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隔振组件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19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46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和电机。该电机隔振组件包括第一隔振件,设在电机的定子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第一侧接触所述定子外壁;第二隔振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第二侧接触;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采用了第一隔振件和第二隔振件组合的二级隔振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由于电磁激励造成了定子振动传递到壳体上,降低了电磁噪声。同时由于第一隔振件设在定子和壳体之间,而第二隔振件设在壳体上,不会增大电机的体积,因此可应用于大中型电机的隔振。因此可应用于大中型电机的隔振。因此可应用于大中型电机的隔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隔振组件和电机


[0001]本申请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和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产品的声品质逐渐收到消费者与商家的重视。而电机被使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应用于家电、制造、汽车等领域,在其起停与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振动噪声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隔振处理以提高其NVH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有直线振动电机的隔振结构,包括第一隔振装置和第二隔振装置。第一隔振装置设置在固定罩和线性振荡电动机的壳体之间,以衰减来自线性振荡电动机的高频和小振幅振动。第一振动隔离装置包括第一组拉伸弹簧和第二组拉伸弹簧,其中在固定罩和线性振荡马达之间形成横向间隙。第二振动隔离装置设置在横向间隙中,以衰减来自线性振荡电动机的低频和大振幅振动。第二防振装置包括至少两组限位突起和限位块,其中限位突起和限位块分别或反向地设置在线性振动马达和固定罩上。隔振结构提高了往复式线性振荡电动机和斯特林发动机的稳定性,并减少了机械振动和噪声。但该隔振结构略显复杂,会导致电机体积增大,不便应用于大中型电机隔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和电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隔振结构略显复杂,会导致电机体积增大,不便应用于大中型电机隔振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包括:
[0006]第一隔振件,设在电机的定子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第一侧接触所述定子外壁;
[0007]第二隔振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第二侧接触;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振件包括隔振条,所述隔振条平行于所述定子的轴线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定子外壁设有轴向延伸的安置槽,所述隔振条部分设于所述安置槽中。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振件为沿所述壳体径向方向可调地设在所述壳体上。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振件包括外壳、接触板和隔振器,所述接触板经所述隔振器连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接触板与所述第二侧为抵靠式接触;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外壳设为有开口的盒状,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壳体内;所述接触板设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接触板在受到所述第一隔振件的挤压,能活动地移动至所述外壳内。
[0013]可选地,所述隔振器设为环状,所述环状轴向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板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盒状的底板接触。
[0014]可选地,所述接触板一侧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接于所述环状的内孔中。
[0015]可选地,所述环状的轴向截面形状包括对称的平行四边形。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振件与所述壳体为螺纹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定子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内还填充有缓震材料。
[0018]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隔振组件。
[00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包括:第一隔振件,设在电机的定子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第一侧接触所述定子外壁;第二隔振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第二侧接触;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
[0020]采用了第一隔振件和第二隔振件组合的二级隔振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由于电磁激励造成了定子振动传递到壳体上,降低了电磁噪声。同时由于第一隔振件设在定子和壳体之间,而第二隔振件设在壳体上,不会增大电机的体积,因此可应用于大中型电机的隔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径向剖视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轴向剖视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爆炸结构图。
[0025]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6]1、壳体;2、定子;21、安置槽;3、第一隔振件;4、第二隔振件;5、外壳;6、接触板;61、安装部;7、隔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包括:
[0028]第一隔振件3,设在电机的定子2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隔振件3的第一侧接触所述定子2外壁;
[0029]第二隔振件4,设在所述壳体1上,且与所述第一隔振件3的第二侧接触;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
[0030]本申请在电机的定子2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设置第一隔振件3,首先消耗定子2径向的振动,减少定子2振动传递至壳体1;其次,在第一隔振件3无法将振动全部消耗时,残余振动也只能经由第一隔振件3传递到第二隔振件4上,由第二隔振件4进一步对残余振动进行消耗,减少定子2传递至壳体1的振动量,从而达到降低整机的电磁振动噪声的目标。
[0031]第一隔振件3设在定子2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而第二隔振件4设在壳体1上,也就是说,本申请所采用的两个隔振件只是在电机本身所占体积内进行改造,没有增大电机的体积,避免了传统隔振结构导致电机体积增大的问题发生,因此可适用于大中型电机的隔振。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振件3包括隔振条,所述隔振条平行于所述定子2轴线设置。
[0033]第一隔振件3采用隔振条结构,且沿定子2轴向设置,尤其是沿定子2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多个隔振条,能实现定子2和壳体1之间的减振效果。
[0034]隔振条的长度可与定子2的轴向长度相当,如图2所示,可优选的在定子2的竖直方
向和水平方向上四处位置设置隔振条。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2外壁设有轴向的安置槽21,所述隔振条部分设于所述安置槽21中。
[0036]为防止隔振条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相对定子2发生周向移动,影响减振效果,在定子2外周壁上设置轴向上的安置槽21,便于对隔振条进行限位。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振件4为沿所述壳体1径向方向可调地设在壳体1上。
[0038]第二隔振件4沿壳体1径向方向设在壳体1上,可在壳体1上设置径向通孔,第二隔振件4可径向上移动地设于该通孔中,第二隔振件4通过螺纹固定在壳体1上,用于调整第二隔振件4对第一隔振件3的作用力,达到改变减振的作用效果。
[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振件4包括外壳5、接触板6和隔振器7,所述接触板6经所述隔振器7连接在所述外壳5内;所述接触板6与所述第二侧为抵靠式接触;所述外壳5与所述壳体1为可拆卸式连接。
[0040]外壳5与所述壳体1为可拆卸式连接,比如其外部可加工有螺纹,能与电机壳体1上安装位置孔匹配,用于固定第二隔振件4。接触板6经隔振器7设在外壳5内,当第一隔振件3的振动传递至接触板6,避免与外壳5碰撞,导致振动直接传递至壳体1。隔振器7采用隔振缓冲的弹性元件,兼具机械振动模型中的弹簧与阻尼。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5设为有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振件(3),设在电机的定子(2)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隔振件(3)的第一侧接触所述定子(2)外壁;第二隔振件(4),设在所述壳体(1)上,且与所述第一隔振件(3)的第二侧接触;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件(3)包括隔振条,所述隔振条平行于所述定子(2)的轴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的安置槽(21),所述隔振条部分设于所述安置槽(2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件(4)为沿所述壳体(1)径向方向可调地设在所述壳体(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隔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件(4)包括外壳(5)、接触板(6)和隔振器(7),所述接触板(6)经所述隔振器(7)连接在所述外壳(5)内;所述接触板(6)与所述第二侧为抵靠式接触;所述外壳(5)与所述壳体(1)为可拆卸式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杰张芳龚高李广海张勐梁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