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包括铜带放卷装置,所述铜带放卷装置包括放卷轴、放卷电机及用于存放铜带的铜带料筒,所述铜带料筒套设于收卷轴上,所述放卷电机与所述放卷轴转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放卷轴旋转,将所述铜带料筒上的铜带输送到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与所述补锂极片同时进入极片收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铜带放卷装置,在收卷补锂极片时,在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附上铜带,隔开叠起来的补锂极片,避免补锂极片在极片收卷装置收卷时出现发热、着火的现象,杜绝生产上的安全隐患。生产上的安全隐患。生产上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加工设备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锂电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收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收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池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高能量密度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0003]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补锂工艺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技术。在补锂工艺中需要对补锂极片进行收卷,因极片与锂膜之间接触时会发生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补锂极片在极片收卷装置中是叠起来收卷的,因此补锂极片收卷时会发热,容易着火,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0004]以上缺陷,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包括铜带放卷装置,所述铜带放卷装置包括放卷轴、放卷电机及用于存放铜带的铜带料筒,所述铜带料筒套设于收卷轴上,所述放卷电机与所述放卷轴转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放卷轴旋转,将所述铜带料筒上的铜带输送到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与所述补锂极片同时进入极片收卷装置。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放卷轴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中空轴体,所述第一中空轴体侧面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一胀紧块,相对的所述第一胀紧块内侧为楔形面,所述第一胀紧块与所述第一中空轴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一中空轴体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对应所述第一胀紧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楔形推块,所述第一顶杆朝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空轴体封闭端面内侧弹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放卷轴上设置有用于推出所述铜带料筒的第一料筒推出装置。
[0010]进一步的,更包括第一送带装置,所述第一送带装置设置在所述铜带放卷装置与所述极片收卷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送带装置将所述铜带输送到所述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与所述补锂极片同时进入极片收卷装置。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带装置包括第一压带装置及第一运带装置,所述第一压带装置包括用于压紧铜带的第一压紧块及第一压紧气缸,所述第一压紧气缸与所述第一压紧块驱动连接,
[0012]所述第一运带装置包括第一送带齿轮及第一送带齿条板,所述第一送带齿条板与所述第一送带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压紧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送带齿条板上。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放卷轴上设置有用于将铜带的位置纠正的纠偏装置,所述铜带放卷装置与所述第一送带装置之间设置有纠偏传感器,所述纠偏传感器与所述纠偏装置电性连接。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更包括铜带收卷装置,所述铜带收卷装置包括收卷轴、收卷电机及用于存放铜带的收卷料筒,所述收卷料筒套设于收卷轴上,所述收卷电机与所述收卷轴转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收卷轴旋转,极片从极片放卷装置出来后,所述极片上的铜带输送到所述铜带收卷装置上,由所述收卷料筒收卷。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收卷轴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二中空轴体,所述第二中空轴体侧面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胀紧块,相对的所述第二胀紧块内侧为楔形面,所述第二胀紧块与所述第二中空轴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二中空轴体内设置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对应所述第二胀紧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楔形推块,所述第二顶杆朝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空轴体封闭端面内侧弹性连接。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收卷轴上设置有用于推出所述收卷料筒的第二料筒推出装置。
[0017]进一步的,更包括第二送带装置,所述第二送带装置设置在所述铜带收卷装置与所述极片放卷装置之间,所述第二送带装置将所述极片上的铜带输送到所述铜带收卷装置,由所述收卷料筒收卷。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带装置包括第二压带装置及第二运带装置,所述第二压带装置包括用于压紧铜带的第二压紧块及第二压紧气缸,所述第二压紧气缸与所述第二压紧块驱动连接,
[0019]所述第二运带装置包括第二送带齿轮及第二送带齿条板,所述第二送带齿条板与所述第二送带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压紧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齿条板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技术通过铜带放卷装置,在收卷补锂极片时,在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附上铜带,隔开叠起来的补锂极片,避免补锂极片在极片收卷装置收卷时出现发热、着火的现象,杜绝生产上的安全隐患;
[0022]2、本技术通过铜带收卷装置将带有铜带的极片的铜带分离出来回收,从而使极片能够顺利进行后续的压延、覆膜工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铜带放卷装置与极片收卷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铜带放卷装置与极片收卷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铜带收卷装置与极片放卷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铜带收卷装置与极片放卷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7]在图中,
[0028]1、铜带放卷装置;2、铜带;3、补锂极片;4、极片收卷装置;5、第一送带装置;6、铜带收卷装置;7、极片;8、极片放卷装置;9、第二送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套设于”或者“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
[003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包括铜带放卷装置1,铜带放卷装置1包括放卷轴、放卷电机及用于存放铜带2的铜带料筒,铜带料筒套设于收卷轴上,放卷电机与放卷轴转动连接并驱动放卷轴旋转,将铜带料筒上的铜带2输送到补锂极片3带有锂膜的一侧与补锂极片3同时进入极片收卷装置4,由极片收卷装置4一起收卷。使用时,人工将铜带2与补锂极片3拉至极片收卷装置4,铜带2位于补锂极片3 带有锂膜的一侧,然后系统启动,即可将铜带2和补锂极片3一起收卷于极片收卷装置4 中。因极片7与锂膜之间接触时会发生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补锂极片3在极片收卷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带放卷装置,所述铜带放卷装置包括放卷轴、放卷电机及用于存放铜带的铜带料筒,所述铜带料筒套设于收卷轴上,所述放卷电机与所述放卷轴转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放卷轴旋转,将所述铜带料筒上的铜带输送到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与所述补锂极片同时进入极片收卷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轴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中空轴体,所述第一中空轴体侧面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一胀紧块,相对的所述第一胀紧块内侧为楔形面,所述第一胀紧块与所述第一中空轴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一中空轴体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对应所述第一胀紧块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楔形推块,所述第一顶杆朝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空轴体封闭端面内侧弹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轴上设置有用于推出所述铜带料筒的第一料筒推出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一送带装置,所述第一送带装置设置在所述铜带放卷装置与所述极片收卷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送带装置将所述铜带输送到所述补锂极片带有锂膜的一侧与所述补锂极片同时进入极片收卷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片铜带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带装置包括第一压带装置及第一运带装置,所述第一压带装置包括用于压紧铜带的第一压紧块及第一压紧气缸,所述第一压紧气缸与所述第一压紧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运带装置包括第一送带齿轮及第一送带齿条板,所述第一送带齿条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一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坤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