定点的前述夹持部件的前述线束的伸长方向为互相交叉的方向。
[0017]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与就座传感器连接的线束的从向侧方离开的地点至就座传感器之间的部位,在相对于就座传感器在前后方向一侧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固定点被固定于受压部件,所以能够将线束以向前后方向一侧的第一固定点偏向的方式配线。由此,与例如使线束从向侧方离开的地点直线地延伸至就座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呈线束的长度有富余的状态,所以能够吸收从向侧方离开的地点至就座传感器的间隔的尺寸公差,能够将就座传感器的线束高效率地配线。
[0018]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就座传感器在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中央区域被配置于受压部件的上侧,线束被配置于受压部件的下侧,所以线束位于比就座传感器靠下侧的位置,与例如线束配置于受压部件的上侧的情况相比,就座传感器的传感难以被阻碍。
[0019]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就座传感器被比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向左右的某一方偏离地配置,线束相对于受压部件被靠近就座传感器侧地固定,所以能够在就座传感器的附近配置第一固定点,能够有助于线束的高效率的配线。
[0020]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线束以从就座传感器沿座椅垫的宽度方向离开的方式伸长后,在沿接近就座传感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一固定点,所以在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上容易使线束的长度有富余。
[0021]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线束以从就座传感器向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外侧离开的方式伸长后,在向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状态下被固定于第一固定点,所以在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上容易使线束的长度有富余。
[0022]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线束在以上下重叠的方式弯曲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一固定点,所以例如将相对于就座传感器将线束的连接左右切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线束处产生扭转。由此,在左侧和右侧都能够进行线束相对于就座传感器的连接,所以能够有助于线束的高效率的配线。
[0023]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线束以借助夹持部件上下重叠的状态固定于第一固定点,夹持部件被以能够使线束沿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伸长的朝向配置,所以能够借助夹持部件将线束适当地配置,在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上容易使线束的长度有富余。
[0024]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比第一固定点靠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外侧处有第二固定点,在比第二固定点靠座椅垫的宽度方向外侧处有向侧方离开的地点,线束在第二固定点以朝向向侧方离开的地点伸长的方式被固定,所以在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之间,容易使线束的长度有富余。即,能够在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之间使线束挠曲,容易吸收从向侧方离开的地点至就座传感器的间隔的尺寸公差。
[0025]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线束被夹持部件固定于第二固定点,夹持部件被以使线束能够沿朝向向侧方离开的地点的方向伸长的朝向配置,所以能够借助夹持部件将线束适当地配置,能够有助于线束的高效率的配线。
[0026]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线束被夹持部件固定于第一固定点及第二固定点,第一固定点的夹持部件的线束的伸长方向和第二固定点的夹持部件的线束的伸长方向为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垫架、垫板、就座传感器,前述垫架形成支承人的大腿部及臀部的座椅垫的骨架,前述垫板被设置于前述垫架上,前述就座传感器被配置于前述垫板的下侧,其特征在于,前述垫架具有承受乘坐人员的载荷的受压部件,在前述就座传感器处,连接有至少被在前述就座传感器和向前述就座传感器的侧方离开的地点之间配线的线束,前述线束的从向前述侧方离开的地点至前述就座传感器之间的部位,被在相对于前述就座传感器在前后方向一侧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固定点固定于前述受压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前述就座传感器在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中央区域被配置于前述受压部件的上侧,前述线束被配置于前述受压部件的下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前述就座传感器被比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向左右的某一方偏离地配置,前述线束被相对于前述受压部件靠近前述就座传感器侧地固定。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前述线束以从前述就座传感器向前述座椅垫的宽度方向离开的方式伸长后,以向接近前述就座传感器的方向弯曲的状态固定于前述第一固定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前述线束以从前述就座传感器向前述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聪一郎佐藤孝平山口贡载小林和树堀江弘人古田容造大川大辅佐佐木忍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