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3310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该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式(I)中,x的取值范围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特别是涉及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利用丙烯酸酯类嵌段共聚物对织物进行整理,能够提升织物的易去污性能,但是,现有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对织物的附着力较低,容易随着洗涤而流失。
[0003]另外,利用传统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结合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类嵌段共聚物,通常需要使用中和剂来促使自组装胶束的形成,聚合工艺复杂,不易实现产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该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整理织物,得到的织物具有长效的易去污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所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0006][0007]式(I)中,x的取值范围为30

75,y的取值范围为3

15,z的取值范围为9

30,b代表嵌段连接,
[0008]R1选自

NH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m的取值范围为15

50,R
10
选自

O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09]R2选自具有1

7个碳原子的第一烷基,所述第一烷基上带有可交联基团,/>[0010]R3选自具有1

10个碳原子的第二烷基,
[0011]R4、R5、R6、R7、R8、R9独立的选自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交联基团选自羟基、氨基或环氧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R2选自选自选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6选自H,所述R7选自H或者甲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中m的取值范围为15

50,R
10
选自OH或CH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4选自H,所述R5选自H或甲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R3选自选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8选自H,所述R9选自H或甲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x与所述y的比值为5:1

10:1;
[0017]及/或,所述y与所述z的比值为1:2

1:3。
[001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5

104g/mol

3.5

105g/mol。
[0019]本专利技术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中,嵌段中含有可交联基团,利用包含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整理剂整理织物,可交联基团能够与织物分子链中的羟基发生交联,从而将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通过共价键连接到织物的表面,以提高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与织物的附着力。同时,嵌段位于具有亲水性的嵌段和具有疏水性的嵌段之间,嵌段对嵌段和嵌段起到阻隔作用,避免了亲/疏水嵌段缠绕,因此,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能够在水中,更好的形成微相分离结构,进而赋予织物长效的易去污性能。
[0020]一种如上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在第一引发剂以及第一链转移剂的存在下,第一单体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得到聚丙烯酸酯;
[0022]在第二引发剂和聚丙烯酸酯的存在下,第二单体与所述聚丙烯酸酯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以及
[0023]在第三引发剂以及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存在下,第三单体与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经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
[0024]其中,所述第一单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述,所述第二单体的结构式如式(III)所述,所述第三单体的结构式如式(IV)所述,
[0025][0026]式(II)中,R1选自选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m的取值范围为15

50,R
10
选自O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R4、R5独立的选自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27]式(III)中,R2选自具有1

7个碳原子的第一烷基,所述第一烷基上带有可交联基团,R6、R7独立的选自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28]式(IV)中,R3选自具有1

10个碳原子的第二烷基,R8、R9独立的选自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0029]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单体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得到第一聚丙烯酸酯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引发剂、所述第一链转移剂以及所述第一单体的摩尔比为1:1.5:30

1:1.5:75,温度为55℃

75℃。
[0030]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单体与所述聚丙烯酸酯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二引发剂、所述第二单体与所述第一单体的摩尔比为1:3:30

1.5:15:75,温度为55℃

75℃。
[0031]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单体与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经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步骤中,所述第三引发剂、所述第三单体与所述第一单体的摩尔比为1:9:30

1.5:30:75,温度为55℃

65℃。
[0032]本专利技术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链中包括相连的嵌段以及嵌段,其中,嵌段具有亲水性,嵌
段具有疏水性,因此,在第三单体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经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步骤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能够顺利的自组装形成胶束,避免了中和剂的使用,并且,第三单体在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内,具有较好的自由基隔离效应,能精准控制丙烯酸酯类的结构;同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还作为乳化剂,增加了第三单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避免了小分子乳化剂的使用。
[0033]一种如上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在制备胶黏剂、整理剂或涂料中的应用。
[0034]一种织物的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将织物浸于整理剂中,进行浸轧和定型,所述整理剂包括如上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
[003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织物浸于整理剂中的步骤中,所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在所述整理剂中的质量浓度为30g/L

80g/L;
[0037]及/或,所述进行浸轧的步骤中,所述浸轧采用一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中,x的取值范围为30

75,y的取值范围为3

15,z的取值范围为9

30,b代表嵌段连接,R1选自

NH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m的取值范围为15

50,R
10
选自

O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R2选自具有1

7个碳原子的第一烷基,所述第一烷基上带有可交联基团,R3选自具有1

10个碳原子的第二烷基,R4、R5、R6、R7、R8、R9独立的选自H或具有1

3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交联基团选自羟基、氨基或环氧基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2选自选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6选自H,所述R7选自H或者甲基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m的取值范围为15

50,R
10
选自OH或CH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4选自H,所述R5选自H或甲基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选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8选自H,所述R9选自H或甲基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x与所述y的比值
为5:1

10:1;及/或,所述y与所述z的比值为1:2

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5

104g/mol

3.5

105g/mol。8.一种如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引发剂以及第一链转移剂的存在下,第一单体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得到聚丙烯酸酯;在第二引发剂和聚丙烯酸酯的存在下,第二单体与所述聚丙烯酸酯经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以及在第三引发剂以及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存在下,第三单体与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经乳液聚合得到丙烯酸酯类多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单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述,所述第二单体的结构式如式(III)所述,所述第三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杨欣宋金星吴彬乐翔王勇李鑫王胜鹏于本成缪华丽陈八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传化功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