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蛋白孔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42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靶分析物特性的表征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包含其的蛋白孔、以及其检测靶分析物的应用,其中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9%、98%、97%、96%、95%、90%、80%、70%、60%或50%同一性的序列,并且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在对应SEQ ID NO:1的T71、S75、F76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突变。或多个位置处的突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蛋白孔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靶分析物特性的表征
,特别涉及一种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包含其的蛋白孔以及其检测靶分析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核酸结构和序列的研究,核酸测序技术不断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对生物、化学、电学、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纳米孔研究出新型的快速、准确、低成本、高精度及高通量的核酸测序技术是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热点之一。
[0003]纳米孔(Nanopore)测序技术,又被称为第四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以单链核酸分子作为测序单元,利用一个能够提供离子电流通道的纳米孔,使得单链核酸分子在电泳驱动下通过该纳米孔,当核酸通过纳米孔时,会减少纳米孔的电流,对产生的不同信号实时读取序列信息的基因测序技术。
[0004]纳米孔测序主要特点是:读长很长,准确率较高,错误区大都发生在均聚寡核苷酸区域。纳米孔测序不但可实现天然DNA和RNA测序还可直接获取DNA和RNA的碱基修饰信息,例如它能够直接读取出甲基化的胞嘧啶,而不必像二代测序方法那样需要事先对基因组进行重亚硫酸盐(bisulfite)处理,这对于在基因组水平直接研究表观遗传相关现象有极大推动。纳米孔检测技术作为一个新型平台,具有低成本、高通量、非标记等优势。
[0005]纳米孔分析技术起源于Coulter计数器的专利技术以及单通道电流的记录技术。生理与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Neher和Sakamann在1976年利用膜片钳技术测量膜电势,研究膜蛋白及离子通道,推动了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实际应用进程。1996年,Kasianowicz等提出了利用α

溶血素对DNA测序的新设想,是生物纳米孔单分子测序的里程碑标志。随后,MspA孔蛋白、噬菌体Phi29连接器等生物纳米孔的研究报道,丰富了纳米孔分析技术的研究。Li等在2001年开启了固态纳米孔研究的新时代。受限于半导体和材料工业的发展,固态纳米孔测序进展缓慢。
[0006]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所设计的一种特殊生物纳米孔,孔内缢缩区形成的读取头结构可在当单链核酸(例如ssDNA)分子通过纳米孔时,造成孔道电流的阻塞,从而短暂地影响流过纳米孔的电流强度(每种碱基所影响的电流变化幅度是不同的),最后高灵敏度的电子设备检测到这些变化从而鉴定所通过的碱基。目前采用蛋白孔作为纳米孔进行测序,孔蛋白主要以大肠杆菌为来源。
[0007]目前纳米孔蛋白单一,需要开发替代的纳米孔蛋白实现纳米孔测序技术。孔蛋白也与测序精度密切相关,而且孔蛋白还涉及与控速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模式变化,进一步优化孔蛋白与控速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稳定性,对提高测序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积极影响。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准确率也有待改善,因此,需要开发改进的纳米孔蛋白,以进一步提高纳米孔测序的分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的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包含其的蛋白孔、及其应用。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其中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9%、98%、97%、96%、95%、90%、80%、70%、60%或50%同一性的序列,或由其组成,并且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在对应SEQ ID NO:1的T71、S75、F76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突变;
[0010]T71、S75、F76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为,T71、S75、F76、T71和S75、S75和F76、T71和S76、或T71和S75和F76。
[0011]优选地,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在对应SEQ ID NO:1的62

175、62

104、68

175、64

79、71

76、或69

76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突变。
[0012]优选地,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
[0013](1)对应SEQ ID NO:1的K69、P70、T71、P72、A73、S74、S75、和F76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2)对应SEQ ID NO:1的Q64、T65、G66、Q67、Y68、K69、P70、T71、P72、A73、S74、S75、F76、S77、T78、和S79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3)对应SEQ ID NO:1的R62、D63、Y68、K69、T71、S75、F76、和E104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或者(4)对应SEQ ID NO:1的Y68、K69、P70、T71、P72、A73、S74、S75、F76、E171和D175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突变选自以下:
[0015](a)对应SEQ ID NO:1的69

