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125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称取银翘散加甲醇提取,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水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萃取,分离出的正丁醇层加水洗涤,弃去水液,加入石油醚,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上层溶液加入甲醇溶液洗涤后收集上层溶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0.5~2mL。该方法只需要制备一种供试品溶液,就可满足牛蒡子、甘草、淡豆豉、荆芥穗四种药材在2种展开条件下,从中药银翘散复杂体系中同时鉴别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缩短了薄层鉴别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对照品、试剂的消耗,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成本。了检测成本。了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成分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质量是保障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是保证中药发挥其疗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保障,因此提升中药质控标准对于提高中药质量尤为重要。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而采用单一的组分来评价中药质量缺乏全面性。
[0003]经方银翘散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上焦篇,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生甘草十味中药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银翘散对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确的疗效,是中医临床治疗流感首选的经典名优方剂之一。银翘散是含有10味药的大复方,目前执行2020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仅对金银花、连翘两味中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显然是不能全面地对银翘散进行质量控制,指标单一,单一成分的检测难以表征银翘散的物质特征。且在传统的薄层鉴别中,多种成分的检测需要对中药复方中每一味药材都建立一种样品处理方法和一种展开条件,程序复杂,检测效率低,且成本高。
[0004]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对银翘散中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检测、且操作简单、成本低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检测银翘散质量的方法存在的指标单一、操作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制备一种供试品溶液,就可满足牛蒡子、甘草、淡豆豉、荆芥穗四种药材在2种展开条件下,从中药银翘散复杂体系中同时鉴别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该方法缩短了薄层鉴别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对照品、试剂的消耗,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供试品溶液制备:称取银翘散5~15g,加甲醇提取,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水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萃取,分离出的正丁醇层加水洗涤,弃去水液,加入石油醚,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上层溶液加入甲醇溶液洗涤后收集上层溶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0.5~2mL;(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牛蒡子、甘草、淡豆豉、荆芥穗对照药材加甲醇溶解,上清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浓度为0.5~1g/mL;(3)薄层色谱鉴别:
a)牛蒡子、甘草共同鉴别:吸取供试品溶液、牛蒡子对照品溶液、甘草对照品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0:1~5:0.1~1的乙酸丁酯

乙醇

氨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365nm紫外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甘草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喷以6%的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甘草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可见光下显相同颜色斑点,继续在110℃加热5~15min,于365nm紫外灯下检视,在与牛蒡子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可见光下显相同颜色斑点;b)淡豆豉、荆芥穗共同鉴别:吸取供试品溶液、淡豆豉对照品溶液、荆芥穗对照品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0:1~5:0.1~1的甲苯

乙酸丁酯

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于254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淡豆豉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紫外灯下显相同颜色斑点,喷以6%的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清晰,置于365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荆芥穗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紫外灯下显相同颜色斑点,可见光下与荆芥穗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斑点。
[0007]进一步地,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的银翘散和对照品药材的提取方式为放置过夜或超声10~40min。
[0008]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展开距离为6~10cm。
[0009]进一步地,步骤(1)中石油醚与正丁醇层的体积比为1:1,石油醚沸程为60~90℃。
[0010]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的提取次数为1~3次,加入量为10~30mL;所述的甲醇溶液为10%甲醇水溶液,加入量为10~20mL。
[0011]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乙酸丁酯

95%乙醇

氨水的体积比为8:2:0.4,所述的甲苯

乙酸丁酯

甲酸的体积比为8:3:0.4。
[0012]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硫酸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001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简单、易操作的处理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种供试品溶液、两种展开剂,在两块薄层板上就实现分别鉴别中药复方银翘散中的牛蒡子与甘草、淡豆豉与荆芥穗,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鉴别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试剂、对照品的消耗,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成本,能够满足大生产的检测需求。
[0014](2)本专利技术中四种对照药材采用同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即可满足中药复方银翘散复杂体系中单味药的鉴别。本专利技术中鉴别特征性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经实验发现,甘草可在365nm紫外灯下及喷6%的硫酸乙醇加热后置可见光下均可鉴别出来,荆芥穗可在喷6%的硫酸乙醇加热后置365nm紫外灯下及可见光下均可鉴别出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控制银翘散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牛蒡子、甘草共同鉴别薄层板

甘草鉴别特征斑点(365nm紫外灯下),其中1

5为供试品溶液,6为牛蒡子对照品溶液,7为牛蒡子阴性对照溶液,8为甘草阴性对照溶液,9为甘草对照品溶液,10

14为供试品溶液;图2为牛蒡子、甘草共同鉴别薄层板

甘草鉴别特征斑点(喷6%的硫酸乙醇、可见光),其中1

5为供试品溶液,6为牛蒡子对照品溶液,7为牛蒡子阴性对照溶液,8为甘草阴性对照溶液,9为甘草对照品溶液,10

14为供试品溶液;
图3为牛蒡子、甘草共同鉴别薄层板

牛蒡子鉴别特征斑点(喷6%的硫酸乙醇后110℃加热、可见光),其中1

5为供试品溶液,6为牛蒡子对照品溶液,7为牛蒡子阴性对照溶液,8为甘草阴性对照溶液,9为甘草对照品溶液,10

14为供试品溶液;图4为淡豆豉、荆芥穗共同鉴别

淡豆豉鉴别特征斑点(254nm紫外灯下),其中1

5为供试品溶液,6为淡豆豉对照品溶液,7为淡豆豉阴性对照溶液,8为荆芥穗阴性对照溶液,9为荆芥穗对照品溶液,10

14为供试品溶液;图5为淡豆豉、荆芥穗共同鉴别

荆芥穗鉴别特征斑点(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银翘散中同时鉴别四种单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供试品溶液制备:称取银翘散5~15g,加甲醇提取,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水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萃取,分离出的正丁醇层加水洗涤,弃去水液,加入石油醚,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上层溶液加入甲醇溶液洗涤后收集上层溶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0.5~2mL;(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牛蒡子、甘草、淡豆豉、荆芥穗对照药材加甲醇溶解,上清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浓度为0.5~1g/mL;(3)薄层色谱鉴别:a)牛蒡子、甘草共同鉴别:吸取供试品溶液、牛蒡子对照品溶液、甘草对照品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0:1~5:0.1~1的乙酸丁酯

乙醇

氨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365nm紫外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甘草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喷以6%的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甘草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可见光下显相同颜色斑点,继续在110℃加热5~15min,于365nm紫外灯下检视,在与牛蒡子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可见光下显相同颜色斑点;b)淡豆豉、荆芥穗共同鉴别:吸取供试品溶液、淡豆豉对照品溶液、荆芥穗对照品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0:1~5:0.1~1的甲苯

乙酸丁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敏宋健钟方晓董学徐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