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堤身和马道,所述马道靠近河道的一侧设置有护坡;还包括设置于马道一侧的清理槽,所述清理槽内设置有打捞网,所述马道上设置有用于提升打捞网的提升组件。在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漂浮在河道水面上的垃圾汇聚到河道两侧的清理槽内,通过提升组件驱动打捞网上升,进而实现打捞清理槽中垃圾的目的,净化河道,无需工人进入河道大面积清理垃圾,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
[0001]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河流整治过程中,下游景观壅水坝或水库的存在,施工导流和围堰建设施工难度大,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和投资大大增加,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可以解决堤防基础施工期在水下施工,不设围堰和导流工程,大大减少施工临时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039523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生态防波堤,包括防波堤堤身,所述防波堤堤身近水侧为斜坡式结构,且所述防波堤堤身近水侧底部延伸形成护底;所述防波堤堤身近水侧的斜坡下部表面设有若干扭王字块,所述扭王字块表面设有混凝土块体,所述防波堤堤身近水侧的斜坡上部表面设有扭王字块,所述扭王字块表面覆盖土壤,所述土壤表面种植有绿化植物;所述防波堤堤身近水侧的斜坡上部及下部的分界线为水位线。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河道中通常会漂浮一些垃圾,污染河道,目前通常需要进入河流进行人工打捞,清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清理河道垃圾,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包括堤身和马道,所述马道靠近河道的一侧设置有护坡;还包括设置于马道一侧的清理槽,所述清理槽内设置有打捞网,所述马道上设置有用于提升打捞网的提升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漂浮在河道水面上的垃圾汇聚到河道两侧的清理槽内,通过提升组件驱动打捞网上升,进而实现打捞清理槽中垃圾的目的,净化河道,无需工人进入河道大面积清理垃圾,操作方便。
[0008]可选的,所述马道靠近河道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动块,所述打捞网设置于滑动块上,每个所述打捞网至少对应设置两个竖杆。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打捞网上升的过程中,滑块与竖杆配合,起到对打捞网导向的作用,便于提升打捞网。
[0010]可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拉绳、第一绕线轮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马道上,所述第一绕线轮转动设置于马道上,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绕设于第一绕线轮上,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马道上转动设置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与第一绕线轮同轴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提升打捞网时,转动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一绕线轮旋转,带动第一拉绳运动,进而实现带动打捞网上升的目的。
[0012]可选的,所述打捞网靠近马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滑动块转动连接,所述马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捞网绕铰接轴翻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马道上靠近打捞网的一侧开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沿马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打捞网被提升至马道的上方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打捞网向收集槽处翻转,以使打捞网内的垃圾倾倒入收集槽内,实现自动清理打捞网内垃圾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0014]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拉绳、第二绕线轮、第二转轴和滑轮,所述打捞网内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滑轮转动设置于支架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马道上,所述第二绕线轮同轴固定设置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绕设于第二绕线轮上,另一端绕过滑轮与打捞网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转动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带动第二绕线轮转动,第二绕线轮带动第二拉绳运动,进而拉动打捞网偏转,实现自动清理打捞网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齿盘,所述第一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用于与齿盘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套管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柄;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且第二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齿盘错位设置,且第二齿轮位于齿盘与手柄之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清理垃圾时,向靠近齿盘处推动套管,以使第一齿轮与齿盘啮合,然后通过手柄转动套管,套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盘以及第一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一绕线轮带动第一拉绳运动,进而提升打捞网,待打捞网被提升至马道的上方后;此时回拉手柄,以使第一齿轮脱离齿盘并与第二齿轮啮合,然后转动手柄,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绕线轮转动,驱动第二拉绳运动,进而带动打捞网翻转,以实现将垃圾倾倒入收集槽内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0018]可选的,所述齿盘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让位槽内,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绕线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与套管抵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力驱使第一齿轮向远离齿盘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齿轮自动与第二齿轮啮合,使用方便,而此时套管与限位台抵接,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保持处于啮合的状态。
[0020]可选的,所述竖杆上滑动套设有安装块,所述清理槽设置于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限定安装块位置的限位件。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清理槽的高度时,解除限位件的限定,然后滑动安装块即可,可根据实际水面的高度适应性的调节清理槽的高度位置,提高适用性。
[0022]可选的,所述清理槽靠近马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安装块之间连接有缓冲件。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槽受到水流的冲击后,缓冲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清理槽受损。
[0024]可选的,所述清理槽远离马道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且相邻
两块导流板远离清理槽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的设置,便于河道中的垃圾通过导流板之间的通道进入到清理槽内,且减小清理槽内的垃圾远离清理槽。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在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漂浮在河道水面上的垃圾汇聚到河道两侧的清理槽内,通过提升组件驱动打捞网上升,进而实现打捞清理槽中垃圾的目的,净化河道,无需工人进入河道大面积清理垃圾,操作方便;2. 待打捞网被提升至马道的上方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打捞网向收集槽处翻转,以使打捞网内的垃圾倾倒入收集槽内,实现自动清理打捞网内垃圾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3. 清理槽受到水流的冲击后,缓冲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清理槽受损。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体现打捞网和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体现清理槽和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堤身;2、马道;21、护坡;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包括堤身(1)和马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道(2)靠近河道的一侧设置有护坡(21);还包括设置于马道(2)一侧的清理槽(22),所述清理槽(22)内设置有打捞网(3),所述马道(2)上设置有用于提升打捞网(3)的提升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道(2)靠近河道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竖杆(23),所述竖杆(23)上滑动套设有滑动块(231),所述打捞网(3)设置于滑动块(231)上,每个所述打捞网(3)至少对应设置两个竖杆(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4)包括第一拉绳(41)、第一绕线轮(42)和第一转轴(43),所述第一转轴(43)转动设置于马道(2)上,所述第一绕线轮(42)转动设置于马道(2)上,所述第一拉绳(41)的一端绕设于第一绕线轮(42)上,所述第一拉绳(41)的另一端与滑动块(2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3)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52),所述马道(2)上转动设置有蜗轮(51),蜗轮(51)与蜗杆(52)啮合,所述蜗轮(51)与第一绕线轮(42)同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网(3)靠近马道(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铰接轴(31),所述铰接轴(31)与滑动块(231)转动连接,所述马道(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捞网(3)绕铰接轴(31)翻转的驱动机构(6),所述马道(2)上靠近打捞网(3)的一侧开设有收集槽(24),所述收集槽(24)沿马道(2)的长度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复合式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拉绳(61)、第二绕线轮(62)、第二转轴(63)和滑轮(64),所述打捞网(3)内固定设置有支架(32),所述滑轮(64)转动设置于支架(32)上,所述第二转轴(63)转动设置于马道(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王鲜,陈立宝,王鑫,顾程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