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413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构建斑马鱼毒性评价模型,通过提取、去脂、洗涤的方式前处理食用油,得到检测品的提取物,再通过斑马鱼处理后得到毒性评价数据,分析并评价食用油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检测准确度高,检测方法科学合理,造模周期短使得检测成本大大降低,为向广大民众、企业、政府普及推广该检测方法提供了现实可行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安全性评价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 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油脂是居民使用最普遍的调味品,同时又是加热原料的介质,兼具调味和传热的作 用。食用油作为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须品,对人体 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强烈愤怒 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食用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主要来自油料作物的种植、收割、储藏、加 工和使用各个环节,具体为:
[0003][0004](1)油料作物在种植、收割、储藏过程中带入的黄曲霉毒素(花生油等),硫苷、恶唑 烷硫酮(菜籽油),棉酚(棉籽油),苯并芘(椰子油)等天然毒素;另外,一些脂肪酸,如 菜籽油中的芥酸、棉籽油中的环丙烷酸也是食用油面临的安全问题。
[0005](2)转基因食用油,如转基因大豆油。
[0006](3)杀虫剂和多氯联苯超标。
[0007](4)重金属污染。在种植过程中,土壤水体中重金属会在油料作物体内累积,并进入食 用油中;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中的重金属也会迁移进入食用油。
[0008](5)加工带来的苯并芘、反式脂肪酸以及浸出毛油中的溶剂超标问题。
[0009](6)高温煎炸过程中形成的杂环化合物、热氧化聚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土豆片 在高温油炸下会形成丙烯酰胺。
[0010](7)油脂储藏过程中油脂出现氧化、酸败,导致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br/>[0011](8)非法添加或掺假问题。非法添加是近年来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食用油中 同样存在非法添加问题,如过量添加等抗氧化剂、煎炸过程使用的硅酮(消泡剂)、羟基硬脂 酸甘油三酯(结晶抑制剂);非法添加非食用香精、色素以及工业用油等违禁添加物。
[0012](9)餐厨废弃油脂。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类质量低劣的问题油,比 如,多次使用过的煎炸油,通过回收的一些问题食用油等,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这些质量低劣 的问题油,就会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导致癌症。
[00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部分》,目前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主要 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药残留(包括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在内),一类是重 金属,另外一类是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生物毒素。
[0014]目前基于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技术,大多针对生物毒素、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残留等指 标,运用化学分析手段进行检测分析,鲜见运用生物学手段进行检测分析的,这就造成了存 在如下技术不足之处:
[0015]1)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指标多数借鉴国外标准制定的,但化学
品的毒 性是否会因人种差异呈现出毒性差异,目前尚无大量的样本数据验证支持,这意味着,在白 种人标准剂量下无害的化学品,是否对中国人也无害,存在不确定性。
[0016]2)无法检测不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协同毒性。不同化学品由于理化性质不知,相互作用 时能否产生协同增效,抑或协同减效,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判断待测样品检测协同毒性的难 度更大于单一有毒物质的毒性。
[0017]3)无法检测不明添加物,只能检测已知的化学物质。倘若有已知化学物质的类似物、衍 生物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等作为不明添加物,则很难检测。
[0018]4)有毒物质种类繁多,从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因素考虑,无法面面俱到,做到全检。
[0019]斑马鱼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5%,由于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与人类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因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与人类基本近似,且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哺乳 动物高度相似。与其他实验动物相比,斑马鱼还具有胚胎及幼鱼身体透明(可在体直接用肉 眼和解剖显微镜观察各器官的发育过程)、体积小(可用微孔板分析)、发育周期短、体外受 精、繁殖能力强、单次产卵数较高等特点(Zon LI,Peterson RT.In vivo drug discovery in thezebrafish[J].Drug Discovery,2005,4:35-44.)。模式生物斑马鱼近年来已成为研究人类疾病模型 之一,既具有体外实验快速、高效、低廉、用药量小等优势,又具有哺乳类动物实验预测性 强、可比度高、可观察多个器官等优点,在化合物安全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Barros T P, Alderton W K,et al.Zebrafish:An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in vivo pharmacological assessment toidentify potential safety liabilities in early drug discovery[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8, 154:1400-1413.)。
[0020]因此,申请人考虑采用斑马鱼模型,进行整体生物学评价,通过观察斑马鱼的体内状态, 来判断食用油的安全性,作为传统的化学检测手段的补充完善。
[0021]经检索文献,发现目前斑马鱼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的,评价对象都是药品、化妆品,未 见应用于食用油领域的。而食用油中的成分杂、含量高低不同,食用油的安全性标准要求也 迥异于药品、化妆品,故如何开发出一种适用于食用油安全性的斑马鱼模型及其检测方法,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22]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通 过对食用油进行酶解、化学抽提的前处理,得到检测品的提取物,再通过斑马鱼处理后得到 毒性评价数据,据此判断、评价食用油的安全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0023]为此,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24]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构建斑马鱼毒性评价模型,通过提取、去脂、 洗涤的方式前处理食用油,得到检测品的提取物,再通过斑马鱼处理后得到毒性评价数据, 分析并评价食用油的安全性。
[0025]优选的,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1)提取物的制备
[0027]取体积比为3:1.5:1:1的食用油、乙腈、DMSO和超纯水混合,震荡,提取有机溶剂和
水 相,弃去油脂相;再加入环己烷洗涤两次,提取液氮吹干干燥3h,用0.5ml 70%甲醇定容,
ꢀ-
20℃备存;
[0028]2)安全性评价
[0029]取步骤1)制得的提取物稀释至斑马鱼胚胎培养基,稀释浓度为1.67μl/ml、3.3μl/ml、 6.7μl/ml、13.3μl/ml、26.7μl/ml,得提取物稀释液;
[0030]取4-128个细胞期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含有提取物稀释液的微孔板,设置斑马鱼胚胎培 养基、3.7mg/L二氯苯胺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暴露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斑马鱼评价食用油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斑马鱼毒性评价模型,通过提取、去脂、洗涤的方式前处理食用油,得到检测品的提取物,再通过斑马鱼处理后得到毒性评价数据,分析并评价食用油的安全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物的制备取体积比为3:1.5:1:1的食用油、乙腈、DMSO和超纯水混合,震荡,提取有机溶剂和水相,弃去油脂相;再加入环己烷洗涤两次,提取液氮吹干干燥3h,用0.5ml 70%甲醇定容,-20℃备存;2)安全性评价取步骤1)制得的提取物稀释至斑马鱼胚胎培养基,稀释浓度为1.67μl/ml、3.3μl/ml、6.7μl/ml、13.3μl/ml、26.7μl/ml,得提取物稀释液;取4-128个细胞期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含有提取物稀释液的微孔板,设置斑马鱼胚胎培养基、3.7mg/L二氯苯胺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暴露48h后,观察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症状,计算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判断并评价食用油的安全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义超宋如顺李露露李春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