76位的氨基酸KPTPASSF突变为M1M2M3M4M5M6M7M8,其中M1选自R、K、H中的0至3种;M2选自P中的0至1种;M3选自S、G、C、U、T、M、A、V、L、I中的0至10种;M4选自P中的0至1种;M5选自A、G、V、L、I中的0至5种;M6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7选自A、T、G、V、L、I、S、C、U、M中的0至10种;M8选自Q、D、E、N、K、H、R中的0至7种;
[0016](b)对应SEQ ID NO:1的64

79位的氨基酸QTGQYKPTPASSFSTS突变为M9M
10
M
11
M
12
M
13
M
14
M
15
M
16
M
17
M
18
M
19
M
20
M
21
M
22
M
23
M
24
,其中M9选自L、G、A、V、I中的0至5种;M
10
选自T、S、C、U、M中的0至5种;M
11
选自G、A、V、L、I中的0至5种;M
12
选自Q、D、E、N中的0至4种;M
13
选自Y、F、W中的0至3种;M
14
选自R、H、K中的0至3种;M
15
选自P中的0至1种;M
16
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
17
选自P中的0至1种;M
18
选自A、G、V、L、I中的0至5种;M
19
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
20
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其中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9%、98%、97%、96%、95%、90%、80%、70%、60%或50%同一性的序列,并且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在对应SEQ ID NO:1的T71、S75、F76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突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在对应SEQ ID NO:1的62

175、62

104、68

175、64

79、71

76、或69

76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突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包括:(1)对应SEQ ID NO:1的K69、P70、T71、P72、A73、S74、S75、和F76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2)对应SEQ ID NO:1的Q64、T65、G66、Q67、Y68、K69、P70、T71、P72、A73、S74、S75、F76、S77、T78、和S79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3)对应SEQ ID NO:1的R62、D63、Y68、K69、T71、S75、F76、和E104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或者(4)对应SEQ ID NO:1的Y68、K69、P70、T71、P72、A73、S74、S75、F76、E171和D175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具有氨基酸的插入、缺失和/或替换。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其中所述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来源于绦虫假单胞菌。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其中所述孔蛋白单体的突变体的氨基酸突变选自以下:(a)对应SEQ ID NO:1的69

76位的氨基酸KPTPASSF突变为M1M2M3M4M5M6M7M8,其中M1选自R、K、H中的0至3种;M2选自P中的0至1种;M3选自S、G、C、U、T、M、A、V、L、I中的0至10种;M4选自P中的0至1种;M5选自A、G、V、L、I中的0至5种;M6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7选自A、T、G、V、L、I、S、C、U、M中的0至10种;M8选自Q、D、E、N、K、H、R中的0至7种;(b)对应SEQ ID NO:1的64

79位的氨基酸QTGQYKPTPASSFSTS突变为M9M
10
M
11
M
12
M
13
M
14
M
15
M
16
M
17
M
18
M
19
M
20
M
21
M
22
M
23
M
24
,其中M9选自L、G、A、V、I中的0至5种;M
10
选自T、S、C、U、M中的0至5种;M
11
选自G、A、V、L、I中的0至5种;M
12
选自Q、D、E、N中的0至4种;M
13
选自Y、F、W中的0至3种;M
14
选自R、H、K中的0至3种;M
15
选自P中的0至1种;M
16
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
17
选自P中的0至1种;M
18
选自A、G、V、L、I中的0至5种;M
19
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
20
选自A、G、V、L、I中的0至5种;M
21
选自N、D、E、Q、L、G、A、V、I中的0至9种;M
22
选自S、C、U、T、M中的0至5种;M
23
选自T、S、C、U、M中的0至5种;M
24
选自A、G、V、L、I中的0至5种;(c)对应SEQ ID NO:1的62位突变为S、C、U、T、M中的0至5种;63位突变为V、G、A、L、I中的0至5种;68位突变为F、W中的0至2种;69位突变为R、H中的0至2种;71位突变为S、C、U、M中的0至4种;75位突变为A、G、V、L、I中的0至5种;76位突变为Q、D、E、N中的0至4种;104位突变为V、G、A、L、I中的0至5种;和(d)对应SEQ ID NO:1的68

76位的氨基酸YKPTPASSF突变为M
25
M
26
M
27
M
28
M
29
M
30
M
31
M
32
M
33
,并且171位突变为N、D、Q中的0至3种;175位突变为N、E、Q中的0至3种,其中M
25
选自F、Y、W中的0至3种;M
26
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伟谢馥励何京雄岳飞飞李倩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