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50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包括壳体机构、减震机构、散热机构和防水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位于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且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以及外壁上,所述防水机构位于所述散热机构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受到撞击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内壳滑动套接在电机的外表面,为电机提供第二层的保护,同时在正常行驶时,内壳滑回原始位置,内壳为滑动设置,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在电机在正常运行中,内壳不为电机提供二次保护,便于电机的散热以及电机的正常运行,本装置能够对电机提供双层保护,外壳进行保护,内壳减少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同时使得电机得到缓冲,防止电机的损坏,且本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地说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且很容易损坏,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因此需要保护壳进行保护,目前市面上的保护壳,结构造型比较简单,使得功能不完善,对电机的保护不充分,在发生撞击时导致电机的损坏,同时电机转动时长时间的震动导致电机出现偏移以及损坏,影响车辆的行驶,且使用保护壳是散热不充分,导致电机的温度过高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撞击以及减小震动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包括壳体机构、减震机构、散热机构和防水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位于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且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以及外壁上,所述防水机构位于所述散热机构的内部。
[0007]上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所述壳体机构包括外壳、内壳、拉伸弹簧、调节板、拉伸带、卡杆、卡杆弹簧、卡槽、滑轮、滑槽、限位块和电机;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内壳相对安装,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调节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伸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壳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杆的一端与所述内壳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另一端的端壁设置为弧形,所述卡杆弹簧位于所述卡杆的外表面上,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内壳的另一端面上,所述卡杆可与所述卡槽进行卡接,所述滑轮位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上,所述滑槽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槽的内部的两端,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的直径,且所述内壳滑动连接在所述电机的外表面上,通过外壳的设置,当受到撞击时,外壳为电机提供第一层的保护,当电机受到撞击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内壳滑动套接在电机的外表面,为电机提供第二层的保护,防止电机损坏,同时在正常行驶时,内壳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滑回原始位置,通过内壳的滑动设置,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在电机在正常运行中,内壳不为电机提供二次保护,便于电机的散热以及电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了避免内壳对电机保护时产生振动,通过卡杆弹簧的作用,能够减少卡接时的震动,通过壳体机构的设
置,能够对电机提供双层保护,外壳对电机进行保护,内壳减少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同时是电机得到缓冲,防止电机的损坏,且本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
[0008]上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第二减震弹簧、分散箱、分散杆、缓冲箱、固定环、缓冲环和分散筒;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板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二减震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分散箱的内部,且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与所述分散杆连接,所述分散杆位于所述分散箱的内部,所述分散箱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内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减震板和所述第二减震板的接触端;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箱内部一端,所述缓冲环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一端,所述电机的散热端位于所述缓冲箱的内部,且所述固定环套接在所述电机散热端的外表面上,所述缓冲环与所述电机的散热端卡接,所述分散筒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缓冲箱内部的另一端,所述分散筒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的设置,能够在内壳对电机进行保护时,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与内壳接触,减少来自电机的震动,同时能够将电机受到的撞击进行分散,进而减少电机受到的撞击,防止电机因冲击力而导致偏移,每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均为单独的,使得减震效果更佳,同时在电机运行中,分散箱内部的分散杆将电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分散,以及通过缓冲箱的设置,能够在车辆行驶至崎岖路段时,减少外部的震动,同时能够使得电机自身的震动减小。
[0009]上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环、软管、收集孔、扇叶、排风管和止气阀膜;所述水环位于所述电机外表面上,所述水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水环之间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环的流体入口端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外壳一端面为内弧面,所述收集孔位于所述外壳内弧面上,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孔连接,所述扇叶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扇叶的直径小于所述内壳的直径;所述缓冲箱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风管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排风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外壁的一端面上,所述止气阀膜位于所述排风管上,所述止气阀膜内部的流体方向为:自所述外壳的内部向外,通过水环的设置,能够对电机起到散热的作用,防止电机的温度过高,同时热风由排风管排出,止气阀膜防止热风的回流。
[0010]上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所述防水机构包括通孔、挡盖、转板、密封橡胶、密封箱和过滤网;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挡盖位于所述通孔的外表面上,所述转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通孔内部的一端,所述转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板相对安装,所述密封橡胶固定安装在所述转板的另一端,所述密封箱位于所述通孔的的内底壁,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挡盖的内部,通过水环的设置,当外壳的外表面存在水的情况下,由外壳外表面的收集孔收集,进而对电机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得本装置同时起到防水以及散热的作用,同时挡盖上的过滤网能够防止灰尘以及杂质的进入,使得本装置能够实现散热以及防水、防尘的作用。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2]1、通过外壳的设置,当受到撞击时,外壳为电机提供第一层的保护,当电机受到撞击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内壳滑动套接在电机的外表面,为电机提供第二层的保护,防止电
机损坏,同时在正常行驶时,内壳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滑回原始位置,通过内壳的滑动设置,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在电机在正常运行中,内壳不为电机提供二次保护,便于电机的散热以及电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了避免内壳对电机保护时产生振动,通过卡杆弹簧的作用,能够减少卡接时的震动,通过壳体机构的设置,能够对电机提供双层保护,外壳对电机进行保护,内壳减少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同时是电机得到缓冲,防止电机的损坏,且本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
[0013]2、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的设置,能够在内壳对电机进行保护时,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与内壳接触,减少来自电机的震动,同时能够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构(100)、减震机构(200)、散热机构(300)和防水机构(400);所述减震机构(200)位于所述壳体机构(100)的内部,且所述散热机构(300)位于所述壳体机构(100)的内部以及外壁上,所述防水机构(400)位于所述散热机构(300)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机构(100)包括外壳(101)、内壳(102)、拉伸弹簧(103)、调节板(104)、拉伸带(105)、卡杆(106)、卡杆弹簧(107)、卡槽(108)、滑轮(109)、滑槽(110)、限位块(111)和电机(112);所述内壳(102)位于所述外壳(101)的内部,所述内壳(1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内壳(102)相对安装,所述拉伸弹簧(103)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10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02)内部一端,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调节板(104)的外表面上,所述拉伸弹簧(104)的另一端与所述拉伸带(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带(10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壳(102)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杆(106)的一端与所述内壳(102)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壳(102)的另一端的端壁设置为弧形,所述卡杆弹簧(107)位于所述卡杆(106)的外表面上,所述卡槽(108)位于所述内壳(102)的另一端面上,所述卡杆(106)可与所述卡槽(108)进行卡接,所述滑轮(109)位于所述内壳(102)的外表面上,所述滑槽(110)位于所述外壳(101)的内部,所述滑轮(109)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10)的内部,所述限位块(111)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槽(110)的内部的两端,所述电机(112)位于所述外壳(101)的内部,所述内壳(102)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112)的直径,且所述内壳(102)滑动连接在所述电机(112)的外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200)包括第一减震弹簧(201)、第一减震板(202)、第二减震板(203)、第二减震弹簧(204)、分散箱(205)、分散杆(206)、缓冲箱(207)、固定环(208)、缓冲环(209)和分散筒(210);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01)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板(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板(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板(203)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二减震板(2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0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李琼郭贺洋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