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56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池塘准备、扣蟹放养、小龙虾抱籽虾放养、移入螺蛳、第一次捕捞、第二次捕捞的养殖流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率先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引入小龙虾养殖,并且成功解决了相互之间时间差和空间分布的问题,确保河蟹的产量和小龙虾的产量都不降低,经济效益高,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对现有河蟹养殖池塘进行工程改造,适时引入小龙虾抱籽虾培育和捕捞技术,在4月~8月时间段内,成功实现一季小龙虾的增产养殖。养殖。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蟹与小龙虾复合养殖,尤其是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螃蟹,是我国传统的名优水产品之一,它以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而蜚声海内外。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养殖对象。
[0003]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1929年经日本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2014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800万亩,养殖产量约66万吨,形成的养殖总产值达158.6亿元。小龙虾产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餐饮、中介、文化—销售物流”等产业链环节,食客对小龙虾的消费火热,尤其是对肉质鲜美、品质较高的小龙虾消费量节节攀升。
[0004]目前,河蟹的养殖模式主要是池塘养殖,扣蟹投放时间每年春节前后,投放密度1000

1500只/亩,经过8

9个月的养殖,于当年9

11月份捕捞收获,一般产量约150

250斤/亩。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是稻田养殖,其他养殖模式还有池塘养殖、藕田套养和大水面增养殖等。其中小龙虾稻田养殖约占所有养殖的85%左右。小龙虾养殖模式一般是当年3月份投放虾苗,6月上中旬捕捞收获;或者是当年秋季投放种虾,来年春季捕捞收获卖成虾和虾苗。稻田养殖虾苗产量约200

300斤/亩,成虾产量约150

300斤/亩,产量因养殖水平各异。河蟹与小龙虾从小到大,会经历10

20次蜕壳生长,蜕壳期的河蟹和小龙虾都很脆弱,容易被同类杀死吃掉,因此养殖户一般会在河蟹池塘、小龙虾池塘内套养鳜鱼、鲈鱼、花鲢、白鲢、螺蛳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会吃掉河蟹或小龙虾,可以在养殖池中形成品种互补,增加产量和效益。
[0005]河蟹和小龙虾两个物种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河蟹养殖周期厂,小龙虾养殖周期短,难以同池养殖。随着养殖户的技术日渐成熟,在一个池塘内提高一个主养品种河蟹、或者小龙虾的单产,难度都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河蟹和小龙虾单产增产难度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准备:对河蟹养殖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晒塘、施肥、中央田块旋耕、防逃墙设置、水草栽种作业,养殖全程进行水质调控;(2)扣蟹放养:在1—2月间放养扣蟹,放养时水位为50

60cm,每亩放养扣蟹1000~1200只,规格为100

120只/千克,投喂颗粒蛋白饲料和/或动物性饵料;(3)小龙虾抱籽虾放养:在4月初放养小龙虾抱籽虾,每亩放养10

150只小龙虾抱籽虾,规格35g/只;(4)移入螺蛳:在3月下旬

4月初和/或6

8月,在全
池均匀投放螺蛳;(5)第一次捕捞:在7月底

8月初,将小龙虾全部捕捞;(6)第二次捕捞:在9月下旬~11月,将河蟹全部捕捞即可。
[0008]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河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为10~20亩,池深1.2~1.5m并具有深度为10

30cm的浅水区,所述河蟹养殖池塘四周开挖出围沟8~10m,四周塘埂高出围沟沟底1.5m,塘埂顶宽为2.0m,塘埂的坡比为1:2.5;池塘中央田板种植水草形成水草种植区,中央田板高度比围沟的沟底高50~60cm。
[0009]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水草包括伊乐藻、苦草或轮叶黑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30~40%。
[0010]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投放螺蛳,其为4月初每亩水面移植200

250kg,在6

8月每亩水面移植100kg。
[0011]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投喂颗粒蛋白饲料和/或动物性饵料,投喂量为池塘河蟹体重的4~10%。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率先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引入小龙虾养殖,并且成功解决了相互之间时间差和空间分布的问题,在4月初小龙虾抱籽虾放入池塘,小龙虾幼籽对池塘空间要求不高,不占用河蟹的生长空间,不会对河蟹生长、蜕壳造成影响,从而确保河蟹的产量和小龙虾的产量都不降低,经济效益高,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对现有河蟹养殖池塘进行工程改造,适时引入小龙虾抱籽虾培育和捕捞技术,在4月~8月时间段内,成功实现一季小龙虾的增产养殖。
[0014]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便,适宜在河蟹养殖池塘中进行推广应用,全程生产易于实施,每亩可以收获河蟹200斤左右,再新增收获大规格小龙虾200斤左右,由于8月份小龙虾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增加超过5000元以上,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养殖池塘的示意图;
[0016]图中,1

塘埂,2

水草种植区,3

防逃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1、池塘条件:河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为20亩,如图1所示,养殖池塘四周塘埂高出围沟沟底1.5m,塘埂顶宽为2.0m,塘埂的坡比为1:2.5。池塘四周开挖出围沟8~10m,池塘中央田板形成水草种植区,水草种植区田板高度比围沟的沟底高50~60cm。
[0020]2、养殖前准备:冬季,排干池塘水,先进行清塘、消毒和晒塘工作,然后进行施肥、中央田块旋耕、防逃墙设置和伊乐藻栽种等准备工作。
[0021]具体操作为:清塘后,按照75kg/亩的用量把生石灰全池泼洒到池塘内,加水适量,使生石灰遇水后起剧烈的化学作用;池塘曝晒数天后至塘底干涸龟裂,往标准池塘中施入
有机肥(一般发酵鸡粪)作为基肥,在池塘中按照200kg/亩施放鸡粪;采用旋耕机对中央田板进行翻耕,旋耕深度为10~15cm,将鸡粪混入泥土;沿着塘埂四周设置塑料膜作为防逃墙,防逃墙底部插在塘埂内侧的坡面上。清塘7~10天往围沟中注入新水,环沟栽伊乐藻,坂田撒苦草籽,上水后坂田可间栽伊乐藻或轮叶黑藻。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30~40%,过多的水草应及时清除。优质活螺蛳肉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

250kg;夏季可以进行螺蛳第二次投放补充,每亩水面移植100kg。
[0022]3、扣蟹放养:待水草生长稳定后,继续往围沟中注入新水,放养扣蟹一般在1—2月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准备:对河蟹养殖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晒塘、施肥、中央田块旋耕、防逃墙设置、水草栽种作业,养殖全程进行水质调控;(2)扣蟹放养:在1—2月间放养扣蟹,放养时水位为50

60cm,每亩放养扣蟹1000~1200只,规格为100

120只/千克,投喂颗粒蛋白饲料和/或动物性饵料;(3)小龙虾抱籽虾放养:在4月初放养小龙虾抱籽虾,每亩放养10

150只小龙虾抱籽虾,规格35g/只;(4)移入螺蛳:在3月下旬

4月初和/或6

8月,在全池均匀投放螺蛳;(5)第一次捕捞:在7月底

8月初,将小龙虾全部捕捞;(6)第二次捕捞:在9月下旬~11月,将河蟹全部捕捞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梦玲张凤翔尹思慧黄鸿兵陈友明李佳佳许志强刘远柱唐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螯龙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