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127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包括:一对蒸发器,套设在贯流风扇的外部,且一对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相邻设置;多组依次连接的导风板组件,每组导风板组件设置在蒸发器的外部,每组导风板组件包括:一对圆环形轨道,沿贯流风扇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组导风板组件中邻近设置的两个圆环形轨道彼此连接;一对第一导风板,两个第一导风板的两侧分别嵌设在一对圆环形轨道内,并可沿圆环形轨道滑动,两个第一导风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二端之间形成进风口,其中,两个冷媒入口与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红外线测温仪,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导风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内机,实现了分区送风。区送风。区送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空调器及一种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夏季,尤其是在南方,天气异常炎热,致使室内温度很高,而房间内的温度必然会存在温差,尤其是朝向不好的房屋,比如说西晒的房屋,其房间内温差更大。现有的空调器无法针对房间内温度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区制冷,实现房间内温度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一种空调器以及一种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无法分区送风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包括:一对蒸发器,一对所述蒸发器套设在贯流风扇的外部,且一对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相邻设置;多组依次连接的导风板组件,每组所述导风板组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外部,每组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一对圆环形轨道,一对所述圆环形轨道沿所述贯流风扇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组所述导风板组件中邻近设置的两个所述圆环形轨道彼此连接;一对第一导风板,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侧分别嵌设在一对所述圆环形轨道内,并可沿所述圆环形轨道滑动,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二端之间形成进风口,其中,两个所述冷媒入口与一个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红外线测温仪,所述红外线测温仪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风板。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数量为三组。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所述蒸发器为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所述冷媒入口与中间组导风板组件的出风口对应设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端设有凸缘,两个所述凸缘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板,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转动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所述出风口的角度小于所述进风口的角度,其中,所述进风口的角度大于180
°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所述进风口的角度为230
°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还包括一对支架,所述贯流风扇的两端、首个圆环形轨道以及末个圆环形轨道分别与所述支架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内机。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人体温度、人体位置信息、房间内的最高温度以及最高温度点的位置信息;比较所述人体温度与所述房间内的最高温度;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冷媒入口相对的出风口吹向温度高的位置,其余的出风口吹向温度低的位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分区送风预设时间后,获取房间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判断所述最高温度与所述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值;若所述最高温度与所述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值,则执行正常模式,若所述最高温度与所述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继续执行分区送风模式。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内机,通过将两个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相邻设置,可使与冷媒入口相对的出风口具有更好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通过设置多组导风板组件,使空调内机具有多个出风口,实现了分区送风;通过设置圆环形轨道,第一导风板可沿圆环形轨道滑动,从而调节每个出风口的出风位置,每个出风口的出风位置及出风温度均不相同,可对房间内温度不同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制冷或制热,可使房间内温度快速达到均衡。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示出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0:第一导风板;
ꢀꢀꢀꢀꢀ
11:圆环形轨道;
ꢀꢀꢀꢀꢀ
12:第二导风板;
[0021]20:贯流风扇;
ꢀꢀꢀꢀꢀꢀꢀ
30:蒸发器;
ꢀꢀꢀꢀꢀꢀꢀꢀꢀ
31:冷媒入口;
[0022]32:冷媒出口;
ꢀꢀꢀꢀꢀꢀꢀ
40:红外线测温仪;
ꢀꢀꢀ
50:支架;
[0023]10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下面结合图1

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
[0027]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内机包括:贯流风扇20、一对蒸发器30、多组导风板组件和红外线测温仪40。一对蒸发器30套设在贯流风扇20的外部,且一对蒸发器30的冷媒入口31相邻设置。多组导风板组件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并设置在蒸发器30的外部。每组导风板组件包括:一对圆环形轨道11和一对第一导风板10。一对圆环形轨道11沿
贯流风扇2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组导风板组件中邻近设置的两个圆环形轨道11彼此连接,两个第一导风板10的两侧分别嵌设在一对圆环形轨道11内,并可沿圆环形轨道11滑动,两个第一导风板10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两个第一导风板10的第二端之间形成进风口,其中,两个冷媒入口31与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红外线测温仪40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导风板10上。
[0028]具体来说,贯流风扇20的外部套设有两个蒸发器30,两个蒸发器30的冷媒入口31靠近设置,制冷时,两个冷媒入口31所对应的出风口出风温度最低,远离冷媒入口31的出风口出风温度较高;相应地,制热时,两个冷媒入口31所对应的出风口出风温度最高,远离冷媒入口31的出风口出风温度较低。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蒸发器30可以为换热管,换热管呈螺旋状缠绕在贯流风扇20的外部;蒸发器30也可以为环形换热器,环形换热器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空腔,冷媒在此空腔内进行流动,环形换热器套设在贯流风扇20的外部。
[0029]每个第一导风板10均可沿圆环形轨道11滑动,以调节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蒸发器,一对所述蒸发器套设在贯流风扇的外部,且一对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相邻设置;多组依次连接的导风板组件,每组所述导风板组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外部,每组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一对圆环形轨道,一对所述圆环形轨道沿所述贯流风扇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组所述导风板组件中邻近设置的两个所述圆环形轨道彼此连接;一对第一导风板,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侧分别嵌设在一对所述圆环形轨道内,并可沿所述圆环形轨道滑动,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二端之间形成进风口,其中,两个所述冷媒入口与一个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红外线测温仪,所述红外线测温仪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风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数量为三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所述冷媒入口与中间组导风板组件的出风口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端设有凸缘,两个所述凸缘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板,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廷琪吕福俊孙治国陈